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料,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毛泽东长途奔袭 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声围剿,战斗四战四捷了。打第四个战斗时,总前委命令进攻南丰。红三军团作好了进攻准备,迅速集结苦竹待命。红一军团第十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上发表了黄少群同志一篇题为《对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几点新议》的文章(以下简称《新议》)。读后颇受启发,但我们对文章中有些观点和史实有不同的看法。下面仅就第二次反“围剿”中有关建宁战斗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以求教于黄少群同志以及党史和革命史界的朋友们。一、关于建宁战斗该不该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宁大捷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总政治委员、朱德总司令的领导和指挥下,决定“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防御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4.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5.
彭灏 《党史文苑》2010,(10):38-39
江西省宁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  相似文献   

6.
正白云山战斗是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15天内,由东固、富田向东转战泰和,连续打了5个胜仗,横扫700里,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朱毛谋划旗开得胜1931年4月,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军事"围剿"。毛泽东、朱德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敌人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内部不统一,除了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孙连仲的第二十六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8.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9.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10.
从一九三○年底开始到一九三四年,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曾经进行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五次“围剿”。除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导下遭受严重失败外,其余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是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的;第四次反“围剿”开始的前夕,毛泽东同志被“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挤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这次战争是在周恩来、朱德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11.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2.
<正>红一方面军从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连打了5个胜仗,横扫700里,从赣江之畔直达福建建宁,共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白云山战斗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的第一个胜仗。诱敌深入,先打弱敌1931年3月25日,蒋介石电令“剿共”的国民党军,“限令四月底前肃清各处共匪”。国民党当局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调集约20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并取得了胜利。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错误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但传统说法是,毛虽然人不在,但其思想在。第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个如此大的战役,仅仅是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影响,而没有朱德、周恩来等英明的指挥员,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及战时的机动果断措施,要想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一、刘总长受命组建中央教导师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紧张激烈.党中央错误领导者推行王明“左”倾路线.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全面推行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造成反“围剿”战斗屡屡失利.苏区日益缩  相似文献   

15.
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取得富田、白沙、中村、广昌战斗的胜利后,又攻克了建宁县城,歼灭了国民党守军刘和鼎部的五十六师三个团,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战斗的伟大胜利."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光辉词句,就是毛泽东在这时写下的.当天晚上,一方面军总前委在建宁西门外的红三军团总部召开了第五次会议,决定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3日兵分两路,一路经大田、新桥、上青、朱口推进泰宁县城,另一路从弋口、梅口直插泰宁.与此同时,泰宁守敌五十六师工兵营营长丁正求、县长李承岳获悉五十六师已从建宁败逃南平,慌忙率众弃城逃往将乐.6月4日,红六师在师长郭炳生、政委彭雪枫率领下,顺利地进占了泰宁,泰宁人民首次获得解放,初创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从江西富田开始向东横扫。连战连捷,于31日占领福建建宁县城,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军事“围剿”。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新发展和中央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暂时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在建宁欣然挥毫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壮丽诗篇。1930—1934年,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建宁从事革命实践外,还有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开国元帅和数十位将军在建宁指挥过反围剿战役,领导建宁人民闹革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把建宁这块红土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1个苏区县之一。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城。1932年10月,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建宁是闽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驻地。第二、四、五次反“围剿”中,建宁人民为了支援红军战斗,先后有7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400余人参加赤卫军。有4000多人捐躯沙场,165位苏区干部光荣牺牲。建宁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留下了无数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留下了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  相似文献   

19.
周少华  任大立 《湘潮》2023,(5):11-13
<正>编前语:1930年10月,国民党调集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拉开序幕。此时,根据地内部掀起了一场以反AB团、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运动,后由错误肃反引起了富田事变。富田事变如后院之火,与国民党的前门之敌相夹击,形成了危险局面。12月17日,彭德怀与朱德、黄公略联名发表宣言,对长期共事的战友毛泽东毫无保留地表示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