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独生子女社会化失败的家庭因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父母的婚姻变故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受到母亲和家中老人关注;夫妻关系优劣对父母关心孩子的程度有较大影响,对非独生子女家人教育行为影响大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为背景,利用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未婚人群以独居为主要方式,已婚人群中以采取与配偶同住或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的家庭结构者居多.但是,已婚人群中仍旧有超过70%的人与配偶或子女等核心家庭成员分离.在京时间较长,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经济条件的流动人口实现核心家庭举家迁移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香港家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了解、分析和研究香港家庭变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对于处于急剧社会变迁之中的我国青少年工作,是十分有益的。一、家庭结构变化:物质化的侵扰与情感系统的减弱香港家庭变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家庭结构的改变,日益趋向小家庭或核心家庭。根据香港当局统计处1986年进行的户口统计资料显示:从香港住户的平均人口看,1971年为4.59;1976年降至4.2;1981年降至3.9;1986年降至3.78。从住户组合的百分比看,核心家庭的百分比不断增大,若按严格的区分而不把“单身”列入家庭组合统计,核心家庭户数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模、公共服务与农民工的家庭同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关注到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但并未论及不同类型城市之间家庭化趋势的差异,家庭化趋势对城镇化政策的参考意义更是缺乏讨论。通过对2014年南京大学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家庭同住趋势越弱,但大城市与中等城市的差异并不大。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农民工的年龄越小,家庭同住趋势越强。无论是从当前大城市农民工的家庭同住趋势看,还是从年轻农民工代表的长远发展趋势看,当前政府严格控制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做法,都亟待调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还表明,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诉求并非落户,而是以子女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公共服务;应优先解决大城市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同时尽快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相似文献   

5.
魏博文 《学理论》2012,(8):21-22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这些和谐的因素在《周易》的咸、恒、家人卦中都有所体现。从这三个卦中分别阐释:从家庭中感情、交流(咸卦),家庭长久、稳定(恒卦),男女分工、各司其职(家人卦)来分析家庭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8,(20)
4月28日,海尔集团携手中国奥委会、搜狐网站启动海尔金牌奥运家庭总动员活动,这一活动将在全国40多个城市展开,其中,在北京、青岛两个城市,海尔还将招募若干金牌奥运家庭款待来自全球的奥运客人。北京奥运会期间,海尔还将在奥林匹克公园等建立四海一家体验中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奥运中来。本次海尔奥运金牌家庭总动员活动将在2008年4月至8月展开,历时4个月,在全国40多个城市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并通过在当地城市中心广场开展奥运体验活动,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号召,让每一位关注奥运、热爱运动的市民有机会近距离参与奥运,体验奥运;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参与,通过开展系列大众参与性强的奥运互性游戏将奥运知识和奥运文化融入大众参与的游戏中。  相似文献   

7.
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上海城镇居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本是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中介变量。对上海城镇居民的经验研究发现:在子女初中以上教育获得中,家庭背景和文化资本的影响同时存在;低教育背景家庭借助文化活动参与实现了文化流动,高教育背景家庭通过家庭文化氛围实现了文化再生产;那些低收入家庭通过文化活动参与和家庭文化氛围实现着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8.
正工作与家庭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问题,需要相当的承诺和持续的沟通才能很好解决。家庭和工作的协调需要夫妻双方有很好的默契,都要有付出。在我和我太太结婚前,她就知道我会有忙碌的一生,但她也知道我不会成为完全的工作狂,会尽量在有限的时间中挑出最适当的方法陪家人。因为我们有这个默契,所以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我工作太努力。在我做论文时,我和我太太的默契就是:我一天要做14小时的工作,但是我除非有会议,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贵阳市四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家庭为样本,对农民工子女家校合作的现状及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看法存在误区;其学校与家庭的家校合作形式简单,但在某些方面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家校合作有助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与理解,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研究还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演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家庭不仅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被动研究对象,也可作为透视社会的研究视角。从横向社会结构来看,家庭作为中层视角有助于沟通了解社会学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从纵向社会发展来分析,通过对家庭与社会互动历程考察,家庭史提供了观察社会发展变迁的有效视角。家庭研究的范式转换有利于实现将家庭由单纯的研究对象向作为社会现象的缩影和社会透视单位的结合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新美国传媒最新一项研究指出,女移民觉得自己是团结家庭的象征,为家人争取成为公民的原动力.差不多所有受访女移民均成功提高收入,有1/3更形容自己来美国后担当家庭支柱,与丈夫共同商议家庭决定,包括家居经济和家庭计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家庭模式正从传统家庭互动模式向"数字家庭"互动模式发展。本研究尝试对"数字家庭"的新媒体沟通行为进行考察,探究社交媒体的使用对父母承担亲职监督角色以及家庭成员维系家庭凝聚力的影响。通过38个个案的深度访谈与分析,研究发现:受到网络亲职监督行为的影响,多数数字家庭中的年轻世代倾向消极地使用社交新媒体与父母进行亲密的家庭凝聚;多数数字家庭家庭成员的沟通网络大于传统原生家庭家庭成员的互动网络,年轻世代通过将亲戚或同辈亲友纳为社交媒体联络人的方式,建构出多重沟通路径的数字家庭沟通形态。本研究建议以年轻世代的网络互动经验为基础建构具有家庭凝聚力的数字家庭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魏昕秀 《学理论》2012,(33):217-218
在子女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最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丰富,但多数是以团体作为研究对象,文章以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及测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完整家庭结构中的离异家庭其教养方式对儿童学习成绩及认知发展、行为特征、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作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夏晓虹 《各界》2008,(4):87-90
说到秋瑾的婚姻,1896年,她在湖南湘潭和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结婚了,丈夫叫王子芳.王子芳这个名字很长时间都被人弄错,一直都把他的字当作本名,他的字叫延钧.秋瑾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当时她的父亲在湖南做官.秋瑾对这桩婚姻始终都不满意.她在湖南时写了很多诗,这些诗读起来跟那些传统的闺怨诗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在那些思亲诗中,特别突出地表达了秋瑾对家人深切的怀念.有些诗写得声泪俱下,比如有一首诗写她刚刚和家人分离:"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  相似文献   

15.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结构能够影响生计资本水平和时间配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作用因家庭结构而不同。退耕还林政策既没有针对生计资本贫乏的农户,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化,并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收入。有小孩但没有老年人的家庭较少从事外地打工活动,收入相对偏低,他们更依赖退耕补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考虑家庭结构等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对离婚家庭孩子的研究存在三点不足 :忽视影响过程、忽视孩子的主动应变、忽视孩子的主观意义建构。本文重点是引入行动 /互动的社会儿童观 ,从一个独特个案① 入手 ,从孩子的视角建构父母离婚以及随之产生的巨变对其所蕴含的意义 ,探讨孩子所作出的正面和负面应变 ,并对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过程进行思考。笔者在文章中所持的是行动 /互动的儿童观 ,将未成年的青少年视为有能动和互动能力的主体 ,试图做到“和孩子共同研究” (researchwithchil dren) ,而不只是“研究孩子” (researchon/about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2013年东城区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家庭照料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因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能否为子女下一代提供足够的照料资源,是子女生育决策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北京市育龄人群大部分处在照料孩子的单压力下,当生育第二个孩子时,老年人照料和儿童照料双重照料重叠交叉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资源的供给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生育决策的关键因素。家庭如何寻找新的替代性儿童照料资源或者国家和社会能够为儿童照料提供何种帮助是决定未来家庭生育决策选择的关键,因此要构建家庭友好型政策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内孩子的隐私权问题。本文所指的隐私权包括空间隐私、身体隐私与精神隐私等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 ,在对隐私权的认识方面 ,年龄差异不仅存在于代际间 ,而且也存在于同代之间。性别差异在精神隐私层面最为明显 ;男孩较少重视隐私权 ,而父亲则更多地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人们对隐私权的理解还取决于把隐私权界定为一种权利 ,还是界定为一种秘密。  相似文献   

19.
家庭德育作为对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家长应该重视家庭德育,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注意言传身教,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道德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参加民进的支部活动,当时80多岁的吴医生夫妇跟我们讲入会的点点滴滴,他们告诉我,民进是一个有情怀的组织,爱满民进是真真切切的,他们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我们的会员就是他们的家人。家人,这个词那时候在心里就埋下了种子。我们的学校可以毕业,我们的工作可以更换,我们的朋友也有离别,而我们的党派,我们支部的这些会员们将会一辈子陪伴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