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调整,中共采取了不同的抗战动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战动员,形式或明或暗。统一战线建立后,两党配合密切时,抗战动员做得有声有色;当两党磨擦产生时,抗战动员暗中鼓动,做到了不露声色。从动员对象看,全员覆盖,有的放矢;从动员机制看,借鸡生蛋,双管齐下;从动员形式看,方式灵活,激发了各阶层抗战热情;从动员效果看,为抗日战争凝聚了人心,也为中国抗战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当务之急,而动员占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参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中共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动员工作。本文试图从动员前边区妇女的生活概况,动员的方式以及对动员工作的评价来考察中共的妇女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颖 《党史文苑》2008,(5):18-19,25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当务之急,而动员占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参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中共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动员工作.本文试图从动员前边区妇女的生活概况,动员的方式以及对动员工作的评价来考察中共的妇女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中共非常重视儿童及儿童事业的开展,不仅以儿童团的形式将根据地的儿童组织起来,作为动员基层民众的重要团体,而且还大力开展"四四"儿童节的纪念活动。中共主导下的儿童节及各种纪念活动必然同抗战、革命紧密结合,并随战争态势与中共的政治宣传相机调整。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四四"儿童节成为中共在基层组织民众、规训民众、动员民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凤青 《世纪桥》2010,(10):40-42
<正>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为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抗战,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国民参政会,从而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交往提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迟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反映全民族意愿的“全民抗战”思想主张。这个主张不仅体现了中共动员全体人民进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也为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共为了争取抗战宣传战的胜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共报刊便是宣传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共报刊作所作的抗战动员宣传工作以及取得的宣传效果作了梳理与简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通过召开纪念大会或座谈会,发表社论或纪念文章,发布通告、标语口号,举行舞会、晚会等形式,开展了系列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中共借助辛亥革命纪念,解读辛亥革命精神遗产,进行抗战救国动员;协调国共关系,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析革命时局,阐释中共革命主张。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纪念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当今辛亥革命纪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匡宁 《党史文苑》2010,(1):19-20
抗战时期,中共为了争取抗战宣传战的胜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共报刊便是宣传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共报刊作所作的抗战动员宣传工作以及取得的宣传效果作了梳理与简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到全国性抗战爆发时,全世界的华侨总数为750多万人,遍布各大洲。虽然中共在初创时期就与海外华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一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真正开始以全民族抗战的形式将海外华侨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加以争取和团结,华侨政策也随之开始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开始高度重视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中共直接发起和组建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延安侨联"),就是中共新的华侨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之初,中国共产党曾计划重点经营山西。太原失守后,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中共对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使用和抗战根据地的建设重新筹划,产生了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战略设想。其基本内容和要点是:将八路军大部分主力部队转移至鄂豫皖,对其进行重点经营;在必要时将中共中央转移至鄂豫皖;在鄂豫皖3省中重点经营河南,以河南为中心发动华中地区的游击战争;制定发展华中的方针推动鄂豫皖根据地的建立。这一设想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但由于抗战的政治、军事形势没有完全朝着中共预料的方向发展,最终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共开始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其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动员,这不仅直接促进了抗战的胜利,同时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对民众的社会动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如何对民众进行动员,发动全民抗战,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以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号召,对发动全民族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上海党组织在践行党的统战政策过程中,对民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4.
为消除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动员民众抗战、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中共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消除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动员民众抗战﹑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中共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在中日两国、国共两党的眼中具有各自的性质和意义,其发生是必然的。日本的国策是侵占中国大陆、称霸亚太地区、实现所谓建设"新日本"的奢想。在制造华北"自治"的企图落空后,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以此作为所谓"新文化创造的战争"的重要一步。国共两党对七七事变性质的看法存在本质区别:国民党认为全国性抗战即全面抗战,中共提出全面抗战是动员全国人民起来的抗战;国民党主张通过抗日战争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民主新国家",中共提出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七七事变使中国进入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剧是华北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抗战初期,当八路军剧社将红军初期的艺术作品带到华北前线时,华北民众对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一时难以完全接纳。为了动员民众抗战,部队剧社以创作演出反映根据地军民斗争建设实际为主要原则,以在新的作品中汲取乡村社会传统文艺因素为切入点,在吸收新的创作演出人才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深受敌后民众喜爱的戏剧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在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推动根据地各项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推进艺术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八路军剧社通过戏剧形式动员民众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积极开展山东妇女工作,主要包括提高广大妇女的物质及政治文化水平、发展壮大妇女组织、动员妇女支持抗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山东妇女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产生了不利影响, 中共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确保了妇女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主义是一面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并获得民众支持的旗帜。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顺应时代潮流,与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派团结抗战,确立"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并对民族主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恢复和继承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之革命内容:"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