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笔时,文章的标题本来叫《一个艾滋病草根组织的尴尬与坚持》,可是因为这个组织并没有合法身份,只好将“组织”换成“人士”。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新华网看到文章《房价离“理性回归”有多远?》,文章的内容其实平淡无奇,倒是标题取得醒目悦人,虽然“理性回归”是四个很平常的字,但正好体现当前调控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尴尬局面的根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09,(9):75-75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从题材内容上看,《同舟共进》2009年第7期有个明显特点,各栏目的文章要么谈论现实,要么讲述历史。所以,点评这期杂志,我很快写下“往返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标题。不过,  相似文献   

4.
读报纸,从标题的设置中,不时感觉到编辑需要提升概括材料的能力。报纸的文章是给人看的,而且应该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认识上的受益。但是读了《检察日报》2007年2月27日六版头条的报道标题《我的教训验证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感觉不对,于是接着读了报道本身。标题引用的是一个贪官忏悔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肖凌 《人大建设》2002,(12):21-21
人们常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吸引人的标题,会使读者眼睛一亮。但在人大会议消息的报道中,由于会议内容的特殊性和严肃性等原因,标题不容易做“靓”。这不但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而且也影响人大会议报道的效果。如何给人大会议消息制作一个鲜活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呢?笔者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善待老天爷     
丁刚 《中国减灾》2007,(12):51-51
《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欧洲防洪的经验。文章的标题是“在欧洲,人们在老天爷的帮助下用高科技控制水患”。可以想见,文章标题的最引人之处就是将“高科技”与“老天爷”并列在一起,它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些沉醉在高科技“幸福生活”中的人们:人类的生存依然离不开“天力之助”。  相似文献   

7.
我是做编辑工作的,有时忙得连看报的时间都没有,但报又是非看不可的。于是,我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新报一到,快速刻览。一般新闻看标题即可,重要新闻一目十行而过,而对于感兴趣的理论文章或杂文之类,则将之抽取出来,堆在案头,待稍有空闲,便来一个“会餐”式的阅读。在同一时段,阅读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东西,不仅饶有兴味,而且思维处于高度激越状态,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就拿最近的一次“会餐”式的阅读来说吧。我先看了某报一篇题为《与“蓝眼睛”辩论》的杂文。该文的主旨是嘲讽国人“把人类共有的好东…  相似文献   

8.
宣传工作者在撰写新闻、通讯和理论文章时最为头痛的是给文章起一个好名宇,也即确定一个标题。标题虽小,却能使一篇苦涩的理论文章顿时生辉,标题虽短却能传播人间最为动人的故事。因此,用“画龙点睛”。“文笔生辉”来形容标题的重要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么,怎样为文章确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呢? 弄清主题和标题的关系,是确定文章标题的前提条件。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则是文章的篇名,一篇文章主题是固定不变的,而标题则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时主题和标题是一致的,但有的时候,作者还可从文章的内容中选择不同角度来表达作者的感觉,篇名差异变化无常。写文章时,作者必须根据自己占有的素材,确定好文章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文章写成前可暂定篇名,文中可修改篇名,写完后再定篇名也不迟。 充分展示主题是新闻文稿成功的关键。新闻稿件的素材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其主题都十分鲜明。如何在较小的写作空间中,充分展示主题,使文章标题活灵活现,扣人心弦,真正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这是宣传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9.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我应约为《新京报》写了篇评论。这类评论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重申“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道理,好话不怕多说,旨在劝学;一种是豪情满怀地赞颂我国又出版了多少好书,文化事业如何繁荣。旨在随俗。临到头我才拿定主意。写了篇反思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的文章,发表时的标题为“阅读率下降,国民当作何反思”。众所周知,在一篇应时而作的评论文章里,不可能真正展开讨论问题。所以我愿意借本周专栏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去过台湾,但我喜欢台湾,因为它是祖国的宝岛。我歌唱得很差,但我喜欢“阿里山姑娘”的韵律,因为那是台湾歌曲。在我的感觉中,台湾离得很近,只隔着一条海峡。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来描述中国暂时分割的现状,实在是高明和贴切的,因为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1.
学会暂停     
我家有一只黑色的纽芬兰猎犬——麦琪。本来收养它的是我儿子.但遛狗最后却成了我的责任。我赶紧给麦琪报了一个幼犬训练班,学习“坐”、“来”和“暂停”这三个遛狗时最常用的指令。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你们好!《时事报告》是笔者非常喜欢的刊物。今年第6期谈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组文章,内容甚好,只是对《文化是生产力,民族精神也是生产力》这个标题有些不同看法。我觉得要慎用“XXX也是生产力”的句式。报刊上也有“管理是生产力”“人才是生产力”,甚至“脸面也是生产力”等说法,其观点没有疑问,但表达不够规范。这样言者,显然是为了加强语气,但如此类推下去,什么东西都可以称为生产力。我认为这样表达不够规范,这里的“生产力”改为“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之一”可能会更加妥贴。普及性的刊物也需要咬文嚼字,讲求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3.
旅途奇遇     
旅途奇遇○钟涤本来,巴中警方可以用车将我送回成都,但考虑到这将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于心不安,故坚持只要他们送到广元。本来,我可以在广元住上一夜,第二天上午乘从起点到终点的“亚太号”旅游列车,坐在软卧车厢里,舒适地安抵成都。但脑子里老是想着未完成的编...  相似文献   

14.
我从看《中国建设》起,经《现代中国》到《今日中国》,至今己20年,且已退休多年,可谓是个“老读者”了,谨以虔诚之心,对贵刊今年改版以来的六期刊物提出五条建议:一,要体现“今日”。刊名《今日中国》,顾名思义,所刊文章图片当以“今日”为准,并以此作为选用稿件的标准,但贵刊有的文章并非如此,如有篇旅游文章,纯是资料,无“今日”一字,它可以登在“地理知识”刊物上,而不宜登在贵刊。二,要体现“综合性”。贵刊是综合性杂志,虽不能各行业而面俱到,但对改革开放中新的经济形式如二资企业、私营企业和精神文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5.
1.投稿文章需具有“标题、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说明、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家好!我是临高县人民政府县长符永。”3月8日,网名(ID)为“符永”的网友闯进天涯社区“海南一家”的临高版,以“欢迎各位网友给临高县政府提意见和建议”为标题发贴,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相似文献   

17.
陈陶然 《文明大观》2003,(10):35-36
信、达、雅,本来是中国翻译理论上用的,讲对一篇好的译文的要求,要忠实,准确,然后是雅驯。我这里要讲的事,和翻译文章不相干,但是信、达、雅这三字,却很适于借用来归纳我的中心意思。我要说的是新西兰商家企业的经营之道:信,便是诚信;诚信而能直抵顾客之心,是为“达”;因信而达而造就温文和融的双  相似文献   

18.
甲: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个较为通用的称呼,以便于对话联系。本来,“同志”一词是通用的称呼,但现在好像不大用了。有一次我到邮局取汇款,一位年轻的女营业员正在和同事聊天,我叫了她两次“同志”,她回过头来拿了我的汇款单一看,就说汇款还没到,过几天再来。我想,汇款没到,我怎么会收到汇款单?但邮局是垄断行业,营业员说汇款没到,你还能怎么样?想必是那两声“同志”使她不高兴了,所以叫你再跑一趟。 乙:对年轻的女营业员,你应该称呼“小姐”。 甲:“小姐”这个称呼现在的确相当通行,但如果碰上四十多岁的女营业员,…  相似文献   

19.
不断演绎的“中国威胁论”梁立华“中国威胁论”自90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然明显荒唐,但却愈演愈烈,渐成为西方对华舆论的一股逆流。“中国威胁论”是怎样演绎的呢?本文作一简要分析。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  相似文献   

20.
彭复生 《公民导刊》2011,(10):56-56
“专题报道”《为了人民的利益》编发的三篇文章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十分耐读!文章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提出“缩差共富”?人大怎样为“缩差共富”给力?文章的标题和小标题挈领提纲,养眼醒目;内容不枝不蔓,质朴无华;匠心独到,颇见编者与作者的功力!其中,记者罗蔚采访丰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涂远扬撰写的《人大履职要与缩小“三个差别”结合》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