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适应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而绩效评价是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阐述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的知识过程、组织层面和人力层面因素,构建了一套以知识过程为中心、以组织层面和人力层面为支撑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政府网站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内容的层次模型,以反映政府网站的建设水平;结合信息系统评价的要求,提出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内容评价的两个方面:政府网站的易用性和服务内容多样性,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讨论了相应的评价数据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焱 《电子政务》2013,(11):87-93
客观全面地评价城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的现状、正确反映城市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是科学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和优化对策的前提和保障。本研究针对城市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度和企业信息能力成熟度两个较为成熟的评价领域的研究,建构了城市社区信息化服务成熟度模型,并在其基础上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界定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的概念,厘清了电子政务服务与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关系,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包含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目前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国际学者主要基于网站自身质量和公众满意度进行研究,已有研究比较全面,但相关研究只涉及核心内容的一部分,比较分散;国内学者主要基于理论提出模型,缺乏实证研究,借鉴意义不大;总体而言,国内外尚未建立一套被公认具有通用性的基于公众视角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最后,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模型等方面提出未来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对电子政务概念的深化认识,定义并详尽论述了电子政务业务框架的概念、定位、作用和设计原则;对北京市电子政务业务框架设计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概述了该业务框架的电子政务业务目标和业务域模型。  相似文献   

6.
政务规范化研究与电子政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电子、轻政务”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的表现和成因 ,指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大力开展政务规范化研究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并详细介绍了政务规范化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电子政务目前已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支撑平台,而电子政务的出现促使中国政府在行政范式、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控制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推动了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公民社会的发展所激发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与对权力制约与监督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刺激了中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二者呈现一种彼此独立而又共同演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归纳总结了电子政务外网授权管理的特点,对授权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电子政务外网授权管理,指出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是减轻系统管理的工作量和降低授权管理复杂性的有效方式.阐述了基于大容量电子政务系统授权管理的系统设计原则,提出了系统框架,进而对系统功能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9.
锐捷网络在调研大量部委、省级政府客户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长期积累的运维经验并参考国外主流的ITIL理论,提出了以业务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以监控为手段、以运维为保障的IT运维管理架构,认为电子政务运维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划分为监控管理阶段和流程化运维阶段。重点论述了面向业务管理的监控体系建设思路和框架以及功能特点,以及基于战略规划、流程梳理、数据建模、工具实施和运营改进的流程化运维体系,并介绍了面向业务的审计专网综合管理系统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7号《建设项目环境影Ⅱ向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5年4月2日南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陈吉宁2015年12月10日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没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不断完善新型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要素建设、完善保障民生的相关制度、健全社会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机制。在社会管理中,信息技术能使数据资源更加丰富,使人与人的沟通更加便捷、协同更加高效。要以信息技术推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做到: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健全社会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建设,建设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数据共享整合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机制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2.
陆峰  陈月华 《电子政务》2012,(11):88-94
政务信息的共享和政务业务的协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当前政务信息资源部门割据、政务业务部门各自为政严重地影响了政府整体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分析了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松  张波  宋超  刘华宜 《电子政务》2014,(3):124-131
结合电子政务外网目前权限管理问题,提出了以统一用户管理和统一认证管理为基础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是减轻系统工作量和降低管理复杂性的有效方法。阐述了电子政务外网权限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了系统框架,并对系统功能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为例,探究了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问题:概述了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融合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河南省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电子政务带动我国国内IT产业发展是新时期可能实现我国IT产业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电子政务系统国产化示范项目已经证明了该战略的可行性,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将战略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并形成良好的支撑体系与科学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干一 《重庆行政》2010,12(1):37-3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运用了信息技术,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网站建设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世界著名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官方网站建设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了国内艺术节网站在网站互动性、页面设计、内容的专业性及丰富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国内艺术节网站未来发展中需要加以改善和提升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以往电子政务信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服务质量感知及公务员信息素质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的三个假设,进而构建了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在对陕西省82个县级行政区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首次定量考察了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服务质量感知及公务员信息素质三个变量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水平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最强烈;服务质量感知和公务员信息素质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依次减弱,且服务质量感知可通过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间接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公务员信息素质亦可通过服务质量感知间接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因此,在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的调动与培育,并加强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感知效果的提升,同时积极提高公务员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相勤  陈莹 《理论月刊》2008,(6):148-150
目前,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确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对资源型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进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针对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的具体状况,提出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子政务》杂志社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召开。本文概要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基本情况,重点综述了会议在行政生态环境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政府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创新、智慧城市建构、公共危机应对等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