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座文化是当下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大学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易出现信任缺失、规范缺失、安全保障、未来规划等问题。星座文化恰好满足了他们在减少不确定因素方面的需求,因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受欢迎。本文阐述风险社会下大学生信仰星座文化迷信的现状,通过访谈性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大学生星座文化迷信流行的原因,并对其作出对策性分析,以期对该现象的探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22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能够有效预测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培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到来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关切大学生"管理社会"、情感交流、认同归属、自我成就的网络心理需要,回击网络心理问题,提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策略,助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趋势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4.
陈思文 《山西青年》2023,(20):184-18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接触心理问题的首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挫折心理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给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出发,探寻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心理的具体表现,并且给予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够克服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的挫折心理,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以良好的态度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和未来新文化的创造者。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的看法和态度,不仅可以反映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昭示我们民族的未来。为此,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现象的态度在河南省驻马店、南阳等地高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对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大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知识,开拓广阔视野,提高创新思维,但网络上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使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形成网络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的现状,如何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如何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正确的网络心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迷信是人们在无知的情况下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盲目信仰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就官员迷信的根本心理需求来说,主要是为获得心理平衡而寻求安慰.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10)
本文运用自编问卷,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辽宁省高校9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及特点。结果发现:1.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大学生关注最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是人际关系、求职择业及学业问题;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及单位心理服务中心是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及向同学朋友咨询是大学生非常倾向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3.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大于男大学生,4.一、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程度显著高于二、三年级。  相似文献   

9.
高职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研究结果表明:残疾大学生体验到比正常大学生更多的负性情绪。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剂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残疾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无疑是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韩伟 《世纪桥》2014,(6):47-48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发生,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刻不容缓。本文着重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工作目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实践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心理自立量表》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对北京、天津六所高校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自立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自立水平和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并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即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心理自立水平和生涯适应力水平越高;(2)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在生源地区上差异显著,其中城镇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低于大中城市及农村生源地学生;(2)心理自立水平高分组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5,(12)
<正>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展示自我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也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通过微信交流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在认知和社交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全面、深入和系统地研究微信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一、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总体状况2013年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媒体及媒体人物调查报告显示,微信以75%的比例在大学生最喜爱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量表(SDS)与缺陷感量表(FIS),对76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事件应激相对较大,抑郁倾向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应激与抑郁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缺陷感与抑郁心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而是通过缺陷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向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大学生思想认识上和理论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给予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修订的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对7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心理健康之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个人成长主动性既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也通过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间接地影响着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高校应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胡春梅  何华敏  王蕾  甘玮婧  潘登 《探索》2014,(1):126-130
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重口味文化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重口味的行为特征,理科生比文科生更接受重口味文化,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受重口味文化的影响更大,"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接受重口味文化;网络使用程度会影响重口味文化在大学生的流行,网络使用越多的大学生,越可能接受重口味文化。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心理原因就是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及实验法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所处区域不同的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也不显著;同伴讨论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同伴讨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源于本世纪初,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管理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特征的研究,探索了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途径,有助于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周艳  单巍 《山西青年》2023,(20):196-198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梳理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体系,策略,机制,以及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等角色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