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建新 《探索》2007,(1):140-143
强力而有效地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我国的冲击,必须立足中国与世界两个大局,认清当前意识形态存在与斗争的客观现实;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必须改善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手段与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感召力和竞争力;必须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在国际交往中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列宁立足于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现实需要,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论断:立足实践需求,从批判与继承的双重维度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正确指引;加强宣传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宝库,也为我国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在时代特色和中国国情中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借鉴与批判中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政治传播与大众认同的张力化解中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变革,宣传渠道的拓展以及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的增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挑战: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工具;增强了意识形态引导的难度;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外来威胁。为此要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积极兑现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承诺。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6)
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都有论述;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能丢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保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把党管宣传、党管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原则,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提高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勃兴引起传播模式、传播结构、传播环境的变革,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威胁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安全和稳定。当前,理性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积极探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对策略,一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二要守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四要创新传播模式和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将社会主义从社会思潮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我国当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有力地回击不良思潮的攻击;在处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问题的关系上,采用引导和整合的手段;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必须通过强大的组织和舆论向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的“普世价值”作为西方国家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武器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普世价值”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领域的指导地位、冲击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阻碍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消解了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感召力。面对“普世价值”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危害,应敢于抵制“普世价值”、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价值观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打破西方迷信。  相似文献   

10.
柯健 《理论研究》2010,(1):58-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向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徐秦法  秦磊 《党建》2020,(3):26-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新时代全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方面。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2.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以维护政党意识形态资源的建设;反对教条主义以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资源的建设;使党的意识形态为民众所接受以提高意识形态资源建设成效。其现实启示主要包括: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建设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坚持理论的创新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进行了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颠倒性、神秘性和伪批判性,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当代价值: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二是要善于批判并引导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我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关系中,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扩大政治认同、增进共识,切实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同时,要加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引领人民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自信.西方事实上的意识形态霸权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内容、形式、人员与制度等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内容与要求在服务人民利益、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导报》2012,(3):60-60
答题思路: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机活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文化环境共融态势的日益加深,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不断呈现新特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利用其自身所独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进程,针对实践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科学解答,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巩固并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的一元指导地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也面临着多方严峻挑战,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境遇及所面临的实际挑战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构建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旗帜与灵魂.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僵化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丧失,是苏共败亡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改革过程中必然发生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象,既要警惕"左"的思潮,更要防止右的思潮.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科学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意识形态的创新,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和活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掌控意识形态的做法,逐步确立柔性方式掌控意识形态.要破除教条主义、空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科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