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政府搭建了公众与政府互动的平台,有效利用互动产生的信息数据与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基于顺德容桂人民政府网的论坛版块,分析公众诉求和政府回应的行为模式,识别政府和公众所运用的行动策略。研究表明,维持政民良性互动的要点在于三个方面:利用融媒体、强化部门间合作与完善考核激励。  相似文献   

2.
政府回应性历来是公共行政学两大范式研究的重点,宪政主义范式对回应性的关注侧重于政治性回应角度,也就是“政府对谁回应”;管理主义范式侧重于技术性回应,即“政府如何回应”。如何构建回应机制以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是服务型政府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治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善治”是“治理”的有效状态。要实现“善”,需不断加强公众的群体基础、扩大公众政治参与权利、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善治”与公众回应关系的探究,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5.
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各级政府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回应意识不强、回应制度不全、回应方式不新、回应渠道不畅等问题。应采取措施加强政府的回应制度建设、回应载体建设、回应渠道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事件经由网络曝光后,引起网络舆情关注,负有网络监管职能或作为事件一方当事人的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回应能力,逐渐成为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指标之一。网络舆情治理的方式和效力能够迅速渗入舆情事件本身并影响社会公众心理,政府回应作为网络舆情治理的重点环节,需要通过塑造网络舆情治理的法治逻辑、信守行政执法中的程序正义、从管制型政府向回应型政府转变等方面去建构法治化、规范化的政府回应机制,发挥网络舆情的良性引导作用,进而消除公众疑虑,提升政府公信力,保障公共行政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环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政府回应性的视角来分析,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和逐年递增,与地方政府未做好职能性回应,政府前瞻性回应欠缺、责任性回应不到位等有关。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仅无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地方政府应避免被动回应的局限性,负责任地主动回应,通过加强政府不同层面的回应性建设来应对并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要求构建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回应型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这也是回应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政府改革的深入,政府回应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社会及公众的诉求与期望进行制度整合的一种互动过程及类型,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我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国内政府回应的研究随着政府改革进程的深入而不断深化,“政府回应”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对政府回应的研究全面展开,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包括研究兴起的社会学术背景及条件、回应及政府回应的内涵、我国政府回应的现状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制定积极回应公众的政策偏好是民主国家的基本理想。但在民主实践中,政策制定对公众意见的回应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回应模式。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议题的显著性、议题的性质、议题的公众意见分布结构、政策制定机构的性质、选举制度、选举周期、政策的成本——收益结构、政策领域中的总体竞争结构等八方面。只有从权变的视角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西方公众意见回应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政府回应性同民主政治有其内在的一致性。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回应民意的要求、主动预防解决相关环境问题有关。本文从政府回应性理论视角出发,探讨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认为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和逐年递增,与地方政府未做好职能性回应、前瞻性回应欠缺、责任性回应不到位等有关。因此,建议地方政府避免被动回应的局限性,负责任地主动回应,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应对环境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民意的成长、政治意蕴及政府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网络民意已经从萌芽阶段走向快速成长阶段,此时更赋予了多方面的政治意蕴。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在现实中基本上形成了无回应、被动回应和主动回应三种类型。回应背后的政府与网民博弈是参与了政府意志、政府力量、网民意愿、网民力量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整体上看,网络民意尚未得到政府充分或适度的回应,未来公民社会的壮大是改善回应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是现代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最重要表现 ,也是当前政府行政改革、政治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实践分析其问题 ,对当前中国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回应建设问题进行剖析 ,并提出加强回应制度建设和提高政府决策回应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在建设中变革、在变革中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驱动行政化、取向西洋化、行为短视化、问题负面化、成果离心化使得高等教育变革面临现实迷惘。深化高等教育变革,亟须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进行理论总结、理论阐释、理论借鉴、理论创新和理论引导。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实践,除了各级政府和高等教育的努力外,迫切需要社会理解、社会关心、社会配合、社会援助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在网络时代,政府如何回应网络民意,是对当代政府的考验和检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了解网络、使用网络,试图利用网络辅助完成某些事情,由此也就诞生了"网络民意"这一专用名词和特殊现象。对这个问题,政界官员看法不一、观点各异。那么,在后危机时代,要求政府部门提升回应网络民意的能力,这是公共政府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笔者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民问责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政府对网络问责的回应性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回应效果,但依旧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政府权威信息缺失、政府回应的思维方式滞后、回应方式失当、官员回应能力和素养不足以及政府回应的制度化水平较低等。要提高政府有效回应网络问责的基本理路,需推进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升官员回应能力与素养,建立长效的网络民意收集与反馈机制,完善规范政府回应行为的法律法规,提升政府回应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18.
立足我国制度环境与行政体制,建构了网络问政领导信箱回应运行理论框架,提出影响回应绩效五个影响因素,包括行政系统区域特点与领导者特质两个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压力、舆论压力及诉求压力三个维度。采用德尔菲法建构了领导信箱回应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实验设计搜集66个领导信箱网络问政回应的有效样本。实证结果显示:政治压力中的公开承诺程度对回应绩效有正向效应,诉求压力中的诉求类别对回应绩效有显著影响,政府回应存在“选择性回应”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领导信箱的回应绩效,可以完善内部回应流程、公开对外服务承诺与建立自下而上回应性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政府回应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机制安排之一,其不仅是现代国家公共管理和公民参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断民主实现程度的一个标准.在现代民主的视野中,回应既是一种工具理性的机制安排,也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必然要求.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舆论平台,对传统的政府回应机制和模式既产生了巨大挑战,也为健全和完善政府回应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机遇.各级政府应该认识、理解并规范微博论政,从而以此为契机,健全和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和模式,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模式正由公共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这其中开放政府具有制度意义,而行政公开和信息公开是重要基础。本文在讨论开放政府意义的基础上,对港澳地区公共政策公众咨询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