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     
日落苍山的黄昏,我端坐在书桌前,翻看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问名》:“日升月沉,许多年后,在中国,开始出现一名叫仲尼的人,他固执地要求‘正名’,他几乎有点迂,但他似乎预知,‘自由’跟‘放纵’,‘爱情’和‘色欲’,‘人权’和‘暴力’是如何相似又相反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蓝芳 《求贤》2014,(10):48-51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李克强致辞中多次强调了“创新”这一关键词。同时,他还提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3.
蓝芳 《求贤》2014,(9):50-53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词。李克强致词中多次强调了“创新”这一关键词。同时他还提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与“周期率”抗战时期,黄炎培去延安,与毛泽东谈及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他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条...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起了日本的中国学界的极大关注,围绕新中国成立之初过渡时期的论争也随即展开。他们论争的焦点始终是新中国国家权力的性质问题;论争的特点,一是开始时间早,二是从来中断,有时相当激烈,三是理论研究贯穿论争始终。一、论争伴随新中国的诞生开始日本宇都宫大学教授伊藤一彦在帕代中国研究指南》(1990年8月出规一书中记述了论争的起源。他指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的性质,最初中国自己说是‘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和农民的‘联合专政’下的‘人民民主主义即新民主主义’,它与‘无产阶级专政’下…  相似文献   

6.
微观     
《廉政瞭望》2013,(13):12-13
@老外被骂洋五毛 @雷克小流氓:“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7.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9.
胡昌方 《前线》2012,(5):58-58
近日有幸参加一个座谈会,议题为“如何转变工作作风”。会上某位领导一席话,令本人叫好不迭。他说:“当领导的既要‘会讲’,又当‘能干’,还须‘善听’;‘听功’、‘说功’、‘做功’缺一不可;欲展‘说功’、‘做功’,必先练‘听功’,即善于倾听人们的意见、呼声、批评。”  相似文献   

10.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紧紧抓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这两个基本方面,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87年,他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一文中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12月1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3,(9):48-49
1992年朱镕基在祝贺母校清华大学成立60周年的信中说:“清华就是教我们‘为学’,又教我们‘为人’的地方,它以严谨的学风和革命的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献身革命和建设祖国的‘有骨气的中国人’。饮水思源.终生难忘。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入。”  相似文献   

13.
有畏有无畏     
季羡林先生在谈人生的系列随笔中,有一篇短文叫《有为有不为》。文章开宗明义:“‘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紧接着指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  相似文献   

14.
薛正昌 《共产党人》2004,(24):46-48
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旨在解决中国革命的两大课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其实质就是党的思想路线。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现实情况的本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严卫群 《前线》2014,(10):100-102
早在2010年7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这个观点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对于国家侨务工作大局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开拓新时期首都侨务工作新局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0):38-39,48
《党史博览》2011年第10期发表拙作《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一文后,有读者提出:“共产党点燃的‘全民抗战’烽火,与卢沟桥燃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是什么关系?”“在全民抗战付诸实践的源头,竖一座‘中国全民抗战纪念碑’,与卢沟桥抗战纪念标志有无冲突?”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相似文献   

18.
施拉姆说:“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率、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只在一段相对而言并不很长的时期内使用了这一口号”,但“精确地说出‘中国化’在1938年对毛泽东意味着什么,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海军战略,是指导海军建设和海上作战的方略,是国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海军建设运用的战略环境、战略使命、战略力量及运用方式。诚如美国战略学者布鲁斯·斯旺森所言,"研究一下中国海军术语,就会发现只有‘海防’‘海滩防御’‘海疆防御’‘沿海要塞’这样一类术语。而诸如‘海上力量’‘远洋舰队’‘海军主义’等词,则是以后才出现的。"在中国,"海军战略"一  相似文献   

20.
读了《前线》杂志2000年第3期桂青山教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不揣冒昧,也来谈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不妥之处,望得到桂教授及广大读者的教正。桂教授的文章开头说:“时下不少‘挽救’之论。诸如‘挽救古迹’、‘挽救文物’、‘挽救传统小吃’、‘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挽救某种即将失传的艺术(或学问)’、以及‘挽救京剧’、‘挽救昆曲’…··噶之,可称为一种‘挽救运动战‘挽救文化’。”佳教授下段接着说:“或许,其中某项挽救,并非绝无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对弥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