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我们在乌兰县从剖检3~7日龄下痢羔羊采集肠道及其内容物,进行细胞培养分离,获得了引起初生羔羊腹泻的轮状病毒,后经犊牛肾初代细胞培养高代次低温致弱,获得了轮状病毒弱毒株,用于制备弱毒疫苗。1988~1989年,用该疫苗在乌兰县赛什克乡进行田间效力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材料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拉萨市当雄、林周、达政县采集病羔粪样,经ELISA法检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粪样,回归初生羔羊腹泻成功;用人工复制病羔粪样提取物,接种羔羊肾细胞,产生CPE;任选人工复制的羔羊粪样和肾细胞培养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制成悬滴负染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存在于西藏高原,轮状病毒是西藏羔羊腹泻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也是引起家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特别是对新生犊牛和猪的感染更为重要,本实验为了解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牦牛腹泻病原,于1985年5月在该地区采集腹泻牦牛的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试验(ELISA阻断)、免疫电镜(IEM)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γ-球蛋白制剂对新生羔羊腹泻的预防效果,我们于1985年4~5月,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和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应用γ-球蛋白制剂对新生羔羊进行预防腹泻的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试验动物为青海省河卡种羊场牧业二队的青海半细毛羊(简称河卡羊)和三角城种羊场二大队的青海细毛羊(简称三角城羊)的新生羔羊.共316只。γ-球蛋白制剂是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和青海海南肉联厂所共同研制的γ-球蛋白注射液,药物批号分别是850402、850403、850407,浓度为5%,含γ-球蛋白达96%以上,由羊血清中提取。  相似文献   

6.
据1982~1983年在拉萨、日喀则和那曲三地(市)的6县10区的不完全统计,共产黄犊牛5432头,发生腹泻的有1343头(发病率为24.72%),死亡496头(致死率为36.93%)。1987年5~9月,我们在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和林周县采集发病黄犊牛粪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实拉萨市黄牛存在轮状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7.
Hawkes等(1982)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后,已有许多学者将其用于寄生虫、细菌、病毒的检测,认为比普通ELISA简单、特异、敏感、快速。70年代末建立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大大提高了ELISA的敏感性。我们结合两者之长,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Dot-ELISA),用于检测仔猪、羔羊及婴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及羊(山羊、绵羊)与人血清中的轮状病毒抗体,并同Dot-ELI-SA、ABC-ELISA及ELISA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腹泻死亡幼兔类内分到的AN_1和AN_2两株兔轮状病毒对40~50日龄日本大耳兔口服接种。于接种后2~4天,有4/7只接种兔出现轻度至中等程序的腹泻,而阴性对照兔和接种异源SA-11病毒株的兔均正常,无腹泻。收集实验患兔肠内容物,经电镜、斑点酶免联疫吸附试验、病毒空斑试验、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及感染小肠超微结构观察,均为轮状病毒阳性,病毒滴价为10~5~10~8pfu/ml,持续排毒2~7天。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是引起初生羔羊急性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981年我们从乌兰县的初生羔羊腹泻粪便中分离到本病毒,并在原代犊牛肾细胞上培养获得成功。用这种病羔的粪便和组织培养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出羔羊轮状病毒的核酸基因组是由11个片段组成。目前国内外通过这一途径研究人和牛的轮状病毒RNA基因组成,已做了许多工作,但羔羊轮状病毒RNA基因片段的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凝胶,胶体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将样品中的各种核酸分子向下迁移,经染色显现出核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弄清仔猪体内抗轮状病毒抗体的变化与轮状病毒临床感染的关系,对于抗轮状病毒免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仔猪血清:对试验仔猪于前腔静脉采血常规分离血清,-40℃保存备用。 2.母猪奶样:人工采集分娩后母猪的奶样按Yabiki等(1974)报道的方法分离乳清,将乳汁于3000r/min 4℃离心1小时,去掉乳脂,用1N醋酸调pH 3~4,再3000r/min 4℃离心20分钟去掉酪蛋白然后再用1N NaOH调回pH至7.2,-40℃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1.
以纯化的猪轮状病毒VP6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猪轮状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量为6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5 000。应用该方法检测阴性血清样本30份,确定的检测临界值为0.143(D490nm≥0.143,则判定为阳性)。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间接ELISA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进行检测时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证实,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用以检测猪轮状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猪轮状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猪轮状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的猪轮状病毒(RV)分别免疫仔猪和兔,制备了猪抗RV和兔抗R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方法进行了纯化,建立了检测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双抗体夹心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猪抗RV IgG包被浓度为4 μg/mL,兔抗RV IgG最佳工作浓度为3.5μg/mL,样品反应时间为90 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8 000,以D<,450nm≥10.161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ELISA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10 %,最低检测限为1.25μg/mL,并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病原无交叉反应,该ELISA试剂在室温和4℃条件下至少可保存4个月.用该ELISA方法和RV金标检测卡检测70份临床粪便样品,结果显示,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为22.9%,而金标检测卡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表明,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R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酶免疫检测仔猪轮状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 (Rotavirus)是引起各种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从 1975年Woode等首次分离出猪轮状病毒后 ,一些国家均有轮状病毒引起仔猪腹泻的报道。在我国仔猪腹泻已成为某些猪场的常发病 ,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明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笔者在 2 0 0 1年春 ,用轮状病毒抗原酶免疫测定 (enzymeimmunoassay ,EIA )诊断试剂盒 ,对湖北省某大型猪场仔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1 材料1.1 粪样采集及处理 采自湖北省某猪场腹泻仔猪 2 0 8头。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插入腹泻仔猪的直肠内采…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一)免疫注射及安全性观察:选用3~12月犊牛分下列三组免疫注射,并同时置入5头犊牛同居感染,于注射第3、5、7、9、14天各检查一次。 1.0.5毫升/公斤血清与疫苗同时注射组:每头皮下注射A型6604批铝胶苗1毫升(毒价为LD_(50)=7.5),同时对侧皮下按0.5毫升/公斤体重注射A型6501批高免血清,共注射8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省郸城、唐河、扶沟、汝阳、郑州郊区等地犊牛、仔猪腹泻流行较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地提出有效地防治措施,控制该病的流行,我们开展了对其病原学的研究。1987年5月在我省部分地区从犊牛腹泻粪便中首次发现了轮状病毒并确诊该病毒是重要的病原。继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RV)VP7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大熊猫RV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MA-104细胞增殖的大熊猫RV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42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体系检测结果准确;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检测重复性好,提示该RT-PCR方法可用于大熊猫RV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γ-球蛋白制剂在防治畜禽疾病、尤其是防治幼畜腹泻方面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很多学者所证实。本文作者于1986年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进行了γ-球蛋白制剂预防新生羔腹泻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为青海省河卡种羊场牧业1大队的青海半细毛品种羊的新生羔,共709只。试验开始时,将每日每群(共6群产羔母羊)所产的羔羊随机分为注射γ-球蛋白制剂的试验组(简称试验组)和不注射的对照组(简对照组)。从1986年4月13日产羔开始到5月13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腹泻是山丹马场牦犊牛发病最多、危害最重的疾病之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常规细菌检验方法,对采自本场区的106份腹泻粪便进行检查,检出致病病原物95份,阳性率90%(95/106)。95份阳性病原物中单独大肠杆菌、单独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4%(42/95)、19%(18/95)、37%(35/9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轮状病毒进行核酸电泳分析,查出不同于牛NCDV标准株的三种类型的电泳型。电镜观察呈典型轮状病毒结构。调查初步揭示:山丹场区牦犊牛流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犊牛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严重影响着犊牛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给养牛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1990~1992年,我们应用亚硒酸钠VE对我场犊牛腹泻进行了治疗和预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亚硒酸钠VE注射液,每支10ml,含亚硒酸钠10mg,VE500IU,上海市兽药厂出品。 2.试验牛及分组:治疗组:将本场犊牛经临床诊断为犊牛腹泻的98头分为3组:1组30头,2组39头,3组29头。预防组:98头妊娠母牛及其所产犊牛54头。对照组:选择未经注射妊娠母牛所产的犊牛95头,不内服和注射药物,饲料管理与预防、治疗组相同。  相似文献   

20.
犊牛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的综合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繁多,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用抗生素治疗比较普遍,所以对某些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现象不时出现,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犊牛死亡率上升,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北京中医学院、豆各庄奶牛场协作,试用中药止泻散对本病进行治疗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本试验观察的100例犊牛腹泻是北京双桥农场豆各庄奶牛场自然发病病例。这些新生犊牛发生腹泻的时间多在出生后3~8天(少部分在生后2~3天或15~20天),平均6.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