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新的著作《让全球化正常运转》在2006年9月一经出版就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美国网站http://www.statesman.com2006年10月25日刊登了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约翰.霍伯曼关于此书的评论文章。文章将斯蒂格利茨在该书中的观点与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看法进行了比较,认为《让全球化正常运转》一书是针对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福音主义的一剂清醒药。文章内容如下。在售出200万册精装本后,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关于全球化究竟想听到什么。他们想听到的是自…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事务》杂志2003年第7期刊登了斯科特·马歇尔对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引起广泛关注的质疑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新著《全球化及其不满者》(Globalization andIts Discontents,Verso 2002)的书评。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全球化无疑是当今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不仅是因为全球化目前已成为人们研究和谈论问题最具解释力的概念和切入点,而且也因为由全球化所提出的理论问题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正因为如此,"全球性视野"、"全球化背景"、"全球性眼光"、"全球化语境"等概念也成为人们思考和研究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前提.但不管人们思考什么问题,都无法回避一个方法论上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要摆脱传统的仅仅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研究视角和模式,以一种全球的目光思考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问题.由是说来,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全球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对此,西方学者表现出了思维上的高度敏锐性,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无视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要在不断地与西方学者的直接对话中,形成自己对于该问题研究的独特话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对民族国家的本质、起源、当代境遇、理性建构、未来走向等问题都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6.
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是20世纪60、70年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他对《十日谈》叙事结构的语法分析曾被大家当作经典之谈。在其新作《希望与回忆》(Hope and Memory: Reflections on the Twentieth Century)中,托多洛夫对20世纪的两种极权主义形式——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进行了研究,认为是极权主义和民主制之间的冲突,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20世纪的真正历史。英国著名左派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英刊《新政治家》2004年1月份出版的第26期上发表书评文章,对托多洛夫的新书进行了批评,认为托多洛夫忽视了斯大林主义与纳粹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伊格尔顿并且指出,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可以成为极权主义的起源,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就体现了民主与独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西方在近五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亚洲在过去50年来超乎常规的经济发展是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源。西方的政治权力仍然体现在技术、军事、外交和经济主导地位诸方面,但是这些优势正在迅速流失。拉赫曼认为,这种趋势造成的各种后果正是决定当代全球政治的核心要素。他为此创造了东方化这个概念来总结当代全球政治形势的根本特征。他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主流精英对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他建议西方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反映了当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外交战略背后的逻辑。本文对东方化的概念进行了批判,揭示了拉赫曼代表的西方主流精英思维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超越东西方之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新社会》月刊2002年7、8月合刊发表了塔季娅·布塞的书评《愤怒的沉思》,对2002年慕尼黑出版的一部批判全球化的德文译著《全球化黑皮书》作了介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奈新著《软力量》一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如何行使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领导权力是当今美国政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讨论话题。围绕该话题,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2004年3月出版了其新著《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成功手段》(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ltics)。该书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约瑟夫·奈曾任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现为哈佛大学肯  相似文献   

10.
当前,研究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中国学术界站在怎样的立场上、以怎样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是一个不能不研究的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新著<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在书中,作者至少阐明了以下四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皮凯蒂之论点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托马斯·皮凯蒂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的财富与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尤其是,皮凯蒂在研究中首次大量使用税收数据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理所当然地吸引了国际范围内学术界与公众的注意。结论是相当惊人的。核心的发现是关于一些关键变量间存在着U型曲线的关系,这些关键变量即财富分配、收入分配以及财富—收入比率,前两者被定义为被研究的每个国家中最富有的前  相似文献   

12.
印度《前线》周刊第21卷第5期(2004年3月12日)发表了贾亚蒂·戈希对罗伯特·波林(Robert Pollin)新著《衰落的迹象:美国经济衰退和弥漫全球的经济萎缩》(伦敦维索出版社,2003年8月版)的书评。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有效应对来自全球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对把握和推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语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共产党宣言>进行文本细读和通观式透析,就可以发现其全球化语境是确凿无疑的.它不仅内舍于绪言、主体、结语和七篇序言等各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还表现为整体架构和宏观脉络.明确了这一点,进一步系统发掘<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76期(2004年2月号)就乔治·利兹的新书《虚无的全球化》①进行了专题讨论。利兹从消费而不是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全球化问题,认为全球化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它一方面是万物的全球化,是现阶段万物发展必须遵循的逻辑;另一方面也是虚无的全球化,是全球消费的同质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商品的形式,被全球化的是商品的抽象的、空洞的形式。这是我们在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面。利兹也探讨了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关系。专题讨论的相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全球化意味着万物的全球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统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这一连串事件标志着以东西方对抗、特别是美苏对峙为鲜明特点的战后雅尔塔体制彻底瓦解。在剧变之余,甚至尚在剧变当中,各国的政治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就开始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各国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展,不仅在经济领域联系密切,而且在文化领域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是文化趋同化和文化的同质化,也不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  相似文献   

18.
<正>托马斯·皮凯蒂的专著《21世纪资本论》从研究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趋势出发,提出在未来的时间里,不平等的过度增长难以在政治层面得到容忍(他甚至毫不犹豫地提到了革命)。因此,改变势在必行,而皮凯蒂也为我们指出了变革的形式。皮凯蒂研究的主要趋势立足于过去发生的事件,可以说从思路上是具有说服力的。该书还为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从18世纪的农业社会发展至今的历史,这是本书一大看点。皮凯蒂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表于美刊《哲学杂志》1983年第7期(总第80卷)。艾伦·布坎南(Allen E.Buchanan),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特聘哲学教授,著有《人权、合法性与暴力的使用》(2009)、《正义、合法性与自决--国际法的道德基础》(2003)、《伦理学、效率与市场》(1985)、《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1982)等深具影响的学术著作,是一位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国际法、市场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等领域都富有建树的哲学家。他在这篇书评中继续阐述了他在《马克思与正义》一书中所阐释的思想,透过这篇书评,我们能够看到布坎南对伍德在捍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释马克思对法权概念的批判以及阐释马克思的辩证法方面的赞赏,但布坎南又不满意于伍德  相似文献   

20.
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Easterly)在新著《白人的负担:为什么西方的援助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任何好处,反而造成了很多问题》(TheWhiteMan'sBurden:WhytheWest'sEffortstoAidtheRestHaveDoneSoMuchIllandSoLittleGood.Pen-guinPress,2006.)一书中认为,西方国家的援助恶化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