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境外金融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台湾境外金融中心建立迄今已有7个年头。台湾财金当局早就信誓旦旦地把发展台北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金融国际化的政策目标之一,新出炉的《国建六年计划》,更加显示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意图。台湾境外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如何?今后是否可能发展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必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将通过分析台湾境外金融中心的建立及运行状况,探讨这一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7月19日,台湾“行政院长”游锡堃终于承认,台湾目前的财政金融问题十分严重,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过程中严重的包袱,台湾有随时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 台湾金融问题的严重性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年来,台湾有可能爆发金融风暴的预测也一直引发人们高度关注。去年10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一篇关于台湾可能引发本土性金融风暴的文章,在台湾引起了“强烈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述台湾创业投资对提升科技的重要性,再从台湾创投公司的发展规模、管理模式、资金来源结构、以及投资趋势等方面进行台湾创业投资事业发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介绍分析了台湾发展创投业的重要政策与金融环境,最终总结和展望了台湾创投业的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浦东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上海市金融学会承办,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合办。海峡两岸250多位金融专家和学者与会,两岸15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九七之后台湾及香港间之经济金融互动》、《大陆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上海金融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台湾地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展望》等15篇论文得到与会者的好评。与会者就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后如何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两岸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两岸金融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培…  相似文献   

5.
陈筠 《两岸关系》2010,(4):26-27
央行副行长苏宁:两岸金融合作前景广阔望首先解决现钞清算机制问题 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苏宁率大陆金融代表团抵台参访,受到台湾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折射出岛内对于加快两岸金融合作步伐的迫切期待。2010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金融合作前景等热门话题,专访了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苏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台湾金融自由化的起因、特点、进程和前景,认为台湾近 20年的金融自由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包括改革措施的准备时间充分、注重推行次序和采用渐进方式等。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都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当局并未改变自由化的方针,其金融竞争力在1998年还有所增强。据判断,台湾金融自由化的脚步有可能放慢。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11月 2 3日 ,台湾因改革农会基层金融机构 ,引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游行。本文分析了台湾基层金融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指出党派权势斗争、农会信用部性质蜕变和经营不善 ,以及农业遭受入世冲击使台湾社会二元化矛盾凸显 ,是酿成这次风波的根本原因。并从如何定位、厘清农业、农业金融及农会金融的关系 ,完善金融体系 ,健全农业金融法规 ,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需求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台湾农业金融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邰言 《黄埔》2009,(3):4-7
台湾经济的出路何在?著名英国媒体《经济学人》刊文认为:“台湾是目前全球最‘衰’的一个经济体,受到金融海啸的打击最惨重,加强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合作是台湾经济的一条生路。”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8,(12):20-20
两岸金融专家在京研讨有助于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发言人范丽青在回答海峡卫视记者有关两岸金融的问题时表示,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和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合办的第14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研讨会上,两岸金融专家和业界代表围绕两岸金融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台声》2013,(2):33-34
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炙手可热的货币之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日益普遍,国际上相关人民币金融产品也不断涌现。继香港之后,伦敦、巴黎、台北等地都在积极争取成为下一个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随着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及两岸相关具体业务的逐步展开,台湾也掀起一股人民币理财热,令人对台湾有望成为下一个人民币财富管理中心的期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世界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版图正在改写,中资银行纷纷由幕后走到台前,加快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发展。上海开始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准备比肩纽约、伦敦成为金融新高地。世界各地金融精英也都将目光瞄向中国,国际化金融人才逆势中成为最抢手的“山芋”。鉴于此,就如何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问题,我刊特约记者王慧仪女士专程采访了台湾知名金融专家周瑞青女士。  相似文献   

12.
这是台湾金融研训院副院长陈泰隆先生给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馆的一封回信,而类似的往来信函还有许多。漳州作为台胞的晕要祖籍地,每三个台湾民众之中,就有一人的祖籍在漳州,台湾主要的一百多个姓氏,基本都能在漳州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3.
王扉 《两岸关系》2009,(9):36-37
8月10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在台北宣布,正式开通银联卡台湾受理业务,这是继“两岸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海峡两岸交流深化的又一重要成果,被业界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14.
台湾、澎湖自古就是国的领土,但屡遭外人侵略。福清港头后叶村人,明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自号“海国孤生”、“海上贱儒”)虽长期在朝为官。但始终关注海洋社会,尤其关注台湾、澎湖的安危。他力主捍卫台湾、澎湖。为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台湾“大选”既是岛内各股政治势力的竞技场,也是国际势力藉机染指台湾问题的重要切人点。美、日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高度关注台湾选举,把手伸进台湾,谋求对台影响及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吴亚明 《台声》2014,(3):47-48
去年2月6日,人民币业务在台湾正式上路,成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最新成果。一年来,台湾外汇指定银行及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人民币存款迅速增加,达到了约200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资金池的汇聚,激发了台湾争做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决心。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也表示支持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但是,业界人士认为,台湾要达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必须抛弃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以开放的姿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7.
范丽青  程瑛 《台声》2002,(11):24-27
有370余年历史的台南市又称“府城”。这块大陆先民抵达台湾时最先踏足的土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据点,被视作台湾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借助得天独厚的港口和平坦肥沃的嘉南平原,以渔业、农业和商贸为支柱的台南,成为台湾经济繁荣发展的起点,由台南生根、发家的台湾大企业,如统一、奇美集团,乃至在大陆发展壮大的灿坤企业等,在国际业界亦赫赫有名。然而,沧海桑田使台南的港口优势不再,台湾北部地区金融、商贸,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让以传统产业和家庭作坊式私营小企业为主体的台南工商业受到挤压,北部的都市文化同样…  相似文献   

18.
台湾金融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荣 《台声》2002,(2):14-15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趋热络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实现直接通汇、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近一段时期,台湾当局在政策上有所松动,于是台湾金融业者争先恐后到大陆设立办事处、调查商情。台湾金融业投资大陆,将对台湾经济、大陆台商企业、两岸经贸往来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台湾金融业的严重危机台湾金融业危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逾放比节节攀升。1992年台湾本地银行的逾放比只有0.81%,此后逾放比逐年递增,1995至2000年分别为2.85%、3.68%、3.70%、4.36%、5.34…  相似文献   

19.
娄杰 《两岸关系》2009,(9):31-33
马英九就职时提出“打造台湾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营运总部”的经济目标,但他上任不久便遭遇国际金融海啸,台湾股市下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出口衰退,经济下滑。面对经济困境,马英九当局控制物价涨,抑制通货膨胀,改革税制和稳定金融,解决失业和关怀弱势,以稳定岛内经济。  相似文献   

20.
田毅 《两岸关系》2007,(11):36-37
适值全球金融体系笼罩在美国次级房贷风暴的狂风骤雨中,台湾的行政主管部门今年8月上旬突然宣布了"三合一"金融合并计划,拟成立台湾金控公司,从2007年底启动并限3年内完成,提高台湾金融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