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正 《桂海论丛》2013,29(5):48-53
西方左翼的非物质劳动思想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信息时代的劳动,因为它与生产工具的性质无关。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了以网络化为特点的"信息化范式的劳动",但忽视了人工智能对劳动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智能化台阶上,劳动工具由机器演进为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从而使得直接生产过程分裂为生产前端和生产后端两部分。信息时代的劳动在本质上是知识劳动,主要表现为两种知识性服务,一是前端为后端提供服务,二是人对人提供服务,二者构成信息时代的劳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曹子勤  吕志敏  马熙融 《前沿》2003,25(2):19-22
对当代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讨论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 ,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基本观点为出发点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理解当代社会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正确解释和说明当今社会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4.
程彪  赵虹 《长白学刊》2023,(4):40-48
哈特、奈格里与哈维在非物质劳动问题上的分歧,集中体现了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不同认识。哈特、奈格里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是劳动的主导形式由物质劳动转向非物质劳动,生产的重心由物质商品的生产转移到社会关系和生命形式的生产,转向生命政治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共同性的发展,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也孕育出当代一个“差异的、多元的、自由流动”的新主体——“诸众”。而哈维指出,非物质生产理论强调的那些变化主要是消费领域发生的转变,对公共财富的剥夺是剥夺性积累的重要手段;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都是资本为追求复合增长而做出的挣扎,随之产生的反抗斗争并非都具有超越资本主义的进步意义。深入考察哈特、奈格里与哈维在非物质劳动问题上的分歧,对于揭示资本批判的当代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晓 《前沿》2012,(6):53-5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寂寞"的成因出发,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再分析,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出了异化劳动的自我异化是使无产阶级主动扬弃异化,进行世界革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成就人类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诱因这一结论。依此加深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劳动"作为当代劳动理论的重要概念表征了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作为以信息性、象征性和情感性为标志的"非物质劳动",不仅使劳动分工的全球化日臻成熟,同时其致力于消除资本的时空界限,构建新等级秩序的目的也暴露出了"资本逻辑"的本性——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本权力"对同质化全球资本主义的最终支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尊重劳动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客观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新变化,扩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对科技工作、经营管理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形式进行研究,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只有在客观认识劳动的基础上,尊重各种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才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创造财富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8.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庆松 《求索》2012,(10):101-103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实现自由是近代以来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哈特和奈格里借鉴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方法,希望通过全球化和信息化革命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变化来寻求后现代社会的解放途径。虽然他们以非物质劳动理论作为经济基础的大众革命并不完善,甚至难以实行,但是他们努力在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中寻求着革命的潜能的做法,在全球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今天将鼓舞更多人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海波 《前沿》2011,(9):8-11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主要从两个逻辑维度展开,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和剩余劳动。科学的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分析和定位资本家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界中,资本家既是不需要为剥削关系负责的剥削者,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劳动者。资本家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他也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科技进步,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劳动的本质决定于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了生产劳动的本质即内涵,是我们考察和研究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依据。劳动的效用性决定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非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无论是有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无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只要是对社会有益且又有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 ,都是光荣的。我们要高高举起劳动的旗帜。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在当代 ,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 ,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的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劳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出数字劳动这一蓬勃发展的新型劳动形态,广泛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数字劳动的特征分析是全面深入研究数字劳动的必要基础和关键前提。相较于传统劳动,数字劳动呈现出生产资料数字化、劳动产品非物质性、劳动空间网络化、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界限模糊化、劳动关系灵活性和不稳定化等鲜明特征。数字劳动的诸多显著变化,拓展着劳动的内涵与外延,重构着劳动正义原则,带来了一系列亟待回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经济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不同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这一问题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提出了“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这个带有科学成份的定义,成为马克思生  相似文献   

15.
段先盛 《岭南学刊》2006,1(2):48-51
考察有关生产劳动的经济学说史,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范围也在扩大。这是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自然结果。据此,基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对马克思的一般性生产劳动定义应作新的解释:生产了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以此为依据,对那些被传统观点视为非生产劳动都应视为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6.
李继成 《前沿》2008,(1):30-34
依据对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得出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的普遍意义、提供服务的活动具有人类劳动一般的本质属性、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住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要求的理论逻辑分析,本文确认:马克思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来看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存在只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含义,非物质生产的服务可以确立为劳动的范畴,确立服务的劳动范畴地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一论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在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时,以鞋匠生产鞋子为例,阐述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如果把商品卖出去了,这表明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就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这表明他的私人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对于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学生往往产生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商品生产者在没有把商品卖出去以前,只存在私人劳动,不存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陈德华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合理内核、批判了其庸俗成份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可...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一年来 ,在这一讲话的推动下 ,理论界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