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代的疫情在历朝历代中,从数量上居于首位。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记载了历代大规模疫灾的次数,其中: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另据《清史稿·灾异志》记载,清代268年中全国发生大、小瘟疫149宗,其中,清朝前期的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相似文献   

2.
清代台湾发生过许多次“分类械斗”事件,其中主要是闽粤械斗和漳泉械斗。惟独咸丰三年(1853年)发生了一次“顶下郊拚”。它是居住在台湾北部艋舺甲附近的泉州府籍移民内部发生的械斗事件。所谓“顶郊”,指的是晋江、南安、惠安三县的移民,又称“三邑人”;所谓“下郊”,指的是同安县的移民。这次事件以及咸丰九、十年间发生的漳泉械斗,形成了清代台湾分类械斗的高峰,时间很长,损失很大。由于史料记载十分简略,以致  相似文献   

3.
鲁从阳  毕素华 《群众》2020,(4):64-65
瘟疫,就像人类的影子,几千年来与人类一直相伴相随,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关注中国古代如何防治瘟疫,对当前防控疫情具有借鉴作用。防治瘟疫的常用方法从《史记》上明确记载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我国有确切记载的大瘟疫就有500余次。在长期与瘟疫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可以查到的典籍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其中一处提到夏“帝发”“七年陟泰山”,就是说夏朝一个名叫“发”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七年(公元前1831年)登临山东泰山时,正好泰山发生了地震。另一处提到“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就是说一个名叫“桀”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十年(公元前1809年),某一夜晚天上的流星象下雨一般降落下来,这年在河南西部发生了地震,震后伊河和洛河的水都干了。这两次地震距离现在都有三千八百年左右了,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地震记载,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记载。监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在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该书将钓鱼岛称为“钓鱼屿”。其后的中国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等均有记载。因此,日本以所谓“无主地”的理由非法占据钓鱼岛,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1942年11月21日至12月29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纠集1.5万余日军和5000余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拉网合围大扫荡”。据《中共招远地方史》《招远县志》等史料记载,“古宅惨案”就发生在这次大“扫荡”之中。  相似文献   

7.
2003年,刚参加公安工作2年的袁宗伟在“非典”疫情发生时主动请战,成为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个疫情隔离点的“守门人”;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毫不畏惧,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并将微信更名为“社区一j络人”。两个多月以来,他扎根社区、沉在一线,抓防范搞宣传,成为基层群众眼前的“安全感”。两次战“疫”岗位虽变,但哪里最危险,他就在哪里战斗的承诺没有变。他用实际行动筑牢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化解矛盾的第一个关口、服务民生的第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3期上,周翔鹤先生撰文《清代台湾土地开垦、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形态》,批评拙文《清代台湾拓垦过程中的股份制经营──兼论“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不成立》。(见《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以下简称《拓垦》)。周翔鹤先生的态度是认真的,但对《拓垦》一文的阅读却是马虎的。由此产生了对《拓垦》一文的一系列误读,兹分别解释如下。 一、关于《拓垦》一文的总体思路 与一般的书评不同,周翔鹤先生的开篇即讨论《拓垦》一文的结论。在《拓垦》的结论部分,我说:“历史上中国各区域农业究竟采取何种生…  相似文献   

9.
《弟子规》原名叫做《训蒙文》,是清代儒生李毓秀所作。这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是山西绛州人。根据《新绛县志》的记载,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一共活了八十三岁。在中了秀才以后,李毓秀没有考取更高的功名,他创办了私塾“敦复斋”,毕生致力于教育讲学,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根据儒家传统的精华思想,本着启蒙养正、通俗简洁的想法,李毓秀参考《童蒙须知》《三字经》等相关文本,结合自己的任教经验编写了《训蒙文》。  相似文献   

10.
引言 2008年12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进行第三次修改,其中增加了第62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制度。该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对《专利法》第62条的正确解读,涉及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该项制度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1.
褚坚 《前进论坛》2008,(11):35-36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人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相似文献   

12.
郭素媛 《青年论坛》2010,(2):119-122
明清时期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其中,以余象斗、叶昼为代表,明代小说评点对曹、刘的态度比较客观;明代小说序跋则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极力推重;清代的毛氏父子则在评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强了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阮元(1764-1849)在《泰山志》序言中说:“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登泰山如登天,登天的路也是一条石刻的长廊。参差错落的石刻,或记载泰山的庙宇,盘路的兴废,或记载帝王祭祀  相似文献   

14.
秋雨 《今日海南》2010,(1):20-20
2009年12月18日,读到一则《海南喜获无疫区金字招牌》的消息。单从标题上看,人人都会喜出望外。但认真读下去方知,海南喜获无疫区金字招牌是因为“海南连续10年保持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份《京报》附设第一种周刊之《戏剧周刊》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因为梅兰芳所演《长坂坡》戏中的一句只有两个字的戏词所发生的一场“争论”。梅兰芳是人们喜爱的戏剧大师。自1904年阴历七月初七11岁那年,在北京广和楼第一次登台演昆腔《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到1913年11月20岁时,  相似文献   

16.
金延铭 《春秋》2009,(2):14-16
1935年,烟台发生了警察枪杀女学生的“徐明娥事件”,由此引发了烟台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学生运动。这一事件在烟台的史籍文献上记载不多,一些当年组织和参与这场学生运动的老同志留下的回忆文字也不多。这一事件发生时,正好被路过烟台的《大公报》青年记者范长江碰上,他经过实地考察和详细采访,在《大公报》发表了《烟台警察枪杀女生案》的通讯报道。这是一篇我们今天了解“徐明娥事件”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一事件引发的学生运动,推动了胶东地区抗日斗争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亚非 《台声》2001,(3):44-44
在清代曾三次出任台湾知府的广西人杨廷理的墓地近日在广西柳州被发现。   杨廷理生于 1747年(乾隆十二年),卒于 1813年(嘉庆十八年), 1777年考选拔贡,次年入京,朝考一等一名。此后,分别于 1785年、 1806年、 1811年三次任台湾知府。杨廷理一生从政,大部分时间在台湾度过,在清王朝开发治理台湾方面,功绩卓著,特别是对噶玛兰(今台湾宜兰)的开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据《噶玛兰厅志》记载,当年噶玛兰百姓自发为其奉祀长生禄,杨廷理离开噶玛兰后,“厅人思其创建之功,设主于文昌坛右,生为祀之”。嘉庆二十二年( 1818年)…  相似文献   

18.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52-53
"消防"的由来"消防"一词最早见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中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而据《中国消防通史》记载,我国消防一词的出现,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清政府决定创设警务总局和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别有专门操作,各国名为消防队”。故将救火队改名为“消防队”。  相似文献   

19.
1638年夏天,5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在云南近两年的游历生活。他几乎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写下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游滇日记》十三卷。篇幅之巨,占了整个《徐霞客游记》(下称《游记》)的五分之二。为我们留下了有关云南山川走向、河流起源、地形地貌、温泉古洞、历史文物、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记载。其中记载的云南民族美食尤其值得关注。云南地处边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之为“化外之地”、“极边之域”。不少人误以为云南民族的饮食多为简陋操制、食之不精。殊不知,徐霞客到云南一看并非如此。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述一次令他大开眼…  相似文献   

20.
申姓之根植南阳肖华锟申,古国名,姜姓,在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如:《国语·郑语》载:“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左传·隐公元年》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庄公六年》云:“楚文王伐申,过邓。”《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