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新语     
少年有志。贵州有望。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尽最大努力营造繁荣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建设师资优良、设施齐备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少年儿童在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关怀中茁壮成长。——5月30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到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小学,看望慰问学校师生时表示,少年有志贵州有望  相似文献   

2.
孙晓燕 《唯实》2014,(5):62-6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社区作为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壮大社会主流意识的重要阵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淮阴区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素质教育有误区、家庭教育有缺失、社会教育有不足等新情况、新问题,淮阴区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少年儿童教育和培养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少年儿童高消费现象也逐步显现出来。最近,本刊记者就少年儿童消费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与调查,并就有关少年儿童消费咨询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应该指出的是,一是少年儿童消费是一个综合概念;二是少年儿童消费需要正确引导,对其不良消费应加以有效地抑制;三是目前社会都把少年儿童的不良消费都归咎于教育消费、学校消费,这些必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在和谐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序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关心青少年学生要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快乐、健康、文明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因此,我校从家庭影响、学校影响、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在436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建设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十分重视,他先后16次为少年儿童题词,鼓励、关怀、呵护和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青团》2023,(3):60-62
<正>守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党交给共青团、写入团章的工作职责和光荣使命。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在农村学校看望少年儿童的时候,特意叮嘱孩子们要保护好眼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也事关亿万个家庭的幸福。湖南共青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  相似文献   

8.
一、网络心理给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一)网络心理对现有教育理念主导地位的挑战。学校教育、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影响学生思想成长的空间。过去,学校教育在以上各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在今天信息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的这种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春秋战国史就是一部人才争夺史。正是由于先秦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大批光芒照人的社会贤达之士,形成了该时期的巨大历史成就。学界关于先秦时期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关系的文章和论著可谓寥若星辰。值得高兴的是,齐秀生博士的《社会和环境与人才》是第一部系统讨论先秦时期人才成长与环境关系的专著,全书45万字,已于2005年8月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对先秦时期社会变革等主要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问题从整体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总结了人才成长规律,对开拓中国古代政治史与人才学研…  相似文献   

10.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能否顺利开展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面对社会的转型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学校共青团更应该从学生发展、学校职责和社会需要的高度,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为大学生营造有利于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 一、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文化品位体现一种环境,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历来是教育学家们非常重视的。和社会一般环境不同,学校作为社会有意识地培养下一代的机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少先队的一项最有生命力的活动。“手拉手”活动主要是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交朋友,也包括各民族之间的少年儿童以及与有各种困难的少年儿童交友的活动。“手拉手”活动满足了少年儿童扩大交友范围的愿望,培育了少年儿童互助互爱的精神。亿万各族少年儿童在“手拉手”活动中和谐团结,共同成长,收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受到家庭、村落、政府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家庭和村落环境构成了社会环境的基础,政府通过政策的输出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借助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可得出大学生村官成长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模型:政府政策在系统中起着原动力的输出作用,同时,政策可以接受政策对象的反馈来进行改进;村官个体与社会环境存在能动的相互作用机制,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就是在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特点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手段越来越残忍、动机越来越简单等特点.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环境、不良文化传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关注青少年成长.  相似文献   

16.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然而人才的成长是有特殊规律的,需要我们努力去探寻。加强人才理论研究,总结人才成长经验,认识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这是党的建设和干部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齐秀生同志的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齐鲁书社2005年8月版),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要求。通读该书,感觉有几个显著特点值得肯定。第一,历史资料丰富,论述观点新颖。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在通过对大量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社会环境造就人才、人…  相似文献   

17.
周伟 《新湘评论》2005,(3):61-61
(一)网络心理对现有教育理念主导地位的挑战。学校教育、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影响学生思想成长的空间。过去,学校教育在以上各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在今天信息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的这种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按照对未成年人生存空间的判断,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保护体系划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编织了一张未成年人保护网。然而,这部法律实施20多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成长空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时代和陌生人社会的到来,使未成年人的活动空间大为拓展,也对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快乐,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心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更不能离开快乐。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奋发向上的精神、开朗的性格和善于接纳别人的长处,这样的孩子最受人欢迎。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是我治理班级的宗旨。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呢?我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六个字:爱心、耐心、激励。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地区教育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社会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三股势力"对教育的干预和影响;社会管理环节薄弱,对宗教缺乏有效监督;少年儿童入学率、到校率严重滑坡等方面,促进和田地区教育安全稳定要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中凸显的教育安全问题,全面深刻总结新疆民族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宗教的监管力度,抵制宗教对学校的渗透,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深入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