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袁小伦 《党史纵览》2013,(12):35-38
在党的十大召开前,毛泽东谈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其目的是针对当时社会中那些怀疑以至否定“文化大革命”、主张恢复“文化大革命”前许多做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堪称是党内调查研究最执著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调查研究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民主革命的胜利与他这一正确路线紧密相关。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毛泽东在进行新政策的构思前,也实行建国前一样的到基层调研的方式,以图“从事实中寻找真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时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已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大多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察,而且往往是带着他自己的意见或结论。这样,在基层调研中耳闻目睹的似乎都是热火朝天、粮棉高产、形势大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和汇报,很难得到精确的第一手材料和真实的基层情况。用这些信息丰富的错误材料,来判断形势、做出决策,必然导致了严重后果的产生。正是这一惨痛的教训,在灾害全面爆发后的1961年初,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始了恢复优良传统作风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而大大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文化毛泽东     
陈龙 《学习月刊》2010,(3):54-55
早在井冈山从事革命斗争的时候,毛泽东就幽默地宣称,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四大家族”。这是毛泽东的文化自信。长征路上,毛泽东率部队经过娄山关.在一块刻着“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石碑前,驻足良久,并反复用手抚摸临摹。“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毛泽东的草书大气磅礴,果敢自信。恣意汪洋。如他的一生,敢为人先.不拘一格。影响毛泽东书风的是两个长沙人.一个是欧阳询.一个是怀素。  相似文献   

5.
十年“文革”是中国人民所遭受的一场空前的浩劫,就连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两个儿媳刘松林(刘思齐)、张少华(邵华)亦未能幸免。 一 1966年7月26日晚,江青率“中央文革”成员气势汹汹地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万名师生聚集于学校大操场“聆听”他们的演说,主旨是批判那“起坏作用、阻碍运动”的以张承先为首的北京大学工作组。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两制”共存的历史,也是“两制”较量的历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何处理“两制”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主题。关于“两制”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战略判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路;关于“两制”相处之道,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战略方针;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毛泽东提出“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性”的战略构想;关于如何瓦解西方“和平演变”,毛泽东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战略应对;关于如何应对西方遏制围堵打压,毛泽东提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对“两制”关系的战略思考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其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镜子的功能     
镜子是人类的重要发明,是家家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镜子能够真实地映照客观存在的一切,既不遮掩丑陋,也不放大美丽,这一透明、公正的优点,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观容貌、正衣冠、端品行。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又糊了面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晚,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首先就不正确” 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后来成了反右重灾区。  相似文献   

9.
一、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一个过程。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经过不断升级的中苏论战,特别是经过“四清”运动,毛泽东越来越感到中国有出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是在上层,尤其是中央。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晚年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有一次他对身边护…  相似文献   

10.
吴珏 《湘潮》2006,(10):4-7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此时,随队转移的毛泽东尽管已经被撤销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和前敌委员会书记职务,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以高度的责任感,“不在其位”仍坚决反对“左”倾错误的指挥。从1934年10月到黎平会议召开,毛泽东与“左”倾错误的斗争至少有7次。会昌之争,毛泽东实事求是:我们应该到敌人力量薄弱的湘南去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战略…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3,(10):40-40
1921年12月,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第二次来到安源煤矿。在专为工人子弟办的一所学校里,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他解释说,上边的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在给湖南长沙人力车夫上的夜校课堂上,打了个比方。他在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工”字,又在旁边写了一个“人”字,然后,他微笑着告诉车夫,如果把“人”字放在“工”的下边构成了“天”字,如果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12.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中央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此后,毛泽东就等候关注着各地的反映。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大概还没有来呢!”可胡乔木说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钩,因为当时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上…  相似文献   

13.
林彪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毛泽东支持和信任周恩来,让他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对自己过去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1972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为那些老干部平了反。随后,毛泽东穿着睡衣赶到八宝山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6月8日,毛泽东会见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时说,我们的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8月14日,毛对邓小平的信作了批语,说对邓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这为邓的复出作了准备。年底,毛泽东对…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14,(3):20-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陈祥生 《唯实》2006,(10):64-64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件事:1959年庐山会议时,胡乔木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秘书.面对“大跃进”带来的种种问题,当时已担任国家主席、并且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曾说起要搞一个反左的决议,但刘未曾在正式会议上提出,也未向党中央主席毛泽东汇报.  相似文献   

16.
刘明钢 《世纪风采》2008,(9):23-24,25,26
前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王芳,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解放后,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当时王芳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肩负保卫重任,成了毛泽东的“大警卫员”;他参与侦破“18号案”—揭露江青的匿名信案件,熟知江青不可告人的历史,并因此在“文革”中被捕入狱,武装看管审查长达7年之久;后来是毛泽东的亲笔批示,  相似文献   

17.
涤生 《党史纵横》2005,(2):28-33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 。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 ,生活是怎样的 ?这里记录着江青生 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江青被捕之时,一言不发。她把文件柜的钥匙封在牛皮信封里,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 1976 年10月6日晚,住在中南海万字廊201号的江青心情烦闷。此前,她与 华国锋发生了几次争吵,争吵中,尽管江青气势压人,而华国锋的口气和缓 ,但华国锋在实质问题 上没有向她让步。江青要掌管毛泽东的文件,华国锋不同意,华国锋决定,把毛泽东的文件交给中 央办公厅保…  相似文献   

18.
了空 《世纪桥》2004,(1):16-19
由解放军“支左”,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一、按照毛泽东起初的思路,搞“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3,(19):37-37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开32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宇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20.
他,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并设计了共青团团旗、少先队队旗; 是天安门城楼上第一幅毛泽东画像的作者; 参加设计第二、三、四套人民币和一些邮票,动议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伟人像画上百元大钞,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设计师; “文化大革命”前,每年“五一”与国庆,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的队列美术设计者…… 这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