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政治学界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代议民主缺陷的反思,它强调的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主张在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持续对话、协商和沟通,以化解利益纷争,提升决策质量,达成公共决策共识来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因此,尽管协商民主中有一些不同于我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东西,但是它为完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2.
审议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学者在批判传统民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试图矫正和弥补其缺陷的审议式民主理论。审议民主需要具备多元——包容、平等——尊重、理性——责任、对话——商谈、公共——共识、程序——宪政、正当——合法等一系列必备要件。这一系列必备要件决定着审议民主“如何”才是“审议”民主。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系列必备要件,才能准确地理解审议民主。否则,难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3.
戴激涛 《岭南学刊》2008,64(2):55-59
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宪法对作为当代民主政治新范式的协商民主的规范功能和保障作用,应主要通过创造和规范公共领域、规定和保障人权、提供未完全理论化的协议以解除协商困难、形成宪法共识以培育具有责任感的协商主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新转向,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所探讨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并非同一对象。本文回顾了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协商民主概念提出的过程,认为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概念内涵、兴起的实践基础、理论地位、协商的制度与形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在价值追求与实践功能等方面也有契合之处。针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现状,提出了推动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区协商是指社区居民及社区内外多元主体,通过平等对话、理性商讨、公开审议等途径,就社区公共事务表达诉求、沟通交流、形成共识的民主形式。社区协商是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协商的重心所在。社区协商的核心是社区内外平等主体间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实质在于扩大社区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社区居民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需要系统总结我国社区协商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不断完善社区协商制度和  相似文献   

6.
西方选举式民主的制度精髓——"多数决",因不利于兼顾少数群体诉求而显现出功能困境。1980年,美国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提出"协商民主"概念,旨在鼓励参与、表达与倾听,进而在全社会养成理解、宽容和妥协的民主精神。他强调政府应以更加平等、公正的心态对待分歧与差异。通过对话、讨论等过程,使决策更符合实际。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并不晚于西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见证了协商民主在中国形成和推开。改革开放后,协商式民  相似文献   

7.
以温岭民主恳谈为代表的恳谈协商是中国本土内生出的民主协商模式。西方协商民主模式的内核是公民协商,恳谈协商的模式内核则集中表现为政社协商。多元政治权力主体参与公共协商的恳谈协商模式解决了西方公民协商模式中协商与决策错位断裂的问题,这是恳谈协商模式的优势所在。作为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表达,恳谈协商可以与西方协商民主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8.
魏文芳  邰国英 《前沿》2014,(19):43-4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协商民主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包括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利益框架下实现意愿表达、参与权利实现、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等内容与特点。而契约化管理正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通过制定协议、合同等形式实现群众的参与、监督等各项民主权利。因此,以契约化管理为抓手,必然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面对后现代主义政治的挑战,提出了形态各异的民主应对策略。哈贝马斯的审议民主试图构建一种旨在促进理性共识的协商民主机制,吉登斯提出了旨在促进家庭、社会、以及全球秩序和谐的对话民主理论,而墨菲则提出以崇尚竞争政治为主题的竞争民主思想。上述民主理论都蕴藏着在稳定机制下对于世界民主政治的深度哲学思考,但因为其理论与现实政治实践的脱节,最终都沦陷为乌托邦的民主幻想。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使公民能参与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通过反思、对话、辩论等,就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达成共识,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协商民主追求公共利益,将利益相关群体包括弱势群体纳入了协商范围,以对话、协商来化解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现代公民精神的培育。当下,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开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会不平等影响协商的过程和效果,利益分化影响理性协商,协商的动力不足而导致协商形式化的趋向。故而,需要不断完善协商制度,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拓宽基层协商渠道,使社会主义民主协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之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现代公共治理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将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是指人们围绕公共事务展开自由平等的辩论、对话、商讨,并最终形成政治共识的过程。话语民主理论对提高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言语交往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加强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探索,应着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增强政府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不同利益群体的话语平等,开展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党群直议制是自治下沉与协商民主基层深入发展而来的协商治理实践创新,从协商民主与党的群众工作的对比分析入手认为这种村民小组层面的协商治理是执政党群众工作方法的一种创新,将人民群众纳入民主协商的决策层面,用多元共识、公开审议和平等参与代替了传统群众工作的组织、动员,用责任分担解决了传统群众工作中主客体二元分离的格局,实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有效、持续互动,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精细化设计才能扬长补短,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以追求共同利益为目标,承认差异、主张参与、强调对话与磋商。协商民主可广泛运用于以武汉城市圈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各领域。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协商民主能起到扩大参与、赋予决策合法性、规制行政权力和协调利益分歧等重要作用。为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有必要着力于形成广泛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通畅的对话协商机制,构筑协商民主新通道;完善多层次的协调沟通机制,打造协商民主新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协调发展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发展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监督与协商民主是两个不同的实践范畴,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前者是人民政协的一种职能,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克服官僚主义;后者是我国的一种民主形式,是以对话、讨论、审视等方式或手段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二者都蕴含着"民主"这一元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中把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义为"协商式监督。"这为其实践提供了新的视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在政府预算领域中的运用催生了参与式预算。作为一种政府协商形式,参与式预算为普通公民通过对话、协商形式参与政府预算决策提供了新的合法渠道。基于浙江温岭、河南焦作和云南盐津三地参与式预算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参与式预算是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合力的产物。中国参与式预算在协商实践中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咨询性协商参与模式,这种协商模式与协商民主的规范性要求之间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来推进中国的参与式预算实践,需要将协商民主的普遍性原理与各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实现从政府主导的咨询性协商参与向纳税人主导的决策性协商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协商民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治到价值,从机制到形式,学界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待于从中观决策的角度去审视协商民主在决策价值与运行机制改进等相关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协商民主中存在的制度缺损、执行走样、决策不协调等诸多困境,改进、完善协商民主机构与机制,引导民众广泛、自由参与协商活动,规范中观协商行为,解决宏观与中观协商民主协调发展问题,为推进协商民主研究与实践探索达成更多共识。  相似文献   

19.
彭航 《传承》2007,(7):72-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投票民主"的缺陷和不足,西方学者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治理思想,这一学说逐渐流行,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但迄今为止,西方各国都没有将协商民主纳入国家民主政治之中。而在中国,人民政协不仅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协商民主,而且克服了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