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一文化精神的实现以和而不同为价值原则,以知行合一为实践路径,以礼、义之用为实践规范.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这一文化精神实现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千百年来历史的锤炼与检验,中庸从最早作为协调部落成员关系办事原则,逐渐上升为宇宙法则、治民之道和修身之德,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执两用中与执权用中是中庸的基本方法。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应该传承中庸的参赞化育、至诚、时中等和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并且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形式都带着独特的时代印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注重人们道德培育与人格形成的精神,有助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进行创新性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做为观念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中,通过四个方面突显出其恒久历新的核心,即: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的博爱特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和民族气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尚中是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和为贵的社会观、止戈为武的战争观、和合化生的动力观、和而不同的伦理观,构成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营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阔步前进,民营企业家的悄然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了颇有时代性、民族性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它是我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真总结,加以弘扬.要通过"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培养高素质现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开拓民营经济新局面,再创民营企业辉煌.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来自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它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它以各种文化符号或者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和事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中国的受众也通过这些符号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所以,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在一片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只有高举民族大旗才能有所识别进而有所突破,而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精确的文化精神解读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成功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薇 《前进》2009,(12):52-53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方面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的经营手段、竞争方式以及优良的企业精神等都在其列,但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过,管理越能利用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管理的成就越大。在这个意义上,明清时期的晋商所秉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刚健进取、重诚守信、利以义制的晋商精神,不失为今天我们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培育优良企业精神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1.
曾德盛 《传承》2007,(1):38-39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和谐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和谐文化,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人的一切观念、范畴、理论框架和心理习惯等,都是由和谐精神来生发、规范的。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天和,佛教的圆融无碍,归根结蒂都没有跳出古典和谐圈子。和谐、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精神和气质。虽然在这些和谐文化中有着许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存在着许多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肖东波 《前沿》2001,3(11):7-11
自近代以来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坎坷的命运。中国人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反反复复 ,在不同时期 ,出于不同的目的 ,有大力贬斥的 ,也有大力褒奖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也遇到这个问题。他们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分析传统 ,对待传统。总的态度是对待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地全面肯定 ,也不能粗暴地全面否定 ,而应该具体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必须继承优秀 ,抛弃糟粕 ,“化腐朽为神奇”。但是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经常地发生…  相似文献   

14.
韩美群 《学习与实践》2006,(12):157-15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传统显示出重大的时代价值。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同时注意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先进成果,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极强的精神复原、衍生和创造能力,并始终能保持精神、心灵的连续一贯性。人们对传统精神的道德和心灵价值的培养远甚于对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的重视,以致于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重精神审美的心理倾向,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渗透到文化个体的情感心理和行为模式之中。文章从传统的建筑思想和修史观念,文人尚古情结的实质和古代宫廷收藏的文化功能等不同层面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对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袁雍: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我国拥  相似文献   

17.
李佩英 《湖湘论坛》2009,22(3):107-108
中华文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和合”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主流思想贯穿始终。和合精神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和谐恩想。倡导和发扬和合精神,对建立和谐世界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乔成果一、“和合”文化的特点“和”、“合”二字最初都见于甲骨文、金文。“和”的最初意义是指声音的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指人的上下唇合拢。殷周时期,它们还分别为单独的概念。还未形成连用的词。《易经》,“和”字出现过两次,...  相似文献   

19.
李忠 《学习与实践》2007,(1):141-145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0.
林学猛  王连花 《传承》2009,(2):50-51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实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思想的现代性转化,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