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宝塔山下的女兵们文/刘风梅图/郑彤这是一首拥军曲。50年前,它从宝塔山下飞出,回荡在解放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传播了一曲曲拥军爱民的乐章。今天,它再次萦绕在宝塔山下。人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子弟兵的一腔爱心,叙说着一曲拥军之歌。呼唤延安精神踏上开往延安的...  相似文献   

2.
难忘延安     
自从少年时学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回延安》,那几句出自肺腑之言像奔腾的热浪,一直在我的胸中翻滚: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多年来,延安行一直是我的宿愿。今天,机会终于来了。我要在这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60多年前毛主席率领红军、八路军艰难转战过的地方,寻觅革命领袖和前辈的足迹。  过了黄河,车行在宜川县境内那沟沟岔岔的黄土丘陵上,眼前的景物在缓缓地移动,我的思绪在飞速地变化着。陕北,它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时下正是阳春四月,油菜花儿黄,千树万树梨…  相似文献   

3.
难忘延安     
自从少年时学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回延安》 ,这几句肺腑之言像奔腾的热浪 ,一直在我的胸中翻滚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40年来 ,延安行一直成了我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政治宿愿。今年 ,机会终于来了。过了黄河 ,车行在宜川县境内那沟沟岔岔和黄土丘陵时 ,我的心就开始突突跳个不停。朱家佃、十里河、秋林 ,我不敢放过每一个村、每一堵墙和每一行大标语式的字。我要在这60多年前红军落脚和长时间驻扎过的地方 ,在毛主席艰难转战过的每一寸土地上 ,寻觅革命领袖和前辈英雄们的足迹。眼前的景物在缓缓地移动 ,…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秦岭深山的丹凤县黄柏岔群众,自发地为商洛地区纪检委、监察局立了两座石碑。这是为什么?在酷暑炎热的夏日里,我们进山去寻访。这是一个沟沟岔岔长满黄柏的小山乡,199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隶属峦庄镇。乡名变了,意思未变,位置更不会变,依然蛩居于层峦叠嶂之...  相似文献   

5.
雪冷血热     
第十一章 西征 一师首征 本溪县草河掌乡汤沟是辽东大山里沟沟岔岔中的一条,东西走向,北侧陡峭的山脚下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中段河上拱起一座水泥桥,直通山下的杨靖宇纪念馆.桥下不远处,河边一块可容坐十几人的大青石上嵌着三个铜铸大字:将军石.  相似文献   

6.
《党建》1994,(6)
心系群众情洒乡邮唐令华与共和国同龄的余国印,1976年一脱下军装,就当上了湖北省郧县杨溪邮电支局的乡邮员。他负责投递的任家乡有8个村,1300多户,分散居住在“九岗十八洼”的沟沟岔岔里。每走一班要涉6条河、翻几座山、过15道梁。为不耽搁百姓的报刊信件...  相似文献   

7.
初夏时节,当你踏上湟源大地,生命的绿色扑面而来,满目的翠山绿水,满耳的林海涛声。公路旁一排排白杨树像一串翡翠项链延伸到全县的沟沟岔岔,一个个鱼鳞坑或水平台阶里,栽植的山杏、榆树、黑刺舒展开片片鲜绿的嫩叶,边边沿沿上新种植的柳条吐出幼芽,退耕地里杨树依依,各种乔灌草争相生长……这些无不凝结着湟源县南山林场的广大干部职工营造绿色屏障、建设秀美山川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8.
30多年来,在农技工作平凡的岗位上,他凭着一片赤诚和执着追求,踏遍了合水的沟沟岔岔、山山水水,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播撒着科技种子,为农户架起了一座座致富桥梁;以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谱写着农业增收的辉煌篇章, 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他就是全省植保植检先进工作者——合水县农技中心主任侯启辉。  相似文献   

9.
正一师首征本溪县草河掌乡汤沟是辽东大山里沟沟岔岔中的一条,东西走向,北侧陡峭的山脚下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中段河上拱起一座水泥桥,直通山下的杨靖宇纪念馆。桥下不远处,河边一块可容坐十几人的大青石上嵌着三个铜铸大字:将军石。当年,决定一师西征的会议就是在"将军石"上召开的。1936年5月中旬,在梨树甸子将"大尾巴队"的一个加强营几乎全歼后,杨靖宇率军部和一师来到只有几户人家的汤沟。  相似文献   

10.
1972年,我离开十校,来到湖南省临湘县云溪镇,成了一家部队化工厂的一员。当初听到关于这家工厂的介绍,说是一家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完全现代化,坐火车上下班,闻之神往。不料到了那里才知,不过是山沟一片。一条大山沟进去,又分出许多小沟佾,各条沟岔编了号,里边要建一座厂。譬如,2号沟是02厂,将来生产锦纶;3号沟是03厂,将来生产涤纶;4号沟5号沟分别是腈纶厂和橡胶厂。此外,当然还有电厂、水厂、机修厂、物资总库、运输大队以及医院、研究所等等。  相似文献   

11.
宝塔山下重温延安精神——记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二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金色的收获季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陕北之际,1996年10月25日至30日,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代表汇聚延河之畔,宝塔山下,召开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各地延安精神研...  相似文献   

12.
胡银芳 《学习导报》2011,(24):48-49
刘力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两年间,医疗队的足迹遍布米脂县的山岭沟岔,不仅为群众治病,还组织当地改水,搞环境卫生,普及医疗知识,培训乡村卫生人员。  相似文献   

13.
燕胜三 《党的建设》2009,(12):21-21
景木岔是通渭县碧玉乡雷岔村的一个组,有60户、257人,耕地969亩。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山大沟深,条件艰苦,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一直比较困难,1995年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98元,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景木岔作为一个试点,  相似文献   

14.
杜浩 《党的建设》2010,(9):56-56
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烈日炎炎的酷夏,总有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穿梭于秦安大地的沟沟岔岔、田间地头。每到一片果园,他都要停下来,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每个品种的生长特点,苗木的长势和每种病虫害的发病特点等。3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秦安的村村落落,他的名字在十里八乡无人不晓。他,就是省劳模、秦安县优秀共产党员、秦安县林果支柱产业建设带头人靳志强。  相似文献   

1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F0003-F0003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面积36000平方米,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中也屡屡出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烽火台、摩崖石刻、范公井、古城墙、摘星楼、嘉岭书院、日本农工学校等,一一记录着延安的风云变幻。延安宝塔又称灵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塔高44米,属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脚下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墨宝“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历经风雨的侵蚀,巍然依立于宝塔山崖。宝塔山不仅遍布文物古迹,而且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是欣赏延安城市风貌和黄土高原风光的绝妙观景台,登山观景,能看到圣地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6.
王昭晨甘将余热暖贫寒李中阳春三月,陇中大地乍暖还寒,然而省纪委、监察厅离休老干部王昭晨同志为贫困农民献爱心的事迹,却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了定西县鲁家沟乡花岔村每一个村民的心。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工会女工委员会组织妇女干部和职工到定...  相似文献   

17.
高宝军 《党建》2021,(1):59-60
跨过一条条沟,翻过一道道梁,沐着白云悠悠满山谷的神韵,伴着《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信天游,我回到了黄天厚土的大陕北。汽车还在高速路上飞奔,宝塔山已进入我的视线。这座因唐代之塔而得名的山,目睹过党中央在延安13年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它不再是一座地理概念上的山,也不再是一座建筑层面上的塔,而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18.
岷县申都乡有11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总人口约10600人,多分布在沟沟洼洼、山山岔岔中,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较偏僻落后.乡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服务所主任李成安在这里默默地奉献了8年,坚固地浇筑起了申都乡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使申都乡的民转刑案件几近于无,民事纠纷做到了社不出村,村不出乡.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一方净土--长武县路家乡党委清廉洁二、三事尚秀芳,王勇,焦文治长武县路家乡党委一班人,在清政廉洁方面,来真的,动实的,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一、卖车。路家乡地处距县城30多公里的南源上,全乡18个村分布在塬面及20多条沟岔和河滩,几年前:买了一...  相似文献   

20.
莽莽黄土高原,最美的还是延安窑洞。 为了看窑洞,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站在杨家岭窑洞宾馆楼上,举目四望,巍巍宝塔山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