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自然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性中发现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自我运动历史构成了人类发展历史;同时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过程发现了人的异化,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这三个层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要注重和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作清 《世纪桥》2014,(11):41-43
实践构成了马克思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和重要视角。实践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概念,但却被他赋予了唯物主义内涵,即实践是属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正因为如此,历史不是向人之外去探究,而是应该向人和人类社会去求索;不是向虚无飘渺去仰视,而是回归现实活动的历史本身。如此,历史才能真实的真正回归属人的世界,成为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人才能成为历史的在场者。总之,实践产生历史,历史在实践中生成和展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有三个向度:历史向度、阶级向度和个体向度。从历史向度看,人的尊严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超越时空的永恒不变的尊严;从阶级向度看,阶级社会里人的尊严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只有唤醒阶级意识和实现解放,才能获得尊严;从个体向度看,群体意识的觉醒依赖于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条件,人的自由创造是人的尊严的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的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物的活动史。研究党的历史,离不开对党的历史人物的研  相似文献   

5.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6.
历史主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体现着一个政党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智慧的运用、历史伟业的创造。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深厚历史积淀、伟大实践升华和宝贵精神财富,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规律、运用历史智慧、洞察历史大势、推动历史进步的深刻历史自省、高度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和伟大历史创造,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以史为鉴的卓越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是活着的,不仅活在过去,而且活在现在,还活在未来。关注历史具有不同的视角、动机和目的,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会把历史当成当下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中,科学端正地挖掘阐释时代价值,把历史作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参照系,积极影响现实和开拓未来。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科技转速的历史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又一次"起了床"。有的人借助碎片化的"历史",歪曲历史,丑化现实,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历史。他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教科书,懂得历史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要读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史,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他认为,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要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和历史警示,善于从历史的大视野中考虑问题;要用唯物史观指导下学习历史,将历史事件放在所处时代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继承和创新。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主线和灵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国际贡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特征及意义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历史与逻辑、理想目标与历史生成的三大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历史思维,这是系列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智慧、有力量,能够直抵人的心扉、说服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对回答和解析历史问题和现象提出了真知灼见,为我们以史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  相似文献   

12.
论“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创造人类历史的是人们自己,人们创造历史的目的是人自己。因此,人是历史的主体。“以人为本”正是对人是历史主体的思想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13.
高薪能养廉吗?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高薪养不出廉来。养廉靠的是民主公开的制度、有效的监督、严厉的制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人的这种本质属性是不能改变的。不能否认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或特定条件下,事物的表现会有变化,但那是非本质的。位居中国历史十大贪官之首的和砷,家有亿银,仍贪赃枉法;成克杰家存千万,仍然欲壑难填;菲律宾前首相贪污受审;奥委会官员盐湖城受贿等等,这些事实一再证明“人  相似文献   

14.
徐国宝 《前线》2021,(4):4-7
文化使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题中要义,自党成立之日起就历史性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发展者,是党结合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断创新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稳步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的当代文化使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为人类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5.
赵书 《前线》2010,(1):58-59
<正>满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光荣一员。他们的祖先肃慎人在唐代开拓了东北,建立了渤海国;女真人在宋代建立金朝,建中都于北京地区;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但是,由于历史的原  相似文献   

16.
林锋 《唯实》2004,45(5):10-14
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著作之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研究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实证研究之间 ,存在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科性质是历史哲学而非经验科学、实证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哲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仍然是唯物史观 ;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对验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香港秘密大营救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关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继续考辨。一是香港沦陷后打通港九间中国共产党组织联系的关键人物和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廖安祥,并非以往研究认定和当事人回忆的群众或"爱国商人",而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秘密交通员、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自己人";二是夏衍等人是1942年1月8日或9日离香港经长洲到澳门转内地的,与夏衍一样走西线撤退的总人数估计为60人左右;三是东线营救的总人数,估计在百人以上。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的关键,是秉持学术研究的"怀疑精神"和"追问习惯",回到历史现场,遵循历史研究的时间序列理念和考证方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当时的人与事。只有这样书写出来的历史,才可能成为信史。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人,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历史不过是“自然界成为人”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随着实践活动的扩展和深化不断生成、不断呈现的过程。马克思的自然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理论导报》2015,(8):29-30
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一个人,失去记忆等于失去自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