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社会公平,性别正义也是其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公共政策中社会性别视角缺位问题,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为切入点,要使社会性别意识在政策中主流化,必须在政策结构中增加女性的比重,强化性别意识,改善各平行领域中性别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政治学、社会学中的常见概念,但并没有一个确定或公认的定义,作为一种理解政治变化的途径.公共政策的定义几乎与存在的政策问题一样多。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将“政策”(公共政策)界定为:“它们规定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一般是关于社会的某些经济、政治或者社会问题的改善。”格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由那此掌握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和公共政策的公平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公平问题首先是一个价值问题。经过百年的讨论与尝试,在政治领域内人们始终无法摆脱这一问题的困扰。什么才是公平?如何做到公平?如何保障公平?总结近现代各国政策的公平取向和思想家们各种公平理念,不难看出期间政策理念上多种多样的差别。尽管不同的公平理念之间可以总结出一些相同点,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公平只能是一种有前提,有重点的选择。我国在新的时期提出了新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同时也为公共政策的公平指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立鹏 《法制与社会》2012,(20):158-159,165
中华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新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与文明的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文明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质量是决定国家发展绩效的重要因素。政策质量研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公共政策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公共政策质量内涵形成了质量本质、政策成败和政策过程三大研究进路。高质量公共政策应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回应性、制定过程和政策内容合情合理合法、切实关照利益相关者利益、执行有效和结果合乎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政策环境、政策系统、政策行动者、政策能力和政策资源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树立全系统、全过程和整体性的公共政策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化的政策体系、科学化的制定过程、有效的政策执行和合乎目标的政策产出四个方面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未来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以更深度的案例研究推动中国公共政策质量持续优化,以触发更多的"好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绩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价值取向关系着公共政策是否能有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协调社会多元利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价值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逆境常态化使各级政府公共政策价值选择偏失加剧,这种问题不仅使政策达不到治理逆境的效果,认清逆境中政策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是各级政府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活动是公共行政活动的核心内容,政策能力反映公共政策活动的效率和效益,进而决定着公共行政活动的现实效果。沿着制度落实和制度创新这两个逻辑流程,分解行政组织的政策能力内容,将会为我们认识、解释乃至评价行政组织的政策能力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李朝智 《行政与法》2009,(10):61-64
实现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领导干部的创新实践,以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坚持正确的方向,解决具体问题;要形成良好的素养,既要敢于创新,更要善于创新;要在组织内部构建协调的关系,减少创新的阻力和压力,实现创新的目标;要在组织内外营造和谐的氛围,提高创新者的积极性,改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是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前提。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公共政策评估活动,应设立正确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应当成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是对以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纠正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政策的本质要求,顺应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质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The 22nd Congress of the CPSU called upon all personnel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to increase their activity in the communist education of the working people of Soviet society, and in shaping their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on the basis of Marxism-Leninism. In the new Party Program adopted by the Congress we read: "The Party poses the objective of educating the entire population in the spirit of scientific communism so as to give the working peopl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and prospects of world development, enabling them to analyze correctly events within the country and on a world scale, and to build their lives consciously on a communist pattern." (1)  相似文献   

13.
作为推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大举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提出至今,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然而,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着非均等化问题。本文结合区域治理理论,在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内在机理与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均等化标准、建构网格型府际关系、构建多元供给主体、评估与监督各区域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供给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源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笔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会管理支撑体系的建设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主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Rapid developments in the area of biotechnology within the next decade are likely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anadian society.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practical and ethical issues that will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the face of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contemp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ppropriate policy framework in this regard. Surveying the approaches to policy development taken thus far, the author notes the underlying need for greater transparenc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Rational and effective policies will only result from additional basic scientific data being made available to a more informed and engaged Canadian public.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行政与法》2004,4(6):8-10
公共安全体系是一个城市整体运作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能否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保障。恐怖袭击和流行性传染疾病是目前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面对的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和科学、完备的机制,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这方面的发展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高效的现代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秦萍 《行政与法》2013,(11):36-40
公共住房建设及其管理政策作为美国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历经最初尝试、持续调整、发展完善三个重要阶段,美国的公共住房建设及其政策体系越来越成熟和完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公共住房建设及其制度体系,主要得力于相关法案、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其在法律体系、制度建设、管理政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熟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健全公共住房制度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ven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e of the main tasks before u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in light of the decisions of the XXVI Congress of the CPSU is increasing the pa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a decisive condition for transferring the economy to a path of intensive development and rai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roduction.1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a dynamic and multifaceted process of improving all aspects of public production on the basi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leading experience. Its essence consists in the fact that scientific progress join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single proces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ociety.2  相似文献   

20.
周恒 《河北法学》2020,(4):103-115
作为一个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相区别的概念,法治社会命题致力于实现社会生活的秩序化、法治化,并尤其强调社会力量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试图借助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来型构法治发展的动力基础。准确认识当下的社会状况,充分挖掘现有的社会力量,是开展法治社会建设的正确路径。在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日益改变着现代社会的交往模式,并塑造出互联网社交这一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态。互联网社交的出现与发展孕育了以网络为介质的社会力量,使社会逐渐获取了同国家对话并参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互联网社交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可以从四个向度获得理解:互联网社交缔造着网络公共空间的公民品格;互联网社交孕育了网络社会的自治能力;互联网社交构成了民主参与的"非正式"渠道;互联网社交提供了权力制约的社会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