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是我国北疆的天然屏障,近几十年来,草 原生态的严重退化,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安全,引起 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把恢复和改善 内蒙古草原生态作为目前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重点抓紧抓好。2003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 视察我区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 障,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全国的生态 安全。"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 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 成为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防线"的宏伟目标。为此,民 盟呼市市委多次实地调研,提出了在武川县大豆铺乡 建设民盟北方生态园的倡议。  相似文献   

2.
张建新 《前沿》2010,(15):166-168
内蒙古作为祖国的“北疆生态屏障”,其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其诱因进行分析,提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路径,为内蒙古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提供可行性素材。  相似文献   

3.
王关区  刘小燕  文明  韩成福 《前沿》2013,(17):90-93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需要深入研究、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4.
我来内蒙古工作时间不长,但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地位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种战略地位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第一,内蒙古拥有4200公里的边境线,是首都的安全屏障;第二,内蒙古的生态地位重要,是祖国北部边境的绿色屏障;第三,内蒙古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是新世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内蒙古的统战工作也十分重要,是具有全局性和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结合内蒙古实际,贯彻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扬帆起航,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曾指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为此,我们对内蒙政协董恒宇副主席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6.
娜日斯 《前沿》2010,(11):144-146
内蒙古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态环境重点整治领域,加强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快构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不仅对实现内蒙古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润秀 《前沿》2011,(9):165-16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内蒙古生态文明现状、可持续发展进程,明确加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推进内蒙古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干流内蒙古段843.5公里,占黄河总长的七分之一,流域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是黄河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段三分之二属上游。流域内地形地貌多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冶金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一、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利防洪除险设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工作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北方的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多次到内蒙古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内蒙古生态保护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工业化、治理荒漠化相结合,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取得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15)
<正>内蒙古的历史,似乎总是和草原联系在一起。辽阔的草原孕育了众多的游牧民族,并见证了他们从弱小走向辉煌的历程。但长期以来草原沙化严重,生态危机一触即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确立了建设北方最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以草原生态保护和防沙治沙为重点,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和沙地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绿化工作,明确建设成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强化了造  相似文献   

11.
许正中  杨玉珍 《前沿》2009,(10):118-120
生态经济功能区融合经济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领域的 知识,对区域社会高效稳定、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探讨了构建内蒙古生态经济功能区的战略意义,指出了构建内蒙古生态经济主体功能区的突破点,分析了全面开展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京津三源(风源、沙源、水源)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乌兰察布市曾经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地处晋冀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特殊区位,在清末民初到解放前的移民潮中承接了大量的内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政报》2006,(6):47-48
内蒙古森工集团是1995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基础上组建的,是国务院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为内蒙古自治区直属特大型企业,属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已被列入我国国有企业500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0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有林区森林总面积的10.2%,森林覆盖率为75,68%。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关系着我国东北的生态安全,是呼伦贝尔草原和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是祖国北方的绿色长城,是国家重要的林木产品生产基地,是国  相似文献   

14.
温世明  胡文婧 《前沿》2013,(11):158-160
生态文明是不同于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围绕乌兰察布市生态文明的建设现状,探讨该市乃至整个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中,加强物态文明、体制文明、认知文明及心态文明的建设,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这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15)
<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精心谋篇布局三项改革,这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故事。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要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总书记嘱托内蒙古的这三项制度改革进展得如何呢?"复方疗法"保护生态在内蒙古,东西向的阴山山脉是维护和保持其内亚荒漠草原生态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姚雅锐 《前沿》2011,(24):203-204,216
满都麦作为内蒙古生态草原文化的守护者,深刻地感受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以及内蒙古亟待解决的严重的草原荒漠化难题,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繁荣发展的生态文学,毫无疑问使满都麦具有更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作品中产生了更加强有力的对工业的批判、家园之虑和生态预警。  相似文献   

17.
陈寿朋先生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今天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内蒙古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件喜事。草原文化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乃至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普遍关注和热忱探讨的课题。《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从生态的意义上解析草原文化,认为草原文化是生命文化、生态文化,通过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来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启迪人们去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李晗  王博勋 《中国人大》2023,(15):46-47
<正>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主要是对内蒙古阿拉善盟、乌海市和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沙漠化土地的生态综合治理。我国八大沙漠中的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分布在这一区域,三大沙漠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统称为阿拉善沙漠。  相似文献   

20.
这里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共同发源之地,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多年来,青海公安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嘱托,切实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坚决扛牢守护青海生态安全,通过执法检查、巡逻管控、打击震慑、普法宣传等务实举措,努力为维护全省生态资源安全贡献公安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