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并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有很大关系。辽西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在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整体性,明确山地产权,重视山地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和各国政府及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气候变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客观地认识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以及它所产生的诸多方面的影响和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本文表达了当代气象科学家的最新观点,并且对中国政府及民众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遵循着"FDI--出口增长--经济增长"这样一条非持续发展的逻辑主线.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经济增长路径的比较分析,"印度模式"更加有利于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战略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物权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物权,是指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或他物权人为满足其经济利益需求,依法或依合同对自然资源所享有的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扰与破坏的权利。自然资源物权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以不可交易流转的公共形态存在、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保护构成了自然资源物权的现代环保公共政策限制、自然资源他物权的行政限制性色彩更浓、自然资源物权人之间行使权利具有更多的"相邻性"特征、自然资源物权客体的非特定性特征与可特定化之法律技术处理特征并存。我国自然资源物权之理论研究及制度构建,需对民法、环境资源法这两大学科理论与知识进行适度地继承与创新,并考虑我国自身国情。  相似文献   

8.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助于我国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有利于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现今国内外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制度,本文从自然资源资产范围确认、自然资源所属权确认和自然资源行政规划确认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程。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三个理论体系构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已制定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战略方针,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清洁水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石油污染法》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框架。赔偿金的确定过程需经历自然资源损害的识别、资源价值的认定和赔偿路径的选择几个阶段。这一过程也构成了理解赔偿范围——修复费用、过渡期损失和评估费用,分析赔偿全面性的线索。这为我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论述绿色GDP核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行绿色GDP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提出了加快实现绿色GDP核算的几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整体和谐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必须要解决动力机制不足问题。目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区域资源、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需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力、市场引导力、公众监督约束力、环境文化推动力、区域生态补偿力、纠纷化解保障力来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是一种可以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具有无限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我们必须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枯竭导致人类的危机感,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实现资源税生态化势在必行。将资源税纳税环节前移至资源开采或使用阶段,采取扩大税率范围、发挥企业市场微观主体作用、在单位税额设计纳入环境成本等措施,是对环境末端治理战略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作为后起之秀,已成为位列全国的第五大华侨省。改革开放后,浙籍侨胞的捐赠、投资、技术引进、信息互通,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资库、智库、信息库”的作用。根据浙江侨务资源的特殊性,为确保这一资源不衰不竭,应重点关注新华侨华人和后裔新生代,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以经济商贸利益为基础,增强他们与浙江的感情联系,厘清他们在浙江捐投资的发展趋势,完善捐资投资环境,解决重利用轻保护,重引进轻培养的工作思路,势将进一步促进浙江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它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整个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国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重。经济的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环境问题的处理成为其在追赶经济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和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活动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确立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宏观调控、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做好宏观调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