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薪酬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成为第一资本的现代社会,薪酬管理对于组织留人、用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府行政机关和企业这两大社会单元中,由于它们不同的组织性质和价值取向,使其在薪酬管理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将对企业员工和政府公务员的薪酬管理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差异性和各自的优缺点,以有助于企业和政府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8,(3):84-89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与商业银行、投资投机者与自住型购房者是住房政策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反映"政府—市场—社会"等三方利益在住房领域的实现问题,它们在住房政策中各自有着不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深入分析不同住房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性行为,有助于有效制定住房公共政策,切实防范或降低、治理住房政策风险。在明辨三大核心利益主体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基础上,阐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商业银行、投资投机者与自住型购房者等不同主体的住房政策心理与行为,并提出启示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一次深刻调整,其目的是理顺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划分及财政分配关系,减少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在"省管县"改革的大趋势下,县级政府与地级市政府间由于各自利益诉求不同,又因既有行政体制因素,往往出现各种利益冲突。近年来各地兴起的"撤县设区"热,就是当前县市体制下县市利益矛盾推促的结果。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审慎把握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切不可盲目推进由地级市发起的撤县设区,要切实根据"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加速推进城乡综合统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媒体与公众作为社会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公共危机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三者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很强的动态系统。在改革开放之前各种消息的发布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一切都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的情况有所转变,危机管理转变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政府为化解风险社会危机,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构建合理的关系。构建合理的政府、传媒、公众关系对于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改革中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产业格局的大变革,也是一场社会利益格局的转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中分化和产生出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如个体生产者、私营企业、各种各样的经济联合体。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新旧利益主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摩擦冲突,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生存和发展。各种利益主体由于各自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所承担社会职能不同,获得收人的方式不同和…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决定了在大陆上,剥削阶级虽然不存在了,但阶级差别依然存在,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依然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党派、社会集团、社会力量,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会有新的发展.它们之间虽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还有着各自的具体利益,需要经常地调节,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统一战线就是建立在这些差别之上的在共同目标下联合着社会各种力量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所涉及和关注的利益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的利益、人的利益,还要重视未来的利益、动物的利益等等,这些环境利益又处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环境利益冲突在一定规则下呈现利益博弈的特点,利用博弈论作为有力工具来分析环保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环境保护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军 《理论探讨》2007,(2):135-138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在选择政策方案时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将影响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是否能够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获得各自的利益,也将深刻地影响公共政策的总体效果。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和供给者,其政策取向相应以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在社会中保持一种公正超然的地位。但由于政策过程中政府利益的存在,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与该价值目标发生分离,应然与实然相冲突,从而降低政策实效。因此在政策实践中要分析政府利益产生的原因,构建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达到一种良好的利益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郑毅 《行政论坛》2012,(2):16-20
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地方人民利益三个概念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区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利益表达与地方人民利益表达之间张力的形成与扩大。这种制度的失范进而导致或加剧了上访、强制拆迁、部分群体性事件以及驻京办现象等一系列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促使地方利益均衡的维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因地方各种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兼并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国有企业兼并中各利益主体的分析     在我国,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一般会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双方企业主管部门、兼并方与被兼并方企业等诸多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以及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中各自的行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兼并的成败得失。因而,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这些“理性”主体对各自价值或效用的评判和追求,也就成了这一问题的核心。显然,要想知道国有企业兼并的性质,了解兼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先对兼并所涉及的各种利益主体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银行。…  相似文献   

12.
房屋拆迁是一个系统的目标体系,也是一个动态的利益博弈过程。城市房屋拆迁所引发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凸现出地方政府行政效能不足。和谐社会下的城市房屋拆迁,要求围绕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利益关系的平衡性、社会控制的有效性、社会资源的融洽性来重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包括驾驭能力、治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社会关系的融洽与整合能力等核心行政能力。政府要围绕这些核心能力,大力加强政府行政能力的建设与开发,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当代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重塑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平理念、调整社会管理的基本结构和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功能、构建政府社会管理的长效利益机制、把握政府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是公平视阈下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 ,其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现代团体主义政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观点 ,它们分别认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团体利益 ,或者是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这些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些观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从根本上说 ,在阶级社会 ,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必然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把人民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拆迁涉及到政府、拆迁户、开发商和拆迁公司等各方利益,是当前产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北京市酒仙桥地区在危改拆迁中引入了投票,是基层政府面对复杂的各方利益纷争和冲突的政府管理目标,难以协调整合下的"无奈选择".酒仙桥"投票拆迁"颇具创新精神;但也反映出公众在利益表达、参与决策以及政府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如何准确定位,进行协调和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预见,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将持续增加,对以整合社会利益、增进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的政府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社会矛盾消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旧体制摩擦碰撞加剧、利益调整速度加快,一些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呈集束多发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减弱,依赖于各种体制内资源预防、化解矛盾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则是对形势变化和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旧体制摩擦碰撞加剧、利益调整速度加快,一些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呈集束多发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减弱,依赖于各种体制内资源预防、化解矛盾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则是对形势变化和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8.
颜金 《理论与改革》2014,(3):105-107
政府环境责任的履行过程实质上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组成的利益主体将各自的利益需求纳入到环境责任中并根据自身利益的要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在环境责任的履行过程中,政府应履行好环境保护职责和维护好公共利益。但由于受不同利益主体的制约,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履行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在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同时,也需要对与经济发展相关但存在污染行为的一些企业和领域进行保护。同时,一些利益主体总是期望通过对环境责任履行过程产生影响以期实现自身的利益。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使政府在履行环境责任的过程中陷入利益困境。本文基于府际关系视域,对政府环境责任中的利益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整合须符合一定的逻辑,实现最终整合的目标,一要符合政治的逻辑,即社会整合要考虑到社会政治集团的强弱对比与力量悬殊状况,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合社会政治运转的现实需要与历史基础。二要符合效率的逻辑,即符合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效率的逻辑具有显性的标准,即经济增长率、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整体评价标准等。在很多情况下,社会整合的政治逻辑与效率逻辑可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但也有可能相互背离、冲突不断。最终的结果或者是政治的逻辑服从效率的逻辑,或者是效率的逻辑服从政治的逻辑,或者两者相互适应。随着政治参与的扩大和社会治理的复杂化程度加深,需要各种政治势力、利益团体、社会组织等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和手段,能够在社会稳定的框架内实现各自利益诉求的最大化,同时,尽可能把自身的利益建构在社会整体利益之上,在进行利益博弈、政治竞争的同时避免政治的纷争与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系统动力理论思维,即城市化系统、行动者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和社会制衡系统“四位一体”的循环积累作用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分析了四类行动者各自的行动目标、手段及其环境利益问题,并从环保理念、政府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公众参与等角度提出了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