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洁 《瞭望》2007,(11)
在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如何将环保执法手段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 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这是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陕西从养护河流、恢复涝池、建设海绵城市等多举措入手,水网相连、水系相通、水脉相承的柔性治水之道在陕西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3.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和海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沿河城镇、乡村的重要纽带。清末民初,大量船只航行在北运河水域,发挥着交通运输的功能,促进了北京、天津、武清、顺义等地的物资转运与行人船渡,促进了河西务、杨村、张家湾等兼具码头功能的市镇经济的持续发展。北运河水系及水运揭示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2)
<正>【提案背景】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和执法理念方法相对滞后;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突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城市管理和执法保障不到位;城市管理的社会发动不到位。  相似文献   

5.
李振亮 《民主》2022,(7):16-17
<正>本溪地处辽东山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被誉为辽宁水塔。境内有浑江和太子河两大水系和两座大型水库,其中位于浑江流域的桓仁水库最大蓄水容量约为34亿立方米;位于太子河流域的观音阁水库最大蓄水容量约为21亿立方米。多年来,本溪人民为保护好辽东山区森林植被资源付出了许多努力。然而,直到2018年,在沈阳、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没有人文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城市,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人文美是城市美的核心与目标,也是城市立足的资本。一、深刻认识建设人文城市的现实意义1.建设人文城市,是防止"千城一面"、塑造城市特质的必然要求。城市特质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整体风貌和特征的有机凝练,是城市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的集中表达。而城市特质的构成,包含时间、地域和历史人文这三种要素。  相似文献   

7.
曾志燕的"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一文指出: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合理配套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所需的公用事业及公共设施是基础;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者的素质和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是关键;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是重点;要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始终坚持公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保证。  相似文献   

8.
创意城市是城市发展新形态,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模式。我国创意城市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大体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各城市创意资源集聚、产业发展相对应。创意产业集聚、创意消费需求、政府支持和创意氛围等,是促进中国创意城市发展的四个动力要素。相应地,中国创意城市的四种发展模式分别为产业集聚推动、消费者需求拉动、创意氛围引发和政府制度保障。促进中国创意城市发展的四大策略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驱动创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创意人才,提高创意城市文化创意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创意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增进城际交流,提高创意城市开发程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与其它城市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全部实力 ,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动态性等特性。综合性表现在它包括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等多个因素 ;系统性表现在各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孤立地强调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完整、准确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可比性体现在它可以度量和测算 ,城市之间可以比较分析综合竞争力 ;动态性表现为它是一个变量 ,随着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分析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 ,可以客观地测量和评估城市发展的综合水平 ,认清城市发展的优势和…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是体现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极为突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的形成、积淀和演进与乡村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价值观上应当着重强调和正确处理城市法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引导全体城市居民正确树立文化价值观中与法治文化紧密关联的权利义务观、正义观、效率公平观和人文观。应当以权利优位、恪尽义务为指引,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权利义务观;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以人为本,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人文观。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围绕中央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提出的以提升治理能力和市民获得感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新型智慧城市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  相似文献   

12.
罗瑛 《各界》2010,19(1)
为保证汉江水质符合南水北调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全市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极化是人口和资源在城市空间聚集及非均衡分布的过程和状态。一旦人口和资源的城市聚集超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就会出现过度极化并造成诸多的“大城市病”。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过度极化不仅是市场自身极化造成的,也是城市政府权力极化推动的,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叠加的结果。特别是现行的政治和行政体制、城市组织与管理体制、财政与资源分配体制以及长期以来的GDP发展导向对城市极化推波助澜。反极化不仅要通过政府之手纠正市场失灵,节制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过度集中,更重要的是必须防范政府失灵及反向调控,切实消除助长极化的制度性根源。当前应推行城镇体系与行政体系的分离,城市去行政等级化;从差异化政策转向普适性政策,区域和城市去特殊化;实行均等化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引导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市场资源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城市综合承载力因势利导,强化政府的调控;立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9年"全国城市发展指数"、2011年和2019年青年发展的相关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水平与青年生活满意度之间并非线性关系;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先随城市发展水平而提升,城市发展显著促进了青年的生活满意度;但城市发展超出一定水平后,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生活于其中的城乡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差异越大;城市发展水平同户籍、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微观社会人口学变量共同作用于青年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是集社会属性、公共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体的空间形态,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具有日益重要且多元的功能,其良好品质对于树立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意义重大,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亦特别重要。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实践较为成熟,可为我国创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路径提供经验借鉴。基于三国的经验教训,本文认为应树立民本和服务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理念;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统筹协调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机制;打造生态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环境等,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现代化之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简要回顾了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城市的性质、地位和内部特征都由世界经济体系所决定,随着劳动分工、资本控制的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承担着国际生产、金融和资本控制中心的职能,实现着最大化的剩余价值抽取;跨国资本阶层是世界城市的主人和主要受益者,中低收入阶层、移民等群体的处境却在恶化;世界城市由于在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总部等方面的集中性程度的差异,构成了一个以中心和半边缘地带的世界城市为核心、世界其他地区为边缘的世界城市体系。论文的最后对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评论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运资源比较充沛的省份之一,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4条干流,70多条支流组成的黑龙江水系与长江、珠江并称“中国三大水系”。水域面积达74.6万平方公里,沟通着黑、吉、辽、蒙4省区、9市、55个县(旗)。其中属于中俄两国共管的国境河流长达3000多公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时刻准备打仗,加之半年封冻期,封闭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企业精神的内涵出发指出了政府经营城市的内容、主体、客体、方式 ;并结合实例论证了政府经营城市的四项法则 ,指出城市政府应转变对城市资产的理念 ,转向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 ,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邵泉 《瞭望》1986,(28)
一些城市建设的领导机关和城市科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我们天天生活在城市里,但是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却认识不足;我们时刻享用着城市发展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对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却认识不够;我们亲身感到城市建设欠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但是对搞好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却认识不深。现在到了我们必须对城市建设在认识上实现一个飞跃的时候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最初的城市,是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出现的。开始时,它们只是一些部落人群的聚居点。这些聚居点由于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集中、贸易往来的增多、财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介绍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入手,对生态城市与现代城市作以对比,归纳了生态城市的几点特征;同时就建设生态城市、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项重要措施进行讨论,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几点建议,希望能和广大读者、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