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在新形势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条例》,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为实现武汉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2.
郭新民 《前进》2002,(10):25-27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张宝顺 《前进》2003,(6):4-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对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条例》贯彻好、执行好,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山西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条例》颁布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按照中央的要求,紧密结…  相似文献   

4.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和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自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颁布以来,干部工作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中央及有关部委相继颁发和实施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中央颁布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已经五周年,这一条例是我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是一部综合性法规,导向作用突出。我认为,围绕增强贯彻条例的自觉性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条例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庆五 《群众》2014,(4):40-41
<正>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这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选拔工作一系列新指示,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对党的干部选拔工作积累的新经验,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对原有的《条例》做出的重大调整和修订。这次修订体现了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识的新高度、实践的新突破,尤其是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韩朝晨 《前进》2003,(3):26-27
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了干部选拔原则、标准、程序、方法和纪律以新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是党的组织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一、要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明确选人用人的正确方向《条例》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灵魂和主线贯穿始终,赋予了德才兼备原…  相似文献   

8.
谢撼澜 《前沿》2003,(3):10-13
选贤任能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组织保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大创新,为抑制和克服长期困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效能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新规范和新措施.抓好<条例>贯彻实施,将开创干部人事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任务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和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 ,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 ,赋予了德才兼备原则的新的时代内涵。贯穿全篇的灵魂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具体体现在 :任用有新要求 ,民主有新举措 ,程序有新进展 ,制度有新突破 ,监督有新步伐。要切实把《条例》精神落到实处 ,必须真正做到 :严格坚持原则不动摇 ,严格执行标准不走样 ,严格履行程序不变通 ,严格遵守纪律不放松。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条例》全面贯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