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曾率领红军10余次或驻扎,或往返,或转战于宁都进行革命斗争,并于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签发了大量的命令、训令、通令、通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这些革命实践和光辉文献,无不闪烁着毛泽东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江西永丰南部龙冈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是震惊中外的开篇大作,蒋介石为赎救张辉瓒,加紧了政治周旋,以丰厚条件主动找我党进行国共谈判.这极大地扭转了红军自井冈山以来的被动局面,毛泽东异常兴奋,运用他深邃的神笔,诵填了光辉的首篇<渔家傲>词章.  相似文献   

3.
<正>1936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从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东征红军在山西境内转战75天。其间,毛泽东两次进驻永和县,成为永和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两次来到永和与第一次离开永和的时间基本清楚,但是他回师西渡的时间却有不同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毛泽东在东征红军渡河之前先行过河到达延川县(即5月2日离开永和),二是毛泽东在河东指挥,  相似文献   

4.
活捉张辉瓒     
在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篇里。有一行脍炙人口的词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红军战士在龙冈战斗结束时,站在高山上快活地传话:“活捉张辉瓒啊!前面捉到张辉瓒啊!”的生动写照。张辉瓒于1885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青年时  相似文献   

5.
上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9次到上杭,汀江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第一次到上杭,解放古田镇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县城。5月19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1日抵达连城的庙前。正在上杭古田苎园准备扩大武装迎接红军的傅柏翠,接到毛泽东、朱德落款的信件:“红四军已入闽,部队到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在中央一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寻路》第34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0年12月30日,中央红军在打破国民党第一次"围剿"的战斗中,缴获了被彭德怀称为宝贝的好东西———无线电台。当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亲切地接见被红军俘虏了的敌军无线电台工作人员王诤、刘寅时,王、刘两人都表示愿意加入红军,为劳苦人民打天下。毛泽东热情地说:"那好,我和总司令代表红军欢迎你们!"接着毛泽东又诙谐地对他们说:"你们二位何不向总司令讨个官当当?"朱德当即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便任命王诤为红军无线电队队长。  相似文献   

7.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8.
在古田会议召开75年周年之际,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走 过的光辉历程,重温1929年12月毛泽东亲笔写就的《中国 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更加深切感受 到,这篇光辉文献不仅是对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的历史性 总结,更是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规律的科 学认识与精确提炼。思想是可以发展的,方针是可以调整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正式宣告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红军将士历尽艰险、浴血奋战,充分发扬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谱写的一部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与不断开展着的文化宣传工作密不可分。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文化宣传是中共红色文化传播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日后曾这样总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7)
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辉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是一张了解中国社会的"解剖图",是一把理解中国革命的"金钥匙"。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均做了明确而清晰的回答。毫无疑问,这篇光辉著作,堪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第一萌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厘清诸多革命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0,(1)
正1930年6月,中共中央命令红军集中力量攻打中心城市,"进攻南昌、会师武汉"。对于这一指示,红军第一路军(后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毛泽东左右为难:执行决定,无异于"鸡蛋碰石头",革命根据地面临丢失的危险;不执行,就违背了中共中央意图,"不执行中共中央命令"的帽子戴定了……紧要关头,毛泽东想起了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后三次到模范苏区才溪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才溪乡调查》,这一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才溪人民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8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重温毛泽东这篇著作,细细品味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态度、立场、方法和所采取的形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从败军之将张辉瓒身上缴获的怀表。1930年10月,蒋介石命令驻江西的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依据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情况,提出红军先向苏区中心退却,诱敌深入,使敌我兵力对比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的反"围剿"战略方针。11月5日,国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相似文献   

17.
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时期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肯定并且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西进贵州的建议,是党和红军实现重大战略转变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的起点。黎平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在江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工作时,曾有幸敬访当年草拟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命令的郭化若中将.这位被誉为军中第一个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儒将,认真看了我的访问提纲,然后回答了我提出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谢金生 《党史文苑》2006,(12):51-5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这两支威武雄师,更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20.
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