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蔡华东  陈书华 《政策》2007,(6):45-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任务,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党报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不遗余力地传播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戚如强 《长白学刊》2009,(6):112-1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党中央在社会意识领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是由其理论特质和农村社会思想的现状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政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苏倩阳 《群众》2010,(4):77-77
<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新时期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担负着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自觉积极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学君 《前进论坛》2010,(10):26-27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纷繁的社会思潮中起到引领和主导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民主党派,在新形势下,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参政党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管必英 《人民论坛》2011,(10):74-7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走进群众、走进生活,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和渠道。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走进群众、走进生活,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和渠道。  相似文献   

7.
罗海英 《前进》2009,(10):38-3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强调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努力探索科学、有序、完整的内在管理路径。从而使各种社会思潮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健康成长和正常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精神、风气的内在灵魂,是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旗帜。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必须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先进性、科学性、现实性、包容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肖瑜 《重庆行政》2014,(1):91-93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教育社会思潮传播主体、规范和发展社会思潮传播载体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路,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同时文化健康发展也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支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不同层面,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这一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参政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宇 《桂海论丛》2010,26(4):69-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的参政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应抓住机遇,在文化建设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体民主党派成员,继续发扬民主党派追求民主与爱国的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做好参政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桂海论丛》2010,26(1):2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民族信仰重塑具有同构性和同步性,崇高的民族信仰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能为民族信仰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导向。当前社会变迁,信仰体系的嬗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信仰的错位和缺失,严重削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应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民族信仰重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认同是执政党获取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结构的复杂化造成了对主导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冲击和统帅功能的消解,侵蚀了意识形态合法化的基本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执政党创新主导意识形态、推动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型、构建合法性认同基础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6.
李云馨 《青年论坛》2008,3(3):10-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不是搞清一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在最终目标上达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和谐和共识。  相似文献   

17.
贾淑品  孙自胜 《长白学刊》2021,(1):31-38,F0002
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同历史时代、俄国具体实际的发展相结合,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挑战和受伯恩施坦主义影响的俄国内部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地批驳和澄清。他批判了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的荒谬性、政治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宗教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同时对无产阶级内部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了清算,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与实践,探讨了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构的策略,建构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理论和实践上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列宁意识形态批判与建构思想启示我们:一是要想建设好、发挥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党的领导。二是要与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三是要在把握时代、创新方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章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育教学,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育教学,凝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教学,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形成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网络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信息安全密切相关,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公民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空间。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历史使命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团员青年,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