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信念的形成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物,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文章指出需要具有社会性、客观性、主体性等特点,并通过层层推进方式分析需要与动机、动机的功能与类型、动机与目标、需要与价值观、价值观的反映形式等问题,论证需要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关系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就业观念,是增强大学生自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社会意识、维持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途径。文化载体以其形式的多样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功能发挥的潜隐性等特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优势。本文以成都龙泉实践为个案,挖掘文化载体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根据案例分析,本文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文化载体,通过融入日常生活、实践养成、制度建设等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核心价值观是现代政党的立党之本,核心价值观是保持九三学社参政党特点和优势的根本,是开发九三学社参政党功能的关键,但非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内生缺陷,九三学社自身发展的不足,制约了九三学社核心价值观形成。因此,在九三学社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重视主体需要的层次性,强化参政党理论建设,夯实构建九三学社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制度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应然功能,应然性也是制度伦理的价值的落脚点。作为制度本身,它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伦理价值观,对我们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形态从低级走向高级;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不能忽视网络空间。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话语既是价值观的体现,又是影响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力量。当前网络交流话语中存在着网络语言过于随意性、简单化、非理性和情绪化的特征,助长网络戾气,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风气,误导人们走向歧途的话语流传在网络之中,冲抵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正向引领。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内化,使网络表达与价值观养成成为一体两面的事情。培养网民的网络媒介素养,使之能正确理解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形成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以及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制度是在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由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构成,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一个动态变迁过程。从对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的变迁考察可见,在市场发展早期要素市场缺失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出现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人格化交易逐步被匿名的市场交易所替代,非正式制度治理经济交易的功能受到了严重削弱,并逐渐被正式制度所替代。  相似文献   

8.
有无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是区分一个人心理是否成熟、人格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反映着这个民族心理成熟和国格健康的程度。人的行为具有选择性,价值观决定了人行为的价值取向。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有着调节、认识、评价等功能,同时具有自律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资源是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挖掘与培育必须创新思维、多途径、宽领域展开,必须紧跟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事实与价值:马斯洛关于休谟问题的解决方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从人与人性出发,通过揭示科学与事实的人学意义以及人性或价值的实证基础,认为事实与价值的古老对立是虚假的对立,二者完全可以贯通与统一。马斯洛价值论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补充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忽视人的社会实践、忽视社会要求内化和道德灌输在人的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破窗效应"理论认为,不良现象未被及时制止,就会对人产生暗示性的纵容,引发人效仿,使其升级并泛滥开来。从该理论出发,剖析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破窗效应":事物无序和不良行为、名实不符和道德人格虚伪、制度漏洞和制度公正缺失、真实信息匮乏和网络化风险。通过对一切不良现象实施"零容忍"策略,夯实道德的公平本质和确立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推进核心价值观与制度的"互化",推进话语民主建设与扩大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力等举措,把消除"破窗效应"与构建培育核心价值观机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提高、迷茫与失落等都是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的。既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也受到非主流文化的渗透。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各种非主流文化以不同方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哲学的关系范畴将中国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提炼为5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至上、崇尚民主、以党为友、参政为民、追求进步。其中,爱国至上是基石,承载着民主党派的全部价值观;崇尚民主是核心,体现着民主党派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参政为民是本质,规定着民主党派的最高价值取向;以党为友是特色,凸现出民主党派价值观的与众不同;追求进步是灵魂,贯穿于民主党派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始终。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规律归纳为"一条主线、四个重点",即:追求进步是贯穿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历史发展过程的主线;爱国至上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重点内容、崇尚民主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发展时期的重点内容、以党为友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成熟时期的重点内容、参政为民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创新时期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哲学视野中的制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视野中的制度在本质上是历史范畴、关系范畴、规范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制度也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制度有着不同的表现;制度通过中介作用和整合功能使得相关对象之间真正联系起来,并发生相互作用;制度通过强制性的约束,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确立特定的社会秩序。制度与人、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制度既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阶段性和客观性,又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主观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如此。相对而言,价值观的形成更为复杂,显现纵横交错的立体状态。笔者认为,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外在动力→内在选择→价值观念→实践→体验 就是说:社会变革引起的各种外在作用力(如历史的惯性力、各种思潮的渗透力、社会氛围的影响力,商品经济的幅射力、宣传教育的灌输力、法律制度的约束力等)和实践体验后的反馈力,共同作用于本体,经过内在选择力的选择(包括以现有价值观念为标准的选择,人的素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党制度面临着国内外多种因素特别是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挑战。坚持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必须克服以西方民主价值观和政党制度模式为标准衡量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利益表达、政治资源整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由特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反映该社会存在的价值观,归根到底是由特定的劳动发展状况所决定。从价值观的生成路径寻求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路径,坚持的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实践路线。崇尚劳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劳动不仅是道德生成的基础,也是幸福产生的源泉;劳动不仅实现了由猿到人的转变,同时,劳动还永续地改造着"完全形成的人"。崇尚劳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这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沃土。在全社会确立"尊崇劳动"的道德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如三春之氤氲,漶漫与无形,浸淫于天宇,生发出即使集天下园丁育紫培红也不可能创造出的满目灿烂!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孔令宏(浙江大学东西方文化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管理的实质是调整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形成有利于组织稳定存在并发挥出相对于环境的功能的秩序。它的对象,不只是物,更重要的人,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必然涉及到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若干人的方面。如此看来,管理绝对不是西方科学管理那样基于简单性思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和永恒主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时期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人缺乏社会历练、存在较多思想困惑的时期,帮助大学生扣对扣好价值观之链的“第一粒扣子”,就是帮助他们避免在人生之路上“跑偏”和“走调”。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指引和决定着人生的方向。拥有正确牢固的核心价值观,人生就有了主心骨,就能朝着积极向上的轨迹行进发展,这样人生也更容易成功、出彩。同时,青年的价值取向又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领会理解、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精神的追求、思想的指引、价值的坐标,并引导大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精炼地概括了新时期我们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警惕和避免“重  相似文献   

20.
司法的规范价值包括秩序、公正、人权等要素。在传统政治法律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 (阶级理论 )的共同影响下 ,当代中国形成了具有政治工具主义色彩的司法价值观———专政工具论。目前 ,在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现代化的推动下 ,这种由来已久的司法价值观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变化的总体态势是由专政工具的价值定位逐渐转向民权保障的方向。这种变化态势对现有的司法体制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