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在历史学、文学中,或是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哥萨克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20世纪末,随着哥萨克复兴运动的兴起,"哥萨克学"也成为一种显学。自18世纪至今,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主要研究了哥萨克的历史起源、社会发展与文化等,而且在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俄国学者比较侧重于研究哥萨克历史起源和社会文化方面,苏联学者较多地研究了哥萨克的社会政治、哥萨克与革命的问题,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学者的研究视野比较宽阔,研究得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苏维埃政权对哥萨克采取了"非哥萨克化"政策并在19世纪20年代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和迫害,这导致了哥萨克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群体近七十年的沉寂。苏联解体至今,在俄罗斯境内掀起了哥萨克复兴的浪潮,当代俄罗斯国家对哥萨克的复兴则给予了诸多政策和舆论导向支持。  相似文献   

3.
哥萨克是斯拉夫世界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俄国哥萨克自15世纪形成后,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俄大草原这一统治薄弱、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域为哥萨克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俄国农奴制的扩展则是哥萨克兴起的独特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试论沙皇政府对哥萨克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哥萨克自15世纪形成后,热爱自由、平等与享有自治权逐渐成为其鲜明特征。然而由于沙皇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哥萨克所采取的政策有所变化,哥萨克逐渐从逃亡农民的组织转变成俄罗斯国家的一个军事阶层,从自由与平等的象征演变为沙皇专制驯服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哥萨克与俄国农民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的特殊社会阶层。一般认为,“哥萨克”一词原为突厥语,意为“自由人”、“脱离本民族的人”。[1]14世纪时仅指当雇工的自由人和在边境地区服兵役者,前者称“城镇哥萨克”,后者称“戍边哥萨克”。[2]15世纪起,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一些农民、家奴、贫民,因不堪封建主的剥削压迫,逃亡到莫斯科国和乌克兰的南部和东南部边疆的警戒线以外,即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和雅依克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大草原,结成宗法式自治村社和军事组织,被称为“哥萨克”。最初他们以狩猎、捕鱼和拦劫过往客商为生,后来转化为…  相似文献   

6.
四伊利姆斯克起义前数月,一起最严重的西伯利亚起义开始了,这场起义席卷了外贝加尔地区的几个堡寨:乌丁斯克堡、色楞格斯克堡、伊利莫斯克堡和卡班斯克堡。巴尔古津斯克堡起义亦与这场起义有密切关系。这场起义于1696年2—3月份爆发,边疆省份的特点赋予这场运动多半是哥萨克运动的性质,哥萨克穷人参加表现得十分明显,农奴、逃跑的军役人员和当地部族代表(布里亚特人、蒙古人、通古斯人)均加入哥萨克穷人行列。起义者成分不一。与哥萨克穷困精兵一起参加起义的尚有深受督军独断独行之苦的操持家务的哥萨克,以及完全偶然到来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西伯利亚俄罗斯居民中间的阶级斗争历史在历史文献中未能得到广泛反映。·A·斯洛夫佐夫和B·K·安德里耶维奇二人是西伯利亚历史的首批研究者,他们二人认为,人民群众的激愤不是别的,而是哥萨克匪帮头子犯下的累累罪行的一种表现。A··瓦西里耶夫认为,十七世纪末精兵起事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想停止军事渔猎远征活动,是因为出现了似乎使哥萨克感到苦恼的不能尽职的局面。西伯利亚区域分立主义思想家H·M·业德林采夫全然否认西伯利亚人民群众有过社会目的明确的抗议行动①。这几位作者的意见目前只具有历史编纂学意义。··奥…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俄国犹太人也不例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犹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帝俄时期俄犹历史编纂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停滞。苏联时期,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俄犹历史编纂学到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衰落了。苏联解体后,随着学术氛围的逐渐宽松,有关俄犹历史编纂学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俄犹历史编纂学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苏联共产党的消亡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很少有预言家能够判断这一突发的历史事件,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都对苏共垮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苏共自身的历史、现实方面因素,以及苏共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总结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灵在水上     
冰雪严寒的荒野中,几个年轻的哥萨克赤身裸体地围在一眼孤井旁,拎着水桶劈头盖脸地往身上浇冷水。青春的身躯在喷薄的水雾笼罩中展现着跃动的活力……这就是多少年前看苏联影片《静静的顿河》时的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画面!羡慕着,我想,啥时我也有这么一副身子骨呀,在冰天雪地里赤裸洗澡,还引吭高歌!不想,多少年后(记得是1996年始),我开始冬泳了。我不但能像哥萨克那样用冷水浇澡,  相似文献   

11.
俄国对西伯利亚民族的研究始于18世纪。16世纪末俄国哥萨克东征,并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将当地近30个小民族强行置于俄国殖民统治之下。18世纪上半叶,俄国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后,遵循彼得大帝生前的遗嘱,耗费巨资,组织了两次北方大考察(又称白令考察)...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的社会震荡中,宗教复兴是俄罗斯社会生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在年久失修的楼群和荒芜的村落中,耸起一个个镀得金光闪闪的教堂圆顶,各种左道旁门邪教也暗暗拱出地面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伟业,被世界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末最具“震动全球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人类“值得骄傲”的巨大进步。值此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在世纪转换时期,从世界经济发展角度,回顾20年来这一伟大实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更加充满信心。中国崛起于抓住机遇,推行渐进式的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1500年前,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中国的生产率和收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尽管“欧洲超过作为世界最先进文明的中国是在16世纪左右的事”,但直到距今一个多…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解体同它的建立一样,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人们众说纷坛,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民族政策的失误是促使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民族问题历来是困扰苏联当局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某一时期苏联民族政策的失误则直接导致民族问题的尖锐化。30年代下半期至50年代初苏联当局强制迁移少数民族,就是这样的一个失误。它造成的危害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仍然感觉得到,车臣危机就是证明。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政策的实施,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些绝密文件陆续解密,其中包括斯大林时期强制迁移少数民…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苏联历史档案纷纷有选择地解密。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不仅为我国的苏联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我国的苏联史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科学地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准确地总结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第一手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亚洲走上一条独特的复兴道路,并正在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中国崛起不仅是亚洲整体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后危机时代”,亚洲仍有可能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克服共同困难,实现更伟大复兴,而其重要前提是中国和亚洲各国共同发展。今天的亚洲在复兴的道路上正形成一个日益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之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只要中国与亚洲各国牢固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确立与区域内外国家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规范”,共同完善各方良性互动的框架,亚洲复兴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7.
雄踞世界70余年的苏联于20世纪末剧变、解体,成为中国学术界对苏-俄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现时我国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没有突破研究方法、思路上的传统定式,因此用新理念、新方法探讨苏联剧变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致使现今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苏联作为胜利者曾积极参与组建WTO.冷战时代开始后,苏联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没有参加WTO,因为WTO是美国操纵的.20世纪末俄罗斯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跨入新世纪时,俄罗斯迫切需要修复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并于1993年提出申请加入WTO.  相似文献   

19.
移民或人口迁移并不是世界历史上的新奇现象。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族迁徙或人口迁移无论是在同一个国家内部,或是在国与国之间,都是屡见不鲜的。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曾出现过几次跨越国界、洲界的移民浪潮。特别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以后,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时期的到来,更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国际移民浪潮。但是,对于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20.
正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经解体,但苏联留下的思想理论遗产,并没有定论。苏联解体不仅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而且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和国际战略格局,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沉重的。苏联解体是人文科学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世纪难题,因为它涉及国际共运的兴衰浮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自苏联解体以来,中国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研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其中传统经济理论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苏联解体了,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仍然存在,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传统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