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规章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或依其职权 ,为了具体行政权力的实施 ,便于操作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作为相应法律、法规的配套内容 ,构成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是行政规章的适用与效力 ,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限制。为在卫生行政执法中 ,能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能 ,笔者结合一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执行案例 ,浅探行政规章的适用效力限制。一、案例简介食品卫生监督人员于 1 998年 9月 1日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某鲜果汁冰厅 :( 1 )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主证于本年 8月中旬开始擅自开业 ;( 2 )从业人员未经年度健…  相似文献   

2.
行政规章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或依其职权,为了具体行政权力的实施,便于操作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作为相应法律、法规的配套内容,构成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是行政规章的适用与效力,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限制。为在卫生行政执法中,能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能,笔者结合一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执行案例,浅探行政规章的适用效力限制。  相似文献   

3.
高中 《行政与法》2002,(9):29-31
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问题在近两年一直是行政法学、法理学领域争论的焦点。对地方政府规章性质唯有将其放在中国现行立法框架中,从近现代法治理论及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的视角方能予以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于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行政立法不具有审查权,而其他国家则毫无例外地将这种审查权赋予了法院。法院在诉讼中之所以必须审查行政立法,不仅是由于议会审查和行政审查存在着缺陷,而且也是由于司法权的特点决定的。法院的这种审查权是行政诉讼制度发挥功能的必要条件,没有这种审查权,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就无法落实。  相似文献   

5.
张龙 《法制与社会》2011,(20):159-160
《行政复议法》首次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行政复议制度中来,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突破。但在实践中该项制度存在可复议范围低层次性的缺陷。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行政复议制度更应该和世界法制接轨;扩大行政复议范围是来自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的呼声。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本文主张将行政规章纳入到行政复议当中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正朝着行政法治的方向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行政立法缺位与过滥并存、行政执法主体交叉分散、行政监督与救济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为此,应加强行政法治建设,行政法治是一国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通过法治来实现并保障其运行和发展。行政法治理论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平衡权利和权力的关系、完善法治社会的法制基础以及司法审查制度等方面来推动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以实现行政法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探究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方式为目的,结合我国的判例材料,对日本的"判断过程审查方式"进行考察.判断过程审查方式立足于"行政裁量等于法律的程序性实体拘束"这一行政裁量观念(发展了的裁量一元论),对行政裁量进行程序性实体审查.它作为"行政裁量问题的大陆法范武",对我国构建行政裁量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管理规章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红勃 《行政与法》2004,(10):54-55
高等院校与其学生之间存在多重法律关系,高校通过制定和实施规章对学生进行管理是其行政职权的体现。高校规章作为一种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应当合法、客观,体现正当程序,并接受来自行政、司法机关的法律审查,从而在依法治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各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约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权监督制约行政权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然而,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只是间接的、附带的和有限的司法审查,并不适应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法律规范、组织体制、制度程序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予以健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行政规章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依据,其通过对上位法律已经确定的权利义务规范进行再次的有限界定和陈述,使之细化为实施中的细则条款。由于这种细化操作为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提供了广泛的自由空间,使行政主体有可能借此扩大职权,从而造成行政规章与上位法规定之间的不相一致甚至南辕北辙。鉴此,对行政规章进行事后评估,从行政系统内部入手,在源头上遏制行政行为的违法和不当,应成为行政自我规制和约束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 ,在行政审判中 ,法律、法规是审判的直接适用依据 ,而规章不是直接适用的依据 ,只能处于“参照”的地位。立法的“参照”规定不利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规章。为便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规章 ,促进依法司法 ,本文就行政审判实践中规章适用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适用规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治原则要求加强对行政规范的司法审查。通令作为行政内部规范性措施,对公务员的实际影响力远超过法律、法规。在法国,通令曾经长期因为对上位规范作出解释、未增加新的法律规则而被排斥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法国最高行政法院于2002年改弦更张,提出凡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通令都可以直接成为行政诉讼的标的,而重复违法上位规范的通令会因此被撤销。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力日益扩大,各级政府立法的权限和机会也在增加,其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等法律问题未明确,且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法规、规章与法律和上位法相抵触。现阶段我国应当完善立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和实践部门一般均将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的内容概括为职权依据、法律适用、事实证据、法律程序和执法目的五个方面。但是,随着行政诉讼案件类型的日趋复杂化与行政合法性要求的日趋严格,合法性审查的内容需要得以丰富和发展。笔者从行政行为的形式划分,前提性行政行为的特征以及民事与行政关系的交合三个方面,对合法性审查的一些特殊性、前沿性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行政规范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 《河北法学》2005,23(6):113-116
对行政规范进行司法审查是司法权制约行政权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行的司法审查制度排除了对行政规范的审查,这不利于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亦与依法行政的宗旨相悖。故此,应将行政规范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并从司法审查的方式上进行完善,以期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判中司法机关"参照"规章,一般被理解为行政审判中司法机关可以适用规章,也可以不适用规章.笔者认为"参照"应该理解为司法权选择适用规范性文件及条文这一司法权内在机理之外的二次选择,即需要从司法审查、行政法治、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等角度出发,再次对规章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8.
19.
继《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先后进入修改程序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关于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问题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1〕关于这一主张,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有限纳入论",即只将行政规定纳入行政诉讼,排除行政规章;〔2〕二是"全面纳入论",即将行政规章和行政规定都纳入行政诉讼,"至于行政法规的审查,已有《立法法》确立的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杜娟 《法制与社会》2014,(9):130-131
行政允诺是近年来应运于公共行政范式转化进程中的制度设立,秉承着契合柔性行政的发展需求、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需求、吸收公民参与的渠道需求,而不断被政府公权力机关所采用。本文以行政允诺这一独立的行政行为为研究范本,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渊源映射于行政允诺行为的理论证成与实践反思,亦问亦答地就行政允诺案件司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进行阐释,即法院在审查行政允诺时应采以何种限度的审查、在支持原告诉请的前提下应笼统判决履行义务还是具体量化给付金额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