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体性意识作为关系民族、国家复兴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文章论述了20世纪中华民族在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年历程中民族主体意识曲折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主体性意识觉醒和重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经过讨论,全盘否定人道主义的观点被否定了,但在如何评价上发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却否定了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因为这种人道主义是唯心史观。 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从未否认过人是主体、人有主体性。争论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刘信波  饶志勇 《党史文苑》2004,(10):111-1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它不仅在教育过程中以客体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育主体,激发教育者的思想和情绪,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发挥主体性作用,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则直接充当教育主体,将社会思想要求内化成个体思想认识,将个体思想认识外化成行为,从而起到主体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实效性不够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在认识上未能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作用。笔者认为,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途径。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定位我国的国有资产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 ,从本质上说只有国家 (政府 )一个主体承担社会经济投资 ,从宏观到微观 ,从生产、流通到分配、消费 ,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控制和政府安排的。国有资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我国的改革开放 ,直到目前选择了市场经济趋向的经济改革和制度重建 ,只能是在继承国有资产的这种状况下逐步向市场经济推进。当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时 ,全面反思和重新确定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定位 ,便成…  相似文献   

6.
一、理论的视角: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基本规定性,是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属性。它主要表现为:(I)主动性。在主客体关系中,主体的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人,世界的主宰者,它总是从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出发,认识和改造客体,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追求,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性是主体发挥其能动性的前提,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表现和主体地位的确证。(2)目的性。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实体。目的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支配着主体的一切活动,规定着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进程。目的性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泉源。(3)选择性。选择是人的活动的内在环节和实现方式。人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终于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举是主体自我意识的新的觉醒,它将重新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性的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历史的进步强化人的主体性主体性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的一种功能,它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实践的扩展与深化而不断演进、升华和强化的。马克思说过:"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因此,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及其功能的发挥也不同。在自然经济形态下,人们的活动范围非常狭窄,生产水平的提高非常缓慢,自然界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相对立。人类几乎完全受着陌生的,无法理解的外部自然界的支配,只能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抗衡自然,以谋求生存。在分散的相互隔  相似文献   

8.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指认它停留于社会表象,无法达至现实的本质。为此,卢卡奇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科学的批判认识论,重建历史主体的批判理性,激活唯物史观的批判精神并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分裂,重建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从而为革命指明道路。然而,由于没能真正把握住《资本论》中认识论的科学内涵,卢卡奇最终重陷他所批判的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的形而上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学术界关于认识论突破口的讨论几乎都涉及到主体性的观点,说明认识的主体性问题已成为当前认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种意见是,认为现行认识论体系不完整的缺憾,就是没有给主体性问题以足够的重视和地位。而主体精神是当前时代精神的一个实质性方面。因此,从确立和贯彻主体性原则入手,才能使认识论研究有实质性的发展,并适合时代特点。第二种见意是,认为认识论研究的突破口就在于根据科学发展使反映论的内涵现代化、精确化、完善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的主体意识岳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对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是一分重要的。一、增强领导者主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主体及主体性问题是近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劳动实践出发去理解主体及主体性,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分别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以及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在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理解掌握这四个维度的内涵,将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状况结合起来,有助于创造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新形式,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信用缺失 ,即失信 ,简单地讲就是违约。但由于契约既有明确契约 ,又有默认契约 ,因而对明确契约的违反或对默认契约的侵犯都应算入失信的范畴。我国现阶段 ,各类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 ,重建社会信用刻不容缓。一、信用重建对制度结构的需求失信行为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下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作出的选择 ,即人们从失信行为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他为之付出的成本。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还不够深入 ,因为它仅仅解释了事实 ,并未进一…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着社会组织发展不良、农民自身主体性体现不足、政府成为事实上的唯一主体和各建设主体的权责不清协同不够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明确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建设事业、发挥农民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和主人翁精神,协同配合、勇于担当,才能开创农村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法治的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应最终立足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简言之,所谓历史主体性,就是人作为历史活动主体所应具有的性质。历史过程的主体首先应当是历史过程的承担者。历史过程的承担者只能是人。因此,肤浅的观点认为,主体性就是一般所谓人性。这种观点没有理解:人的历史主体性有其客观基础,即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和物质?..  相似文献   

16.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实践证明,只要遵循这一原则,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产生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才能蒸蒸日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企业领导班子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并未得到很好贯彻。要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得到贯彻,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索贯彻这一原则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履行职责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法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加快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与雇工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是和党的民主集  相似文献   

17.
价值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越存 《唯实》2002,1(6):3-6
评价性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的特殊性是通过其特殊的认识对象、标准、结构和结果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不仅是评价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系统的反映和建构 ,而且表达了评价主体的态度和情感。因此 ,价值评价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观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客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大小。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然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这…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二十年来,我国政府为消除贫困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政府:反贫困的主体“政府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O本文根据我国反贫困决策实际操作主体的非单一性,将“政府’作广义理解。反贫困是一种对社会具有巨大“正效用”的公共物品。它不能由市场提供,只能通过政治程序或公共选择由政府提供,政府是反贫困行动的最重要的主体。我国自lpes年以来的反贫困行动主要是由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山  向勇 《探索》2003,(5):105-107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使受教育者主体全面发展的主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