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对提升中共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延安整风中,中共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延安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最终使延安知识分子实现了群体转型,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与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度的内在关系.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强烈认同,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事业基础;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设法把一批批知识分子送往延安,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外国人对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印象深刻,在他们的著作中都专门提到中共领导层的问题,认为中共领导层是一个胸怀理想、英勇奋斗的领袖群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毛泽东系列著作的发表,进入了到过延安的外国人的观察视野,他们高度评价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中国的了。国际友人还不约而同地积极、正面地描述和分析了延安的社会面貌,包括土地改革、"三三制"政权建设、生产互助和大生产运动等各方面。他们逐渐理解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并对其为人民服务的角色予以赞赏。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发挥着当时领袖人物群体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该文主要探讨当时知识分子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过程,分析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基本概况,正确认识该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贡献及产生影响等,对当今我们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从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至1945年抗战结束这一期间集结于延安,经受革命战争洗礼的新型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延安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与近代各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相比,不仅数量较多,地域集中,而且目标一致,信念坚定,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中,构成了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知识分子精英队伍,呈现出了一些有别于前几代知识分子的特点,其历史作用也尤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论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个群体。它的形成,不仅对中国革命及其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化与宣传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新中国各项事业特别是宣传文教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领导和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年代末,随着中共立足延安和延安以“赤都”名扬天下,引发了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潮水般涌来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初期,中共未能注意黄帝符号的独立阐释对政权合法性论证上的意义,在黄帝宣传上多次遭受挫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黄帝陵资源上的排斥举动凸显了中共自身文化资源与黄帝作为民族国家始祖所需要求上的差距。在多次尝试运用黄帝陵符号未果后,中共开始寻求黄帝符号新的阐释路径。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中共同知识分子积极合作,通过将黄帝文化资源的地域范围扩大至陕北边区,以黄河为纽带,尝试发现黄帝与延安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研究对黄帝时代意义的抽象提炼,证明了黄帝与中共的精神传承关系。中共黄帝符号构建的形成,表明团结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因时制宜的各项策略与机构的外部形塑作用,是中共在战争特殊时期改造传统文化符号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彭飞 《党史纵览》2004,(4):18-22
20世纪30年代末,延安是进步青年和左翼知识分子向往的革命圣地.各地青年和进步人士激情满怀,或孤胆上路或拖家带口,形成了奔赴延安的滚滚热潮.至1943年12月底,"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71%,其中高中以上19%、高中21%、初中31%,初中以下约30%."(任弼时语)当时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地域上主要有三个来源:大后方、沦陷区和根据地.这三类知识分子被毛泽东形象而笼统地归纳为"上海亭子间的队伍和山上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出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奔赴延安的潮流,他们到延安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陕甘宁边区建设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和社会建设方面同样有能力有办法,这是吸引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去延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国初期、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展示出各具时代特色的认同特征。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对普通公民形成积极的认同观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3)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延安时期延安的知识分子概况,随后阐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再之后,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现实意义。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王海军 《理论学刊》2012,(12):43-47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中的文艺工作者,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正确认识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对当今我们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在延安经历了从自由言说到整风改造两大阶段,其间在党的政治整合下完成了在思想意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阶级归属上的群体转型。这一转型反映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如何处理个人与政党、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子与群众关系上的政治选择趋向。  相似文献   

15.
黎虹 《世纪风采》2012,(5):9-15
在胡乔木一生中,与知识分子接触最多,他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早在去延安前,他曾在上海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结识了当时在上海的一批文化人。到延安后,由于工作性质,也由于本人对文化学术的爱好,他总是寻找机会,与各种层次的知识分子交往。建国后,他长期主管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工作,加上本人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与知识分子交往就更多。乔木一生都没有脱掉知识分子的气质,即使身在高层。他了解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关心、爱护知识分子,信任重用知识分子,喜欢与知识分子结交朋友。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题词所写的:“乔木同志是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知一心朋友”。  相似文献   

16.
靳燕凌 《湘潮》2015,(2):5-6
延安时期,中共对孙中山的纪念包括忌辰与诞辰纪念,中共通过报纸、纪念大会等形式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缅怀,也通过纪念活动表达了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将致力于完成孙中山未完的事业。同时,通过理论阐述与观点表达,形成了延安时期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王锋 《北京党史》2008,(2):60-61
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在这里被重新阐释和规范。”无论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还是研究中共历史,延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存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朱鸿召历时数年,在大量查阅文献、档案资料并多次深人延安实地考察,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的基础上写就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文化建设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即延安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党人注重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对待西方文化的科学态度;强调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扬弃,为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文化自信",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总结和借鉴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逐渐汇聚延安。他们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思想不断成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我们也要注重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国元年到中共建党前后形成的左翼学生群体,作为近代新式教育大背景下形成的青年学生的一部分,随着教育体制的变更、精英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以及自身的"主义"实践,逐渐凝聚成一股新的社会力量,在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