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棘手.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老人的养老需求.而养老院等机构的养老又因为运营困难以及无法满足全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发展的十分缓慢.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社区、政府三方面来共同承担养老问题.由于其既符合老年人传统的养老习惯且运营成本较低,因此,获得大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2.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各种关于老年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认为单一的养老方式,如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已经不适合中国国情,无法满足当代老人的各种需求,而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养老模式.关于养老方式的实地调查及资料很多,但是关于石家庄市的实际调查很少.为此我们对石家庄市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善养老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
养老机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与之相关的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如入住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发生意外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纠纷的解决需要在弄清纠纷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掌握与之有关的法律规则,来划分和确定纠纷各方需承担的责任,以更好地保护广大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促进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有所养"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是我国养老的三种形式.由于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小、老年人需求多样化等原因,使家庭养老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经济状况、管理方式也制约着机构养老的发展.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即社区照顾将成为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7,(2):8-9
近年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探索一种既经济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据测算,这种居家养老方式与兴办养老院相比,节省了不少开支。面对目前中国的国力,居家养老是一种既爱老年人欢迎,又比较节省资金的养老形式。  相似文献   

7.
胡明玉 《行政与法》2013,(4):122-125
赡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赡养协议是对赡养义务的具体化。赡养协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老年人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下降、青年人赡老养老意识的淡化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家庭养老仍占重要地位。赡养协议作为一种新型的温和的预防和解决农村养老纠纷的方式。它有利于切实实现“老有所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能够为养老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种温和的非诉讼的求解模式,有助于减少或化解赡养人之间,以及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家庭养老机制的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因体质脆弱的老年人易发生损害事故,公平裁判养老机构多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就成为达致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与保障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之平衡的关键。养老机构并非入住老人人身安全的保险人,应当仅在过错未尽照护义务时才承担责任。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着眼于判断行为人在损害发生之时点的行为有无过错,基于养老服务是以维护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之继续性、劳动密集型服务,应综合“结构—过程—结果”而贯穿养老服务合同关系始终,从“硬件、软件、环境、主体”四个维度分析养老机构应当预见和防范的风险,在尊重老年人人格尊严的前提下,综合考量法律规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合同约定以及老年人身心状况之需求,认定养老机构有无过错。针对受害人举证困境以及司法虚化过错认定之现状,可以通过明确养老机构的义务以及推定过错、事实自证等过错认定客观化路径,为司法明确标准,为养老机构的规范运行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单位养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要,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区养老老服务的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郭杰 《法制与社会》2013,(26):246-247
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年人从家庭成员那里获得精神慰藉的权利的法律保障,但该法律规定应作为一种对一般义务的规定,应为宣示性条款,不应具有强制执行性。对老年人获得精神慰藉权利的保护,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将这种道德义务法律化来实现,但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养老是与老百姓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除养儿防老、购买养老保险等传统养老方式外,“以房养老”也成为公众热议的方式之一。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自己所需的养老费用。但绝大多数人又认为,将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并不划算,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实现养老和有房可居的共赢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人照顾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香港地区老年人福利的研究,比较内地养老保险的现实政策和问题,来探究和借鉴香港地区老年福利的特点——家庭养老、院舍养老、社区照顾等多元化老年福利模式,既体现社会公平、专业化服务,又能让老人在接受照顾的同时发挥余热。通过借鉴香港社区型安老政策、完善社区自治、发展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等措施,推进我国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鼓励推动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的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国家修订《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而这些法律法规在各地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起到了对养老服务业的引导和规制作用,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和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的养老机构进行的调查,试图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被提上了日程.而"入狱养老"现象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农村的养老机制和现状,农村养老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将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当年轻人开始策划着到郊区或外地踏青郊游时,不少老年人也准备着走出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逐步开始异地旅游养老,生活如同候鸟,南飞过冬,北漂避暑,春秋巡游,开始时尚的"候鸟式异地养老"。但是,这样神仙眷侣的养老生活,老年人却频频遭遇异地看病就医结算报销难的现实困境。当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过亿,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健全养老医疗服务的法治体系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在养老医疗服务过程中未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在对养老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对养老医疗体系的保障以及老年人权益救济等方面欠缺规范,不利于法治功能的发挥.在分析《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之上,提出强化监管、完善保障体系、明确侵权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进入老年化社会,如何养老成为日益紧迫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让广大老年人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将从建设、服务、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克元 《检察风云》2011,(20):56-57
养老靠儿子还是靠房子?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做法面临考验,而“以房养老”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以房养老,就是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转让后获得资金,然后委托养老机构养老送终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切实从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相脱节,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如何做到老有所养已经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占较大比例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中,传统的家庭型养老功能已逐步丧失,机构养老机制一时又难以完善,使得农村空巢养老处于两难的境地.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结合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无疑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医疗、精神慰藉等各方面的照顾.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完善法律法规给农村空巢老人以安度晚年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