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 《中国司法》2006,(11):73-76
刑罚目的是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通过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罪犯,教育罪犯,预防犯罪。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①。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惩罚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们重新犯罪。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威慑、儆戒潜在的犯罪者,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一、为什么说刑罚目的观是社区矫正实践的指针目前,关于社区矫正的定性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非行刑方式,只是一种有利于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重新自我改…  相似文献   

2.
行刑是刑罚的实质阶段。刑罚报应与预防有赖于高效合理的行刑机制的运作;刑罚人道公平的价值理念也须有相应的法律内容和程序载现。故对行刑法律尤其是处于行刑制度重心地位的自由刑的执行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确有必要。目前为规制行刑活动,《刑事诉讼法》与《监狱法》...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行刑社会化指在执行刑罚过程中,通过放宽罪犯自由、拓宽罪犯与社会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行刑社会化强调刑罚执行与社会紧密联系,与传统的在全封闭监狱中执行刑罚大异其趣。虽然行刑社会化思想产生时间不长,但由于它反映了刑罚效益思想,且符合行刑人道原则、行刑个别化等原则,因此,行刑社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执行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4.
罪犯不同于一般的公民,因为触犯了刑法被剥夺了自由,所以其权利具有特殊性。但罪犯没有丧失公民的地位,他们的权利更加需要通过法律来加以保障,罪犯权利保障早已纳入国际法范畴。但我国的罪犯权利保障还存在很多弊端,如《监狱法》缺少配套规定,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罪犯不能会见律师导致不能保障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丹 《中国司法》2006,(9):94-95
一、罪犯权利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一)罪犯是身份特殊的公民任何有阶级的社会都无法避免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罪犯与一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别从总体上说是罪犯原有公民权利的残缺和罪犯义务内容的增加而造成的罪犯公民地位的降格:罪犯不能象一般普通公民那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权利,其原有公民权利一部分受到法律剥夺;某些权利虽然没有被依法剥夺,但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处于受到法律限制;罪犯被依法监禁后,导致其行为能力受限,某些权利尽管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但却在客观上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行刑权是指国家的刑事司法机关依法享有的将法院的生效裁判付诸实施,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权力。行刑权最基本的执行主体是监狱,在法治社会下,由于监狱法制的不完善、监狱司法主体地位的缺失以及监狱理念的滞后,我国监狱行刑权出现了错位。这导致监狱在改造和预防犯罪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刑罚特殊预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鉴于此,必须完善监狱制度,为行刑权的良性运作提供制度支持;剔除经济因素,以纯化行刑权主体的刑事司法机关性质。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造罪犯,行刑权的运行应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劳动权是罪犯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而罪犯劳动则是罪犯劳动权与刑罚权的共同载体。刑罚权决定着罪犯劳动权的范围,影响着罪犯劳动权的实现程度。在行刑社会化的背景下,只有建立和完善罪犯劳动权的相关法律制度,平衡罪犯劳动权与刑罚权的关系,推动罪犯劳动及其组织形式的社会化,给予罪犯更多的劳动自由,罪犯劳动权才能得到更大程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8.
刑罚的报复主义思想只是刑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制度进程的不断深化,刑罚的最终目标将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监狱行刑的最终目的也应扩展为:将罪犯改造成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适格公民。监狱行刑的任务也要努力适应这个转变,必须教会罪犯同其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知识、基本信息、保证其思维与社会发展同步;并教会罪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谋生本领,提高其回归社会后的自然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狱行刑的法律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罪犯因法律而产生,监狱因罪犯而存在,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为全面推进中国监狱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传承"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的社会主义行刑文明,努力提高改造罪犯质量,必须对监狱理念进行更新,对监狱行刑制度进行全方位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刑罚执行社会化是在刑罚执行中注重社会因素在行刑中的作用 ,使罪犯易于复归社会。西方国家在行刑社会化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国家行刑社会化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根据。我国在行刑社会化上已有了一定的成就 ,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刑罚执行社会化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在行刑中的作用,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使罪犯易于复归社会。本文从我国行刑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传统监狱行刑模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行刑社会化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条件地把一部分罪犯置于社区,由专门机关依靠社会力量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治是当前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行社区矫治,有利于动具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有利于深化行刑制度改革,提高行刑效益和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当前应完善刑事执行法律,明确社区矫治的法律地位,建立社区矫治工作体制,组建三支队伍,调整充实法律和政策,扩大社区矫治适用范围,建立系统的社区矫治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3.
阎胜文 《中国司法》2014,(10):59-63
正矫正社会化是指为了避免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刑罚执行服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通过弱化行刑机构的封闭性,拓展罪犯、行刑机关与社会的互动联系,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促使其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最终促成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而采取的确保罪犯与社会生活相接近的行刑措施。矫正社会化既是一种理念、原则,也是一种行刑方式,它主要体现为对  相似文献   

14.
监狱行刑客体与监狱行刑对象既密切联系,又有着原则区别。监狱行刑对象是指正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他是监狱行刑客体的载体。而监狱行刑客体是指对于正在狱内服刑罪犯执行刑罚的具体指向。具体又分为惩罚客体和改造客体。监狱行刑的惩罚客体是罪犯的人身自由,某些罪犯还包括政冶权利。监狱行刑的改造客体是导致罪犯个体犯罪的主观恶性。...  相似文献   

15.
行刑社会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刑社会化是指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刑的负面效应,将监狱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教育转化罪犯的思想,促使他们最终适应社会而采取的行刑措施。行刑社会化避免了单纯依靠监狱自身改造罪犯的弊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确保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各国行刑社会化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监狱行刑制度的拓展。一、行刑社会化的产生及其启示19世纪中叶,社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由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过渡。大批产业工人的失业以及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得犯罪…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行,监狱法律关系也运用而生.本文试就监狱法律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以下浅见.一、监狱法律关系的构成与特点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监狱法律关系就是由监狱法所调整的,在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与罪犯之间,在执行刑罚和改造罪犯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监狱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其一,监狱法律关系发生在执行刑罚和改造罪犯的工作过程之中,始于罪犯被收监,终于罪犯的刑罚执行完毕.其二,监狱法律关系实质上是监狱机关与其他监狱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其中主要的是监狱与罪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其三,监狱法律关系由监狱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监狱机关与罪犯之间的关系不能都成为监狱法律关系,只有  相似文献   

17.
周英  冯蕾 《中国司法》2009,(3):107-107
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假释法律的状况,不仅关系到监狱机关的工作,而且涉及到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法制建设问题,更关系到刑罚目的的实现。因此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现代行刑理念的认识,以激励罪犯积极进取继而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切入点,从调整完善假释制度入手,使假释制度法制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监狱刑事政策与监狱行刑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刑事政策的一个特殊子系统,我们国家的监狱刑事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它是保障国家刑罚权最终得以恰当落实和实现国家刑罚观及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行刑政策的指导下,现有的监狱行刑秩序弊端凸现,应当在“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的规制下,结合“三化”监狱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监狱基本刑事政策为依托进行秩序的建构,稳定和规范行刑机关的行刑活动。  相似文献   

19.
邵磊 《河北法学》2011,29(4):193-194,195,196,197
监狱行刑是我国刑罚执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刑罚目的能否实现。罪犯劳动是我国监狱企业运行的主要载体,也是与监管、教育并列的行刑方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监狱企业近年来面临一些困境,也影响到了监狱行刑。通过对罪犯劳动基本理论及在监狱行刑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我国监企制度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刑罚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在刑罚执行方面的投入成奉不可能无限扩张。因此,监狱在筵罚和改造罪犯过程中。应贯彻行刑经济思想,控制行刑成本,力求以最小的行刑成本消耗获得最佳的行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