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了"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任务,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可以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育是否成熟的一项重要标准。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只有大量的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务中,才能有效弥补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结构,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我国现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组织作为沟通社会与政府的桥梁,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政府治理的"减肥剂"、社会公平的"代名词",对社会的平稳和谐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处于长期宏观鼓励与近期微观约束、现实空间广阔与制度空间狭小的尴尬局面,促进社会组织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会组织发展基金项目资助下,来自不同机构的研究者就"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创新"的主题在此进行了全面研讨,既有实践的探索,又有理论的讨论,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社会组织发展规律进行了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力度,不仅使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也扩展了社会组织的作用空间。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缺乏让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的动机。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转型之谜"产生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坚持"治理社会"逻辑,从而遮蔽了蓝图规划中的"社会治理"逻辑。因此,珠江三角洲社会治理创新有赖于完成从"治理社会"逻辑向"社会治理"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益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志愿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联合国"国际志愿者年"启动后的十年来,中国志愿组织发生转型,体现为党政背景的志愿组织走向社会化,"挂靠式"志愿组织走向自主化,民间志愿组织走向规范化,境外在华志愿组织走向融合化,非正式志愿组织走向合法化,网络志愿组织走向联盟化。伴随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志愿组织的发展壮大、多元活跃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出活跃状态。各地区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陆续出台政策法规;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多种类型组织涌现出来;城乡群众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同程度最高,迫切希望参与服务;网络志愿服务组织异军突起,创造出新颖多样的服务方式;志愿服务组织的"裂变"与"联盟"成为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各地区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支持系统并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现的社会功能在于:一是志愿服务组织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二是志愿服务组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是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四是志愿服务组织传播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五是志愿服务组织协助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认为,社会构造是文化的骨干,中国以伦理组织社会,中国文化自然是"伦理本位"的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命运》中,他指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是中国社会构造的基本特征,这一特点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一方面中国文化以"伦理情谊,人生向上"见长,另一方面又因"伦理本位"而缺乏"科学技术,团体组织"。所以,中国新文化之路应"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的产生是伴随着单位制度解体、政府管理重心下移以及社区建设的产物。备案制是在中国社会组织双重管理的登记管理制度门槛过高,阻滞了基层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应运产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困境,疏解了公民结社需求与现行制度空间狭小之间的张力,扩展了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实现真正突破的情况下,无疑是我国政社关系向建设型合作关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从根本解决社会组织发展的行政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在登记管理制度上取消双重管理体制,确立"备案注册、登记认可、公益认定"的三级准入和登记管理制度是备案制度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新目标,社会参与和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影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社会组织而言,其战略地位由其在治理时代的参与角色、与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的关联、对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和谐秩序的促进等决定,因此"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提升国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注意力和扶持力,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来确立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原则和目标,并以简政放权和促进参与为落脚点来确定党和政府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议程和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和科技类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仅能够引导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也能够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广东省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实践,分析新时代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发挥"助推者""搭桥者"和"稳定器"的作用,社会组织在参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具备了必要性;同时,多个重大历史节点形成叠加效应、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以及社会组织迈入健康有序发展时期等重大机遇期的交汇,为其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能性。探索推进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转变对社会组织的功能认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事项制度,制定配套政策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相关活动纳入公益资助范畴,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交流互动平台,加大对社会组织赋权增能力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是以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理论为指导,涵盖了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种第三部门组织,具有中国社会属性的一种组织形态。中国特色社会组织是"第一要义、价值核心、根本目标、基本要求"四大内容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系,社会性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价值核心,实现社会和谐是根本目标,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是基本要求。厘清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的内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个体性"和"实体性"为特征的官僚制组织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即周期性地陷入僵化的困境并通过组织变革而重新焕发生命.但是,深陷"个体"枷锁中的官僚制在变革上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决定了官僚组织的历史性.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促使了转型中的现代组织是围绕着"团队基础"而不是"个体基础"来构建,高效公共组织必须以公共组织高效团队为根基,而基于团队的公共组织形态--"团队基础公共组织"是开放性的、被社会所结构化的组织形式,也必将成为未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诸多与"非营利组织"词义相近的名词,为争夺官方认可权和大众认可权展开了博弈.其中,"非营利组织"较"非政府组织"的后来居上,"公民社会"取代"市民社会","非营利组织"淘汰"非赢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这种语词博弈的背后,反映出非营利组织这一西学理念在中国这样一个异质文化的环境中所遇到的引导、牵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总是与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工作较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心工作向社会组织开放,社会组织为中心工作服务。这就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吸纳";通过吸纳,政府预防了社会组织发展成为体制外的力量,社会组织则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基本的发展前提和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直接动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社会组织确立了社会地位,社会管理和和谐社会建设确定了社会组织的协同角色,协商民主则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功能。通过政府"政治吸纳"来获得发展的空间,这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特殊道路,也是适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天主教非合法组织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天主教领域掀起了"三自"爱国运动,中国绝大多数天主教徒和神职人员脱离罗马教延控制,但有部分神职人员和信徒受罗马教廷影响转入"地下"活动,成为中国天主教非合法组织的最早形态.改革开放后,天主教非合法组织发展迅速,一度在农村城镇蔓延扩大.天主教非合法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与罗马教廷或明或暗支持密切相关,同时,它的存在有历史客观原因和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区社会组织既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助推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注重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现代化水平,拥有一系列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先进做法,积累了丰富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现是为了回应社区社会组织资源整合以及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整合管理两方面的诉求,因而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自主发展"与"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在天津等地的实际运行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一方面在整合社区资源、助力社区建设以及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中显现出成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重量轻质、发展路径单一、行政化倾向等"发展偏向"。在未来发展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正确处理与重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能力与活力,同时需要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环境、时机、需求、条件四方面分析了中国社会组织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宏观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勾勒了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成长中的新兴阶层不仅是决定中国多元阶层社会的发展变局走向,也是观察中国转型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依据和表征。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观察,面向新兴阶层的有效政治整合是当代中国政治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面临的大问题。本文的关注集中于,在协商民主框架下寻求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能途径。认为具有"参政"特质的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态中可能成为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的管道与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宪法赋予公民权利的主要形式。本文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从天津市社会组织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应该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运用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透过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通过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方式"镶嵌"在社会中,这种"镶嵌"发挥着"统帅"社会的功能。政府"型塑"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社会组织也从更多方面参与到了社会管理当中,通过将各种体制内和体制外、原有的和新生的组织要素进行重构,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重建和组织的扩张。  相似文献   

20.
青年和青年组织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当前,世界各国的青年组织各具特色且又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结合中国青年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与国外青年组织的交流学习,求同存异,促进中国青年组织发展,系统并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和提高青年组织面向青年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作服务,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将成为中国青年组织当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