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志海 《法庭内外》2006,(11):64-64
49岁的黑龙江无业人员杨靖,化名杨思亮冒用影视基地名义,诈骗800余万元后,庭上竟称是为得到投资拍摄电视剧而帮他人忙,签合同打收条。10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2.
南京李某“冒用他人名义”购买飞机延误险案的争论本质,是诈骗犯罪中“虚构事实”客观构成要件的“冒用他人名义”行为的界定问题。根据民法规则,“冒用他人名义”所表现的名义主体与实际行为主体的形式不符,并非当然地具有民事违法性,其民事法律效力应根据实质的二阶层路径进行评价。基于统一法秩序要求,刑法中的“冒用他人名义”认定应在民法二阶层评价基础上展开。具体而言,在主体资格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冒用他人名义”行为在具有民事违法性的基础上可能构成诈骗犯罪中的“虚构事实”;在主体资格开放性的法律关系中,单纯的“冒用他人名义”行为因不属于民事欺诈,而不能被认定为诈骗犯罪中的“虚构事实”。  相似文献   

3.
一、电子邮件挑拨事件的经过 自2003年9月11日开始,广州的一家网络公司冒用无数完全不同的发件人名义及其邮址每天持续不断的向中豪律师事务所四川分所康健忠律师发送一份《邮件专家》的垃圾邮件,导致康律师每天开机都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去接收垃圾邮件,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康律师每天采用拒收发件人的设置方法,但根本无法阻止该网络公司使用的技术进行的持续不断的冒用不同的发件人邮址和名义发送的这种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4.
论刑法中的伪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中的伪造 (从狭义上讲 )一般是指无制作权人擅自制作对公共信用交易安全具有法律意义的物品的行为。从文书作成名义的真实与否认定伪造的观点为形式主义 ,它着重处罚冒用作成名义的有形伪造行为 ;从文书内容的真实性与否认定伪造的观点为实质主义 ,它以有制作权人制作内容虚伪文书的无形伪造行为为其理论核心。在冒用代理资格作成文书的情况下 ,以其法律效果最终是否归属于本人承担来判断是否属于伪造行为。  相似文献   

5.
刘干 《人民司法》2023,(11):60-62
<正>【裁判要旨】借款人指示诉讼代理人以名义出借人的名义起诉自己,而该名义出借人对起诉及案涉借贷并不知情的,应当认定借款人、诉讼代理人是在冒用他人名义、虚构代理手续兴起诉讼;扰乱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构成单方虚假诉讼,依法驳回诉讼请求;诉讼代理人商请名义出借人,意欲通过嗣后追认消除无权诉讼代理情形的,不予准许;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的,还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6.
因泄密引发的股票盗卖纠纷案件中民事责任的界定□喻宇红司法实践中,因客户的股票被盗卖引起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有两种类型:一是因客户的股票及相关的有效证件等实物被盗窃或遗失后,盗窃者或拾得者采取欺骗手段,冒用客户名义盗卖客户股票牟利,客户在失票后向证券商提...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07,(6):56-57
法官: 我是一家从事电器销售公司的经理。2006年9月,李某以我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冒用我公司名义与某厂家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厂家提供价值40余万元的产品,预付定金5万元,货到验收、符合标准后,5日内付清余款。  相似文献   

8.
吴兵旭 《河北法学》2001,19(6):76-78
邪教法轮功与中国历代邪教和当代国际邪教一样.都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神化教主.制造迷信邪说.盎惑、蒙骗、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邪恶组织。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相似文献   

9.
信用卡挂失前被冒用的民事责任在我国相关立法中尚不明确,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法院对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也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信用卡冒用责任的比较法分析及理论探讨,对信用卡挂失前被冒用的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王永坚 《政府法制》2014,(13):42-42
冒用中央部委的名义开设网站,谎称中央部委下属单位,以网站合作开发为名,大肆对外非法承包地方频道和专题栏目。近日,北京首例冒充中央部委网站诈骗案告破。虚假网站负责人、北京网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顾某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1.
案情原告严某原系集体所有制企业某县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员。在严某经力、下,被告邹某胞兄邹万青于2004年6月4日至2005年3月31日期间假用、冒用他人名义向某县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9笔共计人民币35万元。其中,对刘某、吴某、  相似文献   

12.
法官热线     
《法庭内外》2008,(1):57-60
冒用他人名义签约也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股权被法院冻结 股东仍有权行使股东权利;股东会召集不合法 股东会的决议有效吗;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能否以扣工资作抵偿;劳动者是否因试用期而使择业自主权受到限制;因拍卖品所有权不明造成损失谁来赔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法人犯罪”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所谓“法人犯罪”已成为刑法理论上的一个热题。确实,以法人名义进行投机诈骗等犯罪活动,是当前经济犯罪的显著特点之一。然而,关于什么是“法人犯罪”,人们的见解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法人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指法人代表,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在其职务范围内以法人名义或为了法人利益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有的同志认为,“法人犯罪”指法人的代表或代理人,经过法人决策机构的授意或批准,以法人的名义实施的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有的同志认为,“法人犯罪”指盗用、冒用法人名义所进行的犯罪;也有的同志认为,法人本身也  相似文献   

14.
以银行卡为载体的刑事犯罪案件在司法实践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但对此类案件的定性往往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一个案例入手,剖析冒用他人名义办理银行卡,待被害人误将钱存入该卡后把钱取走之行为定性,同时以吸收犯理论为支撑,兼论盗窃罪、诈骗罪以及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案情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间,被告人纪礼明提供他人名下的境外信用卡,与被告人张建平等13人经共谋并约定分赃比例后,利用张建平等13名被告人控制或使用下的pos机,冒用信用卡真实持卡人的名义,先后多次刷卡套取现金或消费,共计731万余元,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某私营装饰材料厂的厂长。由于我厂经营规模的扩大,对毗邻的一名经营装璜材料的个体户刘某的业务有所影响。刘某为搞垮我厂,竟然于今年3月份,指使其6名亲朋好友,冒用我厂用户的名义,向我厂产品销售地的行政执法机关写投诉信,无中生有地反映我厂生产的装璜材料属伪劣商品。后经有  相似文献   

17.
一个公司的诞生不是瞬间完成的。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一些以公司的名义或代表公司而进行的交易活动就已经发生了。这些交易虽与拟设立的公司相关,但在交易时公司还未成立,公司还不可能成为此类交易的主体,实际交易人(或签约人)往往是设立公司的部分或全体发起人。事实上,在公司设立阶段,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与所设立公司的利益毫无关系的交易合同。由于这些交易往往是行为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冒用公司之名,所以,此类合同交易当然不能归责于后来成立的公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结合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对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犯罪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特作如下决定: 一、坚决依法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惩治邪教组织的各种犯罪活动。邪教组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采用各种手段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惩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  相似文献   

20.
为依法惩处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进行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条中的“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第二条 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并具有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