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剥削现象。于是,在干部和群众中就提出了如何看待剥削的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我认为必须澄清的问题是:剥削现象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存在;剥削现象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发展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应该全面把握;对于剥削本身也有个重新科学认识的问题;我们对于剥削现象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要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和引导。◆第一,剥削现象只在局部范围内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我国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存在,在我国基本消灭了的剥削现象重新出现。这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既要正视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剥削现象的存在,又不能任意夸大这种现象,更不能把这种现象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类比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和城镇出现了专业户雇工和个体经营者雇工现象。这种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在MBO中转让价格过低导致企业收购者对国家和民众的剥削,而企业改制时对职工忽视隐性负债的补偿,则构成对企业一般员工的剥削。低估企业的净资产是进一步压低转让价格的关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在MBO过程中剥削的产生,引导国企产权改革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时期的剥削概念和剥削形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介绍、分析和评述了当代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持有的理论和观点,以期能够对现阶段的阶级、阶级结构、阶级意识,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和种类繁多的剥削现象、剥削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剥削概念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杜凤静 《世纪桥》2009,(5):59-6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问题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剥削已经给我们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扬其长避其短,最大限度抑制剥削并逐渐消除剥削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是其实现手段之一。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关系到我们对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解与实现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获利主体性质已发生了转变,劳动者个人资产增多并转化为资本,企业与工人的雇佣关系的普遍化,这些都是使传统中根据收入主体、是否拥有资本、是否有雇佣关系对剥削进行的定义已不再适用。而且应该根据获利主体获利行为的合法性作为判别剥削是否存在的标准。这并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只有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才能鼓励劳动人民勤劳合法致富,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9.
王天义 《新视野》2002,(1):52-53
一剥削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现象实质上是依靠对财产的私人占有从而无偿占有他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一种经济关系。马克思说过:“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历史上出现的剥削现象大多都与私人财产的形成方式和支配方式有关。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共有的,个人没有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0.
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首先要认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本文从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表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私营经济的性质,不必也不应当争论姓“资”姓“社”,应当从所有制性质去界定私营经济的性质。这样,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私营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存在或更易于解决企业代理问题;存在雇佣关系和剥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当以邓小平哲学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私营经济的这些基本特征的合理性及它反映出来的积极意义。对于剥削,可以区分为善、恶两种。善的剥削最终是否应当消灭,要看将来的实践,看它在将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上拒绝剥削,声明要消灭剥削。但在考察我国现阶段私有经济发展时,又有很多人几乎同声一致地讲“私营经济存在剥削”,“剥削是私营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逻辑上的混乱,有碍于我们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消除思想上的混乱,有碍于坚持社会主义。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的部分剥削,本质上是国家政策“让利” 的结果,“不允许剥削” 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让利” 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策的一种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付关怀 《党史文苑》2012,(12):63-6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历经12年艰辛探索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并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搞清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对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决定我国现时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产生一部分人凭借对生产资料[资本(主要是货币、实物和知识等),异化的权力]的实际占有侵占另一部分人剩余劳动即剥削的客观基础和可能性.但是只要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作用,正确调整生产关系的分配和相互关系方面的内容,就能抑制以至阻止这些剥削的普遍滋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必须破除对现行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盲目迷信;必须警惕主要是国际上出现的否定所有制的根本意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反对共产党的政治思想领导的言行和倾向.  相似文献   

16.
张瑞业 《理论学刊》2003,2(2):94-96
剥削是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非常发达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而具有进步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存在着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剥削两种类型的剥削。比较而言 ,经济剥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应允许其存在 ,并加以规范、引导 ;超经济剥削则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必须加以遏制。抑制和消除超经济剥削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剥削”的要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可靠保证。因此,发展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使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基础。但是,劳动价值论经历了市场价格机制的实践外化与波动过滤后。则出现了劳动价值论与稀缺价值论对立的幻象。这种幻象使我们曾经长期陷于既要维护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基本理论,又必须跨越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与需求或稀缺价值现实鸿沟的尴尬。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意识形态偏见较强的学者大肆抬高需求或稀缺价值,贬低甚至否定劳动价值论。其解何在?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视域中,劳动价值论仅仅是剥削理论价值理性层面的逻辑基础;评价剥削现象的“合法性”问题应该是历史与道德价值统一标准;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各种剥削新情况的分析,更需要我们注重政治哲学视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过程中认识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澄清了长期以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偏差,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害不是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研究虚幻的生产关系。新政治经济学由研究生产关系转向经济运行,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真正克服传统政治经济学不足的唯一方法是运用马克思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矛盾的理论,建立两个时期打通的、逻辑一贯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三个部分:(作为经济史的)计划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反映当前现实的)转轨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和(作为展望的)成熟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