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5年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达10.4万人,22.2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五年间,全国共有22.2亿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因灾死亡失踪10.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134.1万人次,倒塌房屋1794.9万间,农作物受灾21471.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易发省份之一,近年来更是多灾并发、重灾连发。“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给甘肃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甘肃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着力健全完善以综合政策、联动责任、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积极推进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减灾救灾转型跨越。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3,(11):24-25
2013年以来,天津市民政局救灾处按照局党组构筑民政三大板块和8个体系的总体部署以及"三创、三求"的工作要求,在提高应急水平、强化基层能力上下功夫,着力破解薄弱环节,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天津市救灾工作加快发展、争创全国前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1月5日说,2005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虽然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国家综合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大春 《中国减灾》2012,(10):63-63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目前印发《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7.
周萍 《中国减灾》2013,(2):23-26
浙江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成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减灾救灾工作摆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减灾救灾的整体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5):27-30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省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75%,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日,本刊记者就湖北省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省减灾委副主任谢松保。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以下简称“指挥体系”),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项目,建设有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203个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乡四级灾情信息网络,是全国第一个自然灾害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2013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减灾委专家和主要涉灾部门历时4个月,深入7个市、35个县(部门),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研。调研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要求,在综合分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9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多灾地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民政厅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积极主动争取省委、省政府对减灾救灾工作的支持,从组织体系、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加强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周萍 《中国减灾》2013,(3):23-26
浙江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成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减灾救灾工作摆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减灾救灾的整体能力水平。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  相似文献   

13.
高祖兴 《中国减灾》2004,(10):29-31
云南省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每年因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财富损失,且有灾害强度逐年增加的趋势,自然灾害愈演愈烈,已成为严重影响云南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矛盾之一,减灾救灾形势非常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抗灾救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减灾救灾措施。作为省政府主管救灾工作的职能部门,云南省民政厅认真履行职责,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后救灾,先安排生活、后量力恢复的理念,有力地保障了灾民生活,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自然灾害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各级民政部门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加强能力建设.着力做好救灾应急,全力推进恢复重建,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灾应急、综合减灾筹方面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北京的救灾捐赠,辽宁的综合减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多年来,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家的综合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建立了国家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国家减灾委员会是国务院领导下的部际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6.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红这场人灾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剑充分展现。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从这次地震救灾中得到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徐娜 《中国减灾》2011,(5):10-11
回望过去五年,我国22亿人次受灾,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4万亿元。一串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早魔肆虐、江河洪浪翻滚、沿海台风侵袭、地震、泥石流毁坏城市村落……除了现代火山运动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我困发生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2,(11):29-30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始终立足“防救并举,以防为先”的救灾工作理念,科学谋划,突出特点,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灾害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减灾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是一个人口密集、机构集中、商业繁荣开放式的老城区。 针对城乡防灾减灾工作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的实际,樊城区努力抓好关系民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救灾减灾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