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了一部影片<我们的孩子>,它反映了都市小学与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刻画出城乡的差距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边教学资源丰富,有外国人教英语,父母可以在家陪着做功课,放学还有各种补习班加强课辅;一边连自己的英语老师都没有,一个老师要教好几个学校的英语,有问题要等到下一次上课才能得到解决,父母多半在山下打工,孩子放学回家都要帮忙做家到爸爸必须大费周折:母亲背着小的,牵着大的.  相似文献   

2.
回家倒计时     
正转瞬之间又是三年,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离开家乡、离开父母30多年了。说实在的,三年回家一次,确实有点遥远,但对一个独自在外生活的我来说,内心也是有一种酸酸的苦涩,如同每次回家,日渐苍老的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你们是回来看我们一次少一次,但愿下一次回来,还能为你们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就好了。不是我不愿意回家,毕竟从新疆到老家有5000多公里,只得按照国家规定,每三年享受一次探亲假。尽管三年才回家一次,但是除了特殊情况,我坚持每天都会给年迈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有时尽管时  相似文献   

3.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 "爸爸,你好久回家?我和妈妈想你……"3岁多的李抒怡依在妈妈金玲的怀里,一手捏着油画棒,一手拨弄着头上的耳机,显得兴奋又有些不安."抒怡好乖,爸爸忙过了就回来,听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4.
刘洪波 《廉政瞭望》2010,(10):30-30
做一个中国人需要多大的能耐,这个问题并不幽默。 重庆媒体刊登了一个长篇报道,9岁女孩姗姗(化名)3年换了6个特长班,仍无任何特长兴趣.向父母写下保证书:“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二胡、舞蹈等多样,还包括绘画、武术,我长大后不怨妈妈、爸爸。”  相似文献   

5.
精神关怀其实并不难做到。有时候,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也是赡养老人的一种表现;有时候,不能经常回家,多打几个电话也会让父母很高兴。一位朋友跟我说,自己回老家看到奶奶的生活状态后,很是心酸。"奶奶近90岁了,身体很硬朗,没啥大毛病;生活也不错,  相似文献   

6.
崔鹏 《学习导报》2012,(2):53-53
精神关怀其实并不难做到。有时候,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也是赡养老人的一种表现;有时候,不能经常回家,多打几个电话也会让父母很高兴。一位朋友跟我说,自己回老家看到奶奶的生活状态后,很是心酸。"奶奶近90岁了,身体很硬朗,没啥大毛病;生活也不错,  相似文献   

7.
1946年4月8日,6岁的秦铁跟着母亲去机场迎接从重庆回来的父亲。秦铁期待着因为笑声很大而被他称为“母鸭子”的父亲回家。但飞机却没有从天上下来。几天后母亲告诉他,爸爸坐的飞机失事了。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7,(5)
<正>爸爸,你明天又要出发了。今夜,我突然很想跟你说几句话,说说我又爱又恨的援藏爸爸。爸爸,你知道,我和妈妈多么想让你多待两天吗?没去援藏之前,从你到了什么组工作以来,你就很少回家和全家人一起吃饭。妈妈总是给你把饭留出来,等你回来吃,可你每天到家都八九点钟了。全家都知道你很忙,但我们真的很想你能按时回来,和全家一起聊聊天,说几句话。从我上初中以来,作业突然增加了很多,每天都要写到晚上一点多。我很想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可你一回  相似文献   

9.
在父辈中,我最亲爱的人除了父母外,就是干爸爸王鹤寿了。在我的相册中,有一张在延安时期我与爸爸陶铸、干爸爸王鹤寿的合影,大约只有4岁左右的我,坐在干爸爸的怀里,却扭头望着爸爸。他们两人都在开怀大笑着,而我则傻乎乎地  相似文献   

10.
<正>荷兰人对待恐惧、伤痛和死亡的态度,就是"直接面对,彻底承受",几乎没有"善意的隐瞒或谎言"这样的说法。我的先生公司里的一个员工叫桑德拉,她老公在儿子Dirk只有4岁的时候出车祸不幸离世。她当天把Dirk从学校接回家,就对孩子直说了:"今天爸爸骑摩托车的时候出了事故,  相似文献   

11.
小玉是北京三里屯一家美甲店年龄最小的员工,她1992年10月生于河北邢台未庄村。小玉家有四五亩地,种玉米、小麦、花生,但基本都是小玉的爷爷在种。从她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外打工,现在,41岁的妈妈还在制钉厂给人家看机器,40岁的爸爸则在另一家制钉厂做喷漆的活儿。  相似文献   

12.
孔繁森的儿子孔杰谈起去世的父亲便泪水涟涟:“令我永远难忘的是爸爸第一次去西藏和第一次回家的情景。记得那一天,爸爸来家后对我们说他要到西藏工作。当时,姐姐6岁,我5岁,妹妹只有两岁,不知西藏在哪里,有多远,再加上平时陌生,我们都没说一句话。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时,走到已有80高龄的奶奶跟前,双膝着地跪着跟奶奶说:‘儿要出一趟远门。’随后爸爸站起身,给妈妈交待完,转身就要走,这时我们仨才缓过神来,妹妹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腿,我和姐姐  相似文献   

13.
阴历五月的头一天,时隔许久未能回家省亲,只在电话里虚问几句父母的平安。孩子已经十岁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骑单车,借助他的新奇,于是,早早地约定好今年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7,(10)
正1921年2月上旬,28岁的毛泽东回到了他的故乡韶山冲。毛泽东是带着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的。这次回韶山的毛泽东,心里多了几分伤感。因为上次春节回家时,父母都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而这次回家过春节,双亲都已故去,剩下的只有大弟毛泽民、大弟媳王淑兰、小弟毛泽覃和小妹毛泽建。这时的毛泽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在回韶山过春节前,他心里已经做出了一  相似文献   

15.
拍案惊奇     
耀忠  秋雨 《廉政瞭望》2012,(4):42-43
父亲的玩笑 南京一10岁男童误信父亲“吃饱走回家”的玩笑,历时8个半小时步行30公里回家。父母以为孩子失踪,报警寻找未果。晚上八点半,父亲接到儿子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回家了。  相似文献   

16.
语丝     
七岁的路娃放学回家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他今天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被评为了优秀,语文老师还拿着他的作文在班上进行了讲评。  相似文献   

17.
<正>现年30岁的王波,1997年随父母从四川老家来到五师九十一团四连,他在创业路上历经艰难险阻,到目前拥有年收入上百万元的的青年致富能手,在做大做强自己产业链的同时还带动团场青年致富和提供就业岗位,2015年荣获“兵团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荣誉称号。王波1997年随父母来到九十一团四连先后种甜菜、棉花,干过餐饮服务行业。通过与父母10年的辛勤劳作和打拼,日子逐渐好了起来。2010年12月,26岁的王波得知  相似文献   

18.
王奇才     
王奇才原名王笃行,上杭县才溪乡人,一九○三年出生于下才溪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排行为大,因弟妹多、生活贫穷,父母只送他上了二年私塾,幼年时期跟随父母砍柴割草做家务,十六岁开始离乡背井,出外做泥水工,深受豪绅地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在出外做工期间,王奇才喜爱看些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一九二七年春,王奇才从外地做工回到  相似文献   

19.
一 亲爱的爸爸离开我们已13年了。可是我们却时时刻刻在怀念着他。不论想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好像爸爸还在我们身边关注着我们。甚至有一种感觉:当我们下班回家时高叫一声“爸爸,我回来啦”,就会看到爸爸那慈祥的面孔,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看着爸爸过去写给我们的信件、诗词、赠言、字画和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回想起爸爸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回想起爸爸一生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回想起爸爸晚年与疾病斗争的种种精神,我们怀念之情越发深切。  相似文献   

20.
<正>"瑶瑶,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呀?""上山,捡石头的。""你喜欢爸爸上山捡石头吗?""不喜欢。臭爸爸总是不回家,我想让你多陪陪我和妈妈。"这是内蒙古地勘八院副总工程师郑永涛与女儿的一段对话。郑永涛从事的地质找矿工作,就是这样一个终日与深山大石打交道的"冷门"行当,一份平均需要19年才能找到一个大型矿床的寂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