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华 《党史文苑》2015,(7):21-29
<正>刘少奇向中央推荐粟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粟裕一生之中,有幸遇到了朱德、陈毅、毛泽东和刘少奇4位伯乐。刘少奇与粟裕相识于1940年11月7日。这天,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黄克诚来到海安。陈毅、粟裕率苏北党政军机关干部聚集到海安中坝串场河码头迎接。粟裕没有见过刘少奇,这是第一次。他静静地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癯、略显严肃的中央首长。  相似文献   

2.
<正>陈毅败走华容道,自言"我这个人最善于打败仗"在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的同时,山东野战军在淮南处境艰难,屡受挫折。陈毅自上任以来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战史研究者归纳为"四难"。第一难是兵力剧减。陈毅接任山东军区司令前,解放区总兵力为12万人,其中:担任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编为第一至第八师,共6万人;担任内线作战任务的部队编为第一至第十一警备旅,共6万人。  相似文献   

3.
<正>陈毅一语点醒局中人,粟裕连呼:"军长,高明啊!"华东战场交战半年,国共双方都称自己是胜利者。陈、粟以歼灭有生力量为核心,取得歼敌20万人的胜利,实现了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的合编,为进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打下了基础。薛岳以攻击城市和交通线为重点,占领了富庶的苏皖解放区,并将解放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陈诚认为:"国军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战局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千里密召陈毅,目的是"稳渡长江遣粟郎"1948年11月8日,陈毅在陇海路以北的九女集与粟裕分手,前往后方筹措粮草。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6个月,途中会生出许多变故。24日,陈毅一行到达河北武安县冶陶镇郊外,天已擦黑,远远望见几盏马灯和一群人守候在路口。到  相似文献   

5.
<正>一封告状信逼出"陈粟配"泗县失利、两淮失守,使陈毅的声望降至谷底。陈士榘奉命代替宋时轮,接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此后三个月,被陈士榘称为"艰难的三个月"。当时,华中军区刚刚丢失两淮,面临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的重兵追击,急需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在淮北打一仗,站稳脚跟;山东军区首府临沂正成为国民党军的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得计还是失策?从急造公路被断开始,第七十四师在应对策略上发生尖锐分歧。参谋长魏振铖主张向垛庄攻击前进。因为垛庄是第七十四师唯一的退路。副参谋长李运良则认为垛庄敌情不明,一头扎进去有可能陷入被动,不如以孟良崮为中心,抢占周围制高点,先稳住阵地再伺机而动。最后,张灵甫拍板:"上山。""师座,这可是石头山。"魏振铖提醒。"石山比土山好,易守难攻。""孟良崮七十二崮,崮崮孤立,分散驻守,容易被共军分割。"魏振铖又说。"没问题,共军经不起我们冲锋。"  相似文献   

7.
<正>粟裕最眼馋的"兔子"盛怒之下的蒋介石,下决心拔掉陈、粟。一是将六成以上兵力用于华东,进攻山东方向的总兵力增至24个师、66个旅,共计45.5万余人。二是抽调精锐部队入鲁。叶飞回忆:"敌人号称‘五大主力’王牌部队中的三支部队都部署在山东战场。整编第十一师是陈诚的起家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御  相似文献   

8.
少华 《党史文苑》2015,(5):23-32
<正>非典型性"搭档"如果说搭档也是一种姻缘,为陈、粟牵线的"月老"便是毛泽东。1938年3、4月间,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先后到达安徽南部岩寺集中,第四支队东进到达安徽立煌县(今金寨县)流波疃地区集中。当时,中央把苏南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那里,国民党正规部队大部溃退撤离,日军占领了中心城市和  相似文献   

9.
<正>善于"偷"师的学生朱德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从现有史料看,红军时期,粟裕与毛泽东集中相处的机会只有在蛟洋的3个月。虽有史料回忆,毛泽东曾面授过游击战术的十六字诀,但考虑两人关系和毛泽东抑郁的心情,这种交谈不可能深入。尽管没有更多近距离接触和频繁交往,但粟裕仍把毛泽东视为恩师,开国将帅们公认他掌握了毛氏兵法的精髓,原因只有一个:他是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93,(Z1)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立不久,陈毅外出视察。这时日寇突然向新四军发动进攻,粟裕凭着智慧和胆识,从容镇定地指挥少数兵力顽强抗击,终于重创日寇,化  相似文献   

11.
慕安 《党史文汇》2010,(8):59-60
这是1940年发生的事情。新郎姓王,名永安,是新四军的一位兵站站长。这年的暮春时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出了一位科长,来到兵站检查工作。兵站站长就在贴有大红喜字的新房里接待他并向他汇报工作;尤其使这位科长奇怪的是,兵站站长汇报的内容竞有自己结婚这一条,汇报中这位科长还见到一位漂亮女子来与新郎说了几句话就匆庀离去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六、美军求和——战争终止在板门店 (一)杜鲁门谋求和谈 20世纪,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之 一。美国总统杜鲁门更是深受其影响。表现在外交上就 是欺软怕硬。一切以实力为基础,不顾礼义廉耻,不讲是 非道义,打得过时就打,打不过时就和。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车跨过鸭绿江, 战况起了变化。至 11月 5日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 第一次战役,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猛烈的 攻击。战果虽然不大,但足以使美军地面部队的指挥官 纷纷感到懵头转向,麦克阿瑟打报告给杜鲁门说:“问题 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一本《青年英雄的故事》,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书中主角之一王孝和烈士的事迹,当年曾轰动上海滩,外国通讯社称之为“王孝和事件”。解放后,人民政府为烈士报仇,对当年谋害王孝和的凶犯进行严密侦查,终将其逮捕归案。陈毅、粟裕联名签署命令,将凶犯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14.
军事史上一直流传着"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可见二者的紧密关系。革命低谷时期相遇,共渡危局,相知相扶相敬跨越半个多世纪。他们联手打了许多漂亮仗,粟裕钦敬陈毅,陈毅赏佩粟裕,多次对粟裕的军事才华显赫战绩以诗歌方式予以别具一格的褒奖。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是为了共同理想信念而彼此肝胆相照的革命友情,是崇高的、纯洁的、无私的,是动人的佳话,永远值得后人传颂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2,(12):31-33
苦口婆心,陈毅劝说项英东移苏南1940年1月,陈毅接项英急电:即速来皖南军部参加东南局和军分会联席会议。陈毅赶到军部的当天晚上,项英早在自己的宿舍里给他放好了一张行军床(陈毅每次去军部,都睡项英宿舍里)。陈毅将洗漱用具向床上一放,急问:“发生了什么事了?”项英连忙回答:“华北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下手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策划了袭击八路军的‘陇东事件’;山西省主席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以6个军的兵力进攻晋西,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000多人;国民党第79军朱怀冰等部进攻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1947年4月的鲁中大地,战云密布。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呈弧形展开,步步紧逼解放区。粟裕时刻注视着敌人动向,筹划着歼敌方案。粟裕从多种渠道获悉:解放战争经过8个多月的作战,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解放区105座城市,但被消灭了71万余人,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从原来的117个旅减为85个旅。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的矛盾迫使蒋介6从1947年3月起,放弃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施所谓重点进攻。蒋介石为实施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决定在徐州设立陆军总部徐州指挥所,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一指挥原徐州、郑…  相似文献   

17.
陈毅(续一)     
(六) 陈毅“受党中央委派到武汉分校,参加分校的领导,任校党委书记。”但“党委书记是不公开的,公开的身份是准尉文书”。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在紧要关头,陈毅挺身而出,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这时,武汉分校已缩编为教导团,炮兵大队则缩编为炮兵连。一天,陈毅卷起裤脚,挟着布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竞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 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19.
《党史天地》2006,(1):53-53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20.
在文革初期(续) 十七、反击“右倾复辟势力” 河南文革的形势,自1967年7月北京汇报会议后,一直对河造总不利,使他们一遇到机会就要反抗。1967年冬,河造总等受压群众组织开始反击,他们批评省革筹负责人推行极“左”,压制持不同意见的群众组织。当时,在郑州等地流传着“中央对河南问题要重新表态”,要“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二月黑风不黑”等口号。郑州、洛阳的大街上贴出了“打倒谢富治”的标语。1968年春,河造总印发了“谢富治五十罪状”。这些新动向,不能不使纪登奎等意识到一场“右倾翻案风”将很快在河南刮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