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法行为究竟是不是法律制度的构成因素?如果是,它在法律制度中又居于何种地位?这一问题是行为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行为法学是将法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想要搞好学科建设和保证学科实践功能的发挥是困难的。因此,笔者想就上述问题阐述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行为法学是以行为科学为中介,联结传统法学与社会科学诸学科、边缘学科乃至自然科学门类的一些学科,独立于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门崭新学科。它既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但又区别于行为科学本身;既不属于传统法学的一个分支或边缘学科,但又同传统法学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是对行为科学与传统法学进行综合研究的产物。①因此,将行为科学对行为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法学方法论进行比较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传统法学方法论之理念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用于研究的方法本身是否科学和正确,是决定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社会募捐行为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从捐赠人与受益人关系角度研究社会募捐行为,认为社会募捐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这种研究视角和观点很难解决募捐余额归属和政府对社会募捐监管问题。应从募集人角度以行政法研究方法分析社会募捐行为。社会募捐行为是公务行为,是获得授权的特定组织为公益目的而开展的财产募集活动,应当符合公务行为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法行为是法所要规范的核心内容,但对法行为的认识在法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特别是在当代混合社会和信息社会条件下,这种争议的条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重新认识法行为的性质,使其摆脱传统法律思想的束缚而面对现实,对当代立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我国正处于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期,这一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法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行为法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根据这个新学科诞生三年多来的探索性实践,我们在其学科性质、对象、范围、特点和功能作用等方面已经初步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现在,笔者就行为法学的基本原理,简要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法行为动机原理行为法学,是研究人的法律行为、法律心理及其规律的一门崭新学科。根据心理学所揭示的规  相似文献   

6.
行为与法律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是一个“行为场”,整个社会的运作和社会系统的活动无不与人的行为有关。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实际上是对人们的行为的调整和控制。因此,要提高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效率,就必须研究行为与法律控制的规律。本文拟从行为法学研究角度对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还望学界同仁不吝匡正。  相似文献   

7.
<正> 两年前,中国行为法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行为法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宣告诞生。但到底什么是行为法学?行为法学与行为科学和法学之间是什么关系?行为法学是否就是法行为学或法制行为学?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行为法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立法、司法等领域中人的行为规律和人与人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因此“行为法学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法制行为学。”也有人认为,行为法学“是应  相似文献   

8.
行为科学与法学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科学,自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产生以来,其应用范围已经超越管理领域,它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料. 行为科学和法学都要研究人的行为.但是二者的对象和任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侧重点有别,所以不能把它们混同或者等同起来.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特征和规律;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因为任何法律关系、法律事实都离不开行为,这才也要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的心理现象.行为科学所研究的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无所不包,外延极广;而法  相似文献   

9.
张冰  张宇润 《法学杂志》2003,24(4):28-29
规范网络私行为,有利于确立民法调整网络社会关系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地位,充分尊重人,并尽可能设计出最有利于网络行为者发展的制度,从而充分调动网络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平衡网络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活动的关系,平衡经济和社会公法与网络私法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以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在法学理论上虽然也明确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指引人们应当如何行为或不行为,但基本上停留在已经规范化了的,表现于文字上的——法律规范的研究,而对活的法行为则很少研究;过去虽然也明确指出法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但基本上是停留在静止状态作出定性分析,而对法如何调整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则缺乏研究,原因在于对活的法行为没有开展研究。实际上,  相似文献   

11.
现代行政视野中的事实行为——行政环境、蕴含与诉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治国形态伴随社会嬗变而出现的更迭 ,改变了行政法治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 ,行政事实行为要素籍此凸显。事实行为是不具有法律效果但具有法律意义的公法行为 ,处于法无明文但又不失概括规范之际 ,是一种特殊的自由裁量行为。它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 ,两者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及救济途径方面有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又是构成制度化的行政行为的两个基本元素 ,起主导作用的行为要素也就决定了该行政行为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2.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强制行为的灾施为势所必然。本文拟对我国现时的各类行政强制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于正进行巾的行政强制立法。一、行政强制行为的概念与种类比较一般的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均具有强制性质。但若细析,其强制性的反映又有不同。大抵可分两种情形:一是某些行政行为并非直接表现为强制,强制力仅作为促进保障该行政行为得以实施,或其结果得以实现的一种后盾。诸如,作出的行政决定、进  相似文献   

14.
王利娟 《法制与社会》2010,(34):285-286
教育是一种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会发生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是一种不可预期的行为。由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使构成教育可选择的客观前提。因此,受教育者及其家长根据自己对教育服务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教育投入行为选择。本文通过对衣民教育投入预期性和风险性的分析,阐述了农民在教育选择过程中对生存教育取向的偏爱,并提出教育投入过程中投入——回报异质性特点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单个的人为什么会组成社会,政府是怎样产生的,政府的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社会意味着规则的存在、秩序的形成,更意味着,个人和组织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其行为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恰当的价值取向。趋利避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的成长而长成,这就是人的起点和归宿,也是社会和政府存在的意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于1998年4月18日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情节严重的传销行为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活动在司法实践中被纳入非法经营罪的范围受到刑法的规制。最高法2001年4月10日发布的《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肯定了这一做法。本文认为应当对传销组织中不同层级的人员根据其行为特征适用不同的罪名,而不应单一的适用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17.
市场巡查:即工商行政机关对市场的巡视检查行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执法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创造性执行法律所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对于整治市场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效果尤为显著。但对有关这种执法行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对其行为性质、特点及其程序规则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了论述方便,笔者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工商行政机关推行市场巡查的一些实际做法。 市场巡查最初是在消费品市场试行。随后,工商行政机关又将这一执法方式逐步延伸到其他专…  相似文献   

18.
王洋 《犯罪研究》2002,(5):72-73
就人类活动而言,法律主要表现为规范、引导和限制人的行为;自由则是满足人行为的自主与自为。两者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这对矛盾呢?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认识自由行为的主体——人和自由行为的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看成是“真正的社会联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真正共同体”。同时,全体的人又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阶层和阶级,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因此,那种用超社会、超阶级、超时代的观点来界定人的自由概念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关系金志华一、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概说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与阶级的产生接踵,与国家的成长同龄。但是这两种行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还得溯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学说。早在1748年,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杨剑波 《人民检察》2005,(13):40-43
诉讼欺诈是一种特殊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具有很大分歧。诉讼欺诈行为侵犯双重客体,但其本质属于妨害司法罪。从多维视角进行分析,诉讼欺诈行为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承担道德、民事或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