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谢景行 《人民公安》2023,(15):55-55
学习书法,临摹是不二法门,其方法有实临、意临,形式有选临、通临和创临。实临检验书者的模仿能力,意临开发书者的想象力,选临注重单字笔法和体势,通临注重学习原帖章法布局,创临体现书者的变通能力。《韭花帖》,五代杨凝式写在麻纸上答谢友人的一封书信,是流传有序的行楷名帖。其书法风格学宗王羲之,尤其对《兰亭序》有着极为精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阎勇宏 《人民公安》2023,(15):57-57
《韭花帖》是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行书作品。文曰:“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通过对《韭花帖》的赏析,感到此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后而写。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  相似文献   

3.
张华 《春秋》2013,(3):62-63
《来禽馆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主刻的一部书法丛帖,内容以二二王书法为主。《来禽馆帖》共刻八帖,其中以《庸人双钩十七帖》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十七帖》第一”、“明《十七帖》之冠”。  相似文献   

4.
齐夫 《楚天主人》2011,(1):43-43
说颜鲁公"拙",当然不是指他的书法。颜体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我指的是,像他那样的高官,居然会闹到写《乞米帖》的地步,不得不借米度日。《乞米帖》写在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按理说,粮食再紧张,也不至于影响到颜真卿家,他当时已官拜刑部尚书,知省事,封鲁郡公,按现在  相似文献   

5.
郇起鸿 《春秋》2009,(4):49-49
200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截玉轩(陈佩秋)藏-宋元明清法帖墨迹》,其中刊有元代张养浩行书《酷暑帖》。同年,北京匡时国际春拍,《酷暑帖》以59.36万元成交。《酷暑帖》于不经意间而致精妙,为今人所难企及。张养浩(1207-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为元代散曲大家,精书法,元时即奉其书为帖,  相似文献   

6.
邢惠祥 《乡音》2012,(3):49-49
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现在我对这个爱好越来越痴迷。越学越有味道,越学越有难度,越学越觉得书法的博大精深。我小时候没有认真地临过帖,没有书法童子功,但靠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坚韧的毅力,逐步进入书法艺术境界,每每想起一些进步,心里总是充满着欣慰和自豪。我1954年出生在太行山区井陉,或许打上了出生地的烙印,我一生都在坎坷...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1,(8):106-107
孙克利1959年出生,现为武警重庆市总队副总队长,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书协理事。工作之余,临碑习帖,渐有体悟,受益良多。楷书从欧阳询入手,行书习《唐怀仁集王圣教序》,近年主攻章草,颇具心得。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军廉政书法展、重庆市第四届书法展等多种展览,多家报刊报道其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在翻阅《人民公安》杂志2002年第19期时,读完《警服及标志不可亵渎》一文后,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接触到类似的事情很多,也一直想写一写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人员的制服、标志仿造人民警察制服、标志的现象,但不知如何下笔,读了丁学林同志的这篇文章,感觉到这篇文章所体现的正是广  相似文献   

9.
学习书法要掌握方法,选帖、读帖、临摹缺一不可,临摹为要,读帖贯穿临摹过程始终;学习书法要从规矩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强化手上功夫,其字才能“形神兼备”;学习书法要克服非书法因素的干扰,做到“观入于眼、临入于手、存入于心”,持之以恒,必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公安院校学员学习硬笔书法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久不见效的症结所在: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为学习硬笔书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兴隆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胡振宇今年61岁的刘兴隆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舍创作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和教授,个人成就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40多年来,他精心研究甲骨文和古文字学,临写甲骨文拓片和各体书法。著有《新编甲骨...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台声》2009,(7):67-77
北京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有一间6平方米的小书斋.这里是乾隆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乾隆常常独自坐在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它们是东晋王氏家族书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殉的《伯远帖》。乾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珍品.也是他最珍爱的法书.为此特意将这间小书斋改名为“三希堂”。  相似文献   

12.
方玉杰 《人民公安》2022,(Z2):70-73
<正>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之门,这是书家的共识。古代优秀书法碑帖浩如烟海,如何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范本至关重要。书法究竟怎么临?临到什么程度?又如何转化成创作,是每一个学习者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大赛将于今年下半年举办,本文结合近期警营书家关注的书法临摹与创作,探讨临摹中选帖、临帖和创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许斌 《台声》2014,(12):100-103
自幼喜爱书法的吕锋,受姑姑、姑父的熏陶和言传身教,6岁开始临欧阳询的书帖,后来姑姑给了他一本启功的书法集,他如获至宝,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字,临摹启功老师的书法。与其他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记忆不同,陪伴吕锋的是笔墨纸砚和一堆堆的草稿纸。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4月,姑姑带着他到启功老师家做客,拿出吕锋以真草书写的半山名句,让启老批评指正,启老阅后,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4.
聊天室     
聊吧老板娘:最近有个帖子《重庆的一个中产阶级的一天》在网上被砸得惨不忍睹。帖主MM描述了自己的一天:驾车出游、买名牌运动鞋、买进口熏香油、泡吧、喝极品蓝山.看《时尚》、张爱玲……最后结尾时说:可能有人看了后会扔砖头,但我只是实话实说,在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你不承认也不行……因此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轰炸,其实我觉得帖主并没有动机问题,她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充满自豪感,并且写出来与广大网友分享喜悦,这有什么不对呢?  相似文献   

15.
正九州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这是一部通过"手帖"讲述美丽南朝故事的书法美学作品。魏晋时期,"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模板的功能。由于字体的漂亮,后来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模板,"帖"的内涵才从"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法模板。特别是到了唐太宗时代,因为对王羲之书帖的爱好收藏,以  相似文献   

16.
《马家军调查》引起的社会反响1998年5月,我从书摊上买回《马家军调查》,花了七天时间比较仔细地读完了全书。当我正打算腾出时间就《马家军调查》写些什么的时候,各种评论文章多得令人难以招架,随着《南方周末》刊出对马俊仁和赵瑜的采访,有关王军霞、曲云霞、...  相似文献   

17.
书法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书法写好必须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经过认识、提升、空书、实临、合一这几个阶段。认识是对所学的书法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作品的基本风格。提升是学书者对作品加深了解如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笔画,结构,章法进行较深入的了解。空书是学书者用手指或其他东西代替毛笔在物体表面上边读边对临或背临字帖。实临是学书者结合前几个阶段在宣纸上临写。合一是学书者的眼、心、手、笔能和谐操作,临出作品的基本风格,达到形似效果。这几个阶段是学书者必经之路。要使学生掌握这几个阶段的转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费陈彩霞 《台声》2003,(1):30-31
接到《台声》杂志的约稿信,才想到《台声》已创刊20年了。作为《台声》的老朋友,在她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确该写点什么,但提起笔,又不知从何下笔。还是像阎信中说的那样,“写一写康宁庄园和《台声》吧!”窗外,我们的康宁庄园被白雪装扮得像一位不染纤尘的仙女,湖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覆盖着白雪,像平铺的羊绒毛毯。圣诞节前的康宁庄园静谧安详,像是永久都是这样似的。只有我和大卫清楚地记得,在康宁庄园,在湖面上,在岸边草坪上,曾经火红沸腾的那些日日夜夜。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带着孩子跟着在台北美国学校教…  相似文献   

19.
正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写写画画,那时候的老师是我姐姐。她虽然才读高中,却写得一手清秀飘逸的毛笔字。每次她的作文本拿回来,我都会认真阅读和临摹,久而久之,我的毛笔字居然也写得像模像样了。十二岁那年,我参加南宁市少年宫举办的少儿书画展览,误打误撞得了个一等奖。得奖并不意味着有了水平,但是对少年时期的我来说,却得到了很大的荣誉感,促进了我学书法的热情。高中时期,我开始认真地读帖  相似文献   

20.
正袁子强,广西平南县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工楷、隶、行、草,尤善行、草书,有书法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并入选各级书法展览,作品刊入《中国西部实力派书画家·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作品选》《中南五省区书法作品展作品集》《广西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作品集》等大型作品集,著有《情书写作技法钢笔字帖》《对韵新编硬笔书法作品集》等,系广西书法家协会第五、六、七、八、九届理事,现任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