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12,(3):4-17,123
欧盟既是一个以条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也是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条约》(简称《财政契约》)是涉及欧洲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度设计方案;《欧洲稳定机制条约》成为实施这一法律框架和原则的机制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永久性救助功能的欧洲稳定机制。本文在对这两个法律文本解读的基础上,阐述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区域的制度建设与创新。《财政契约》的达成将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扩大欧盟超国家机构的治理领域,开启成员国让渡财政主权和金融监管权限的进程。这将为欧盟解决其成员国在财政和金融监管上长期各自为政等结构性问题提供法律为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政政策分散的欧元区内,成员国面对非对称冲击时往往会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等措施来刺激经济。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否起到了刺激本国经济的作用?对欧元区内其他成员国有无影响?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使用贸易关联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成员国的欧元区GVAR模型,并基于这些国家1990年一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的数据对成员国的财政溢出效应进行检验。通过分析各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单个成员国以及欧元区整体政府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发现部分成员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增加本国产出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若多个成员国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将导致各国GDP普遍下降。因此,有必要对成员国的财政政策进行有效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刘跃斌 《德国研究》2006,21(3):17-19
2004年5月1日欧盟吸收10个中东欧和地中海国家入盟,成员国的数量增加到了25个。由于扩大后的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欧盟的财政预算分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欧盟财政法规体系也在一体化进程中显得比较滞后。本文试图从完善欧盟财政预算分配决策机制、分配的基本原则和监管制度多方面分析有关欧盟财政体制未来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欧元与欧盟的财政政策协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财政政策协调是决定欧洲经济一体化成败的重要因素。欧元诞生以前 ,欧共体各国建立了财政政策协调的法律制度、共同预算制度 ,并在税制趋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为欧元的顺利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元正式流通 ,对欧盟的财政政策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盟原有的财政政策的协调机制、各成员国税制的差异、欧盟东扩带来的新老盟国税制的差异等问题成为欧盟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 ,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协调的制度框架 ,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当局的协调和对话 ,真正实现成员国税制的趋同政策 ,成为欧盟目前财政政策协调的重点。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欧盟的财政政策协调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至今,已经十三年了。由于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这个组织日益巩固。特别是一九七六年二月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召开第一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东盟组织在政治协调和经济合作上进入一个历史新纪元。 在首届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一项《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用很大的篇幅谈到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宣言》说,成员国应就“本国和本地区的发展计划采取合作行动,最大限度地利用东盟地区的自然资源,来进一步相互补充各国的经济”。并提出  相似文献   

6.
述论《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僵化与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设计的局限与实施时缺乏灵活性 ,曾经被视为欧洲经货联盟稳定基石的稳定与增长公约 ,如今却成为欧盟一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桎梏。在多方强大压力之下 ,公约开始“弱化”。为此 ,分析家们担心 ,这不仅会损害欧盟的威信 ,而且还削弱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文章认为 ,欧盟的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结构性问题 ,因此“弱化”稳定公约不一定就能解决欧盟一些成员国的经济痼疾。  相似文献   

7.
从德国赤字超标看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德国研究》2010,25(4):44-50
在自主财政政策架构下,"成本外溢"机制促使欧盟成员国具有强烈的预算赤字动机,"顺周期"财政行为则弱化财政的"内在稳定器"功能,欧盟有建立财政约束规则的必要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了欧盟的财政趋同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具体的和操作性较强的财政约束规则,其真正核心是强调财经纪律。2002年至2005年,德国财政赤字超标导致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执行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催生了德国财政运行"拐点"的出现,德国的赤字率、债务率再度陷入"超标"困境。2010年,德国调整政府支出与收入结构,推出若干适应欧盟财政约束规则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析欧盟地区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皓 《法国研究》2002,(2):125-134
在欧洲联盟战后 50年的发展历程中 ,经济一体化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欧盟不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集团组织 ,同时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国际政治影响力。然而就欧盟内部而言 ,不同成员国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欧盟即将实现东扩 ,这种地区差距必然会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欧盟的地区问题不但事关各成员国参与一体化的成本利得分配 ,甚至还可能成为制约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的一大障碍。因此 ,如何消除地区差距以确保各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这已…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的欧盟扩大是冷战结束后欧洲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入盟意味着中东欧国家完成了"回归欧洲"的历史夙愿,欧洲因此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统一。欧盟成员国的地位也对新成员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初步分析表明,欧盟成员国地位未必会导致新成员国的民主巩固,但入盟促进了新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新成员国的经济潜力,新成员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能源安全战略一般存在于主权国家语境,由主权国家的能源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决定。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集合体,在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方面,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难以形成超国家性质的能源安全战略。但是,欧盟成员国都存在着对外油气依赖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又凸显了能源安全的多维性和整体性。为此,欧盟成员国达成了政治共识,决定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本文尝试从经济自由主义、地缘政治、制度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对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做出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11.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08,23(3):54-60
在欧盟内部的多级治理体系中,并存着两个层次的区域政策: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虽然它们干预的范围和对象不同,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从共同体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协调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进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欧盟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欧盟和成员国在区域政策权限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欧盟区域政策和措施常常受到来自部分成员国的阻力,这是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的核心与特殊困难。欧盟协调共同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的途径主要是要求成员国提交详细的地区发展规划和采取措施控制成员国的国家区域援助。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效应的发挥还需要欧盟和成员国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能源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员国间的双边或多边能源合作也逐渐深入,尤其是中国与各国的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以能源生产和出口为支柱产业的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影响都较大,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出现了各国相互依赖加深、能源供求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但同时还存在安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各国携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能源合作机制、技术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从德国的视角看,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PIIGS国家("欧猪国家")在享受超出自身收入水平的生活方式上走得太远,导致其政府的持续预算赤字。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持不同见解,他认为成员国的竞争力差异以及加入共同货币区导致的政策工具的丧失使得欧元已经失败。德国政府相信有两个政策工具可以解决危机:第一,制定强制所有成员国采取预算紧缩的财政协议;第二,创建一个基金用以救助受到破产威胁的成员国政府。包括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和赋予欧洲中央银行以最后贷款人地位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被德国政府拒绝了。德国政府强烈反对将欧元区转化为转移支付联盟。而由德国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也都归于失败,因为预算紧缩政策导致了"欧猪国家"的经济负增长,进而加大了其减少公债的难度。在德国政府看来,为保证"欧猪国家"不放松降低财政赤字的努力,继续保持金融市场上的压力是必要的。笔者认为,除非德国政府采取针对经济弱国的更加合作的态度,否则欧元区将极有可能归于终结。  相似文献   

14.
欧盟共同预算制度的改革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共同预算制度的改革及前景展望杜厚文夏庆杰欧盟的共同预算是欧盟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共同预算,欧盟就是一句空话。正因为共同预算问题极其重要,而且还与各成员国的物质利益相关,因此在各成员国之间及部长理事会与欧洲议会之间为此经常争吵不休。欧洲经济...  相似文献   

15.
欧洲统一经济体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欧洲经济实体,该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评价经济政策(制度结构)的趋同程度,即欧盟成员国是否面对同样的经济环境条件,欧盟在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已经基本实现了统一的经济实体;第二,从度量经济指标的相同性程度(即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结果)来评价欧洲一体化,例如,在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周期、失业率、生活水平等方面是否形成了事实的趋同甚至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经济合作银行成立于1963年10月22日。最初的银行成员国有八个,即: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八国政府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用汇兑卢布进行多边结算和建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协定。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建立,促进了银行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和国民经济发展,并为经互  相似文献   

17.
欧元区扩大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5月1日,欧盟又吸纳了十个新成员国。新成员国在入盟时已经承诺,一旦达到加入货币联盟的各项标准,将立即引入欧元。本文试图分析欧元区扩大后,由于各成员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差异增大而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并采用泰勒规则作为分析框架。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新成员国很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这将由老成员国所面临的经济紧缩效应来平衡。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讨价还价式的艰难改革,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以分税制和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重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与苏联时期地方预算完全隶属于中央预算明显不同的财政联邦制模式。但是另一方面,目前俄罗斯所形成的这种财政联邦制模式还具有不规范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而在实践中带来了诸如形成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来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地方经济等深层次问题,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整体进程,降低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绩效。俄罗斯的教训对中国下一步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具有深远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盟东扩后欧洲汇率机制Ⅱ面临的挑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东扩后,加入欧洲汇率机制Ⅱ(ERM-Ⅱ)的国家也会扩大。虽然ERM-Ⅱ比ERM-Ⅰ更有弹性,可以使新成员国有更大的灵活性来维持汇率稳定,促进趋同标准的实现,但ERM-Ⅱ并不是对称的体系,它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在欧洲中央银行与新成员国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合作机制,没有明确规定欧洲中央银行在协助新成员国稳定汇率时应承担什么样的干预义务。ERM-Ⅱ的一些制度性不足,可能使得新成员国在处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在应对投机冲击时力不从心。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减小ERM-Ⅱ不稳定性风险的可行办法就是提高加入ERM-Ⅱ成员国的质量,即尽可能使新成员国在基本完成相应的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之后,在基本实现趋同标准之后,再考虑加入ERM-Ⅱ。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结构差异及外部冲击的影响,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始终存在较大的通胀差异。导致通胀差异的因素既包括成员国自身因素,也包括欧元区机制设计的因素。长期看来,后者可能会继续推动和维持通胀差异。本文从通胀差异的影响机制出发,分析通胀差异对出口竞争力及贸易账户平衡、成员国债务构成、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失衡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得出,机制因素导致的欧元区持续通胀差异可能给欧元区经济失衡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机制改革着手,降低欧元区通胀差异对经济体系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