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建设农村”。就是要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统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自然村落的衰败与现代社区的崛起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的投入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题背景。我国新农村社区大致分为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就地城镇化”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和“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模式三种类型,其中第二种是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可分建设农村社区、构建社区自治机制两大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了解和把握几个问题:一是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要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注意“三防”和“三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陈培礼 《求实》2006,(Z3):253-25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样的农村?我认为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变化,而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元化。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它是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接近、达到现代城市的农村。作者曾经把这样的农村概括为“城市化农村”,提出“城市化农村”应该成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一大主题。因此,我认为,“城市化农村”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定位,实施“城市化农村”战略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目标。而“城市化农村”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7.
马晓河撰文指出,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处理好“里子”和“面子”的关系。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它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轮子”,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上看,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不应该被忽视,它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应该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是处理好“国”和“家”的关系。今后,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国家和农民个人的…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29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的第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在全面部署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未来五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本刊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请您谈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陈锡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素质是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米小林  周裕娟 《求实》2006,(Z2):239-24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并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定地加以推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因此,农民理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     
《前线》2006,(7)
新论集萃新论集萃建设新农村要警惕的几种现象一是认识上的“片面性”。目前,一些村干部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全面理解建设新农村的深刻内涵,认为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标志”。二是建设目标的“偏离性”。有的村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要看新房盖多少。三是建设中的“盲目性”。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有“急于求成、短期见效”的“跨越思维”,恨不得一朝一夕就建起个“新农村”。四是无所作为的“消极性”。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子比较突出。(摘编自《半月谈》)新农村建设不能光以收入论英雄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三大建设”。“三大建设”的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总结、升华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恩茂同志六十年代提出了建设“五好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了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建设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06,(7):62-63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近年来,陵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分类指导、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以新农业、新设施、新环境、新家居、新保障、新管理、新农民、新风尚“八个新”为具体建设目标,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九大工程为建设措施,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陵县把发展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了“十百万”工程,不断增加农…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建设新农村的五大任务与目标,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为了建设新农村,就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化,以农村市场化作为强大的推动力,缩小城乡差别、积累农村建设资金、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嵇蕴洁 《求实》2006,(5):87-89
我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之一。2006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由此,我国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言之,就是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新风貌。现阶段,农村社会资本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此为视角,探讨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提高社会资本存量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农村交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条件和重要基础。湖北省交通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首要任务,以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为目标,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导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近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交通厅厅长林志慧,请她回答了有关问题。记者:“十五”时期我省农村交通和绿色通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林志慧:“十五”时期,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扶持农村、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为…  相似文献   

17.
王恺 《唯实》2006,(2):36-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历史使命和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育农村“新党员”、打造农村“新干部”,建立农村“新组织”。下一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我们将以培养技能型党员、建设技能型干部队伍、建立技能型村级组织为抓手,着力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着力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使他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体现先进性,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苏中前列。我们的基本设想是: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进程和质量。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山区秭归县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性,克难奋进,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立足全局作出建设新农村的决策部署,是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秭归县既是山区县,又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工作重点县,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建设新农村不能短打算,而要长谋划。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消除贫困,推进新型工业化、小城…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和谐农村文化的强有力支持、本文围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新农村”,从加强农村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经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