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可旖  丁玲 《山西青年》2022,(3):196-198
信息时代网络社交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选择.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机会、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相应的调整策略,以期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能合理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实现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交往的环境特点适应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身心需要。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受到了政治、道德、心理、角色等方面的社会化锻炼,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负面现象。学校必须兴利除弊,积极应对,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人际交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交往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危机和危机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教育引导提出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发生关系。因此,网络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际关系相比,呈现出多极主体性、间接性和虚拟性以及直接性、平等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它促进了社会成员间交往的互动性、主动性和开放性。但是,由于网络空间固有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障碍,限制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朝纵深化方向的发展。一、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1.网络沉溺。网络沉溺通常发生在“网虫”身上,这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互动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学校  相似文献   

6.
简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个人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即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与社会普遍的交往,才能得以实现。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恰恰给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达到和世界的普遍交往的目的提供了可能,这有利于大学生在交往中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责任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觉尽责的价值理念,网络公共空间既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表达与出场提供重要的形式与渠道,也为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方式与平台。大学生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多边主体的交往互动与探索商榷共同构成了其责任意识的主要培育形态。其中,网络空间中交往互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源性形态,探索商榷则形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累积性形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互动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给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交往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道德失范严重,道德人格扭曲,网络犯罪增多.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是指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风险。网络媒介风险、网络交往风险和网络文化风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的主要表现。规避风险,应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出发来抑制风险因素,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预警机制以防控风险事件,还要推行专门性的风险评估来强化风险责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是指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风险。网络媒介风险、网络交往风险和网络文化风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的主要表现。规避风险,应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出发来抑制风险因素,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预警机制以防控风险事件,还要推行专门性的风险评估来强化风险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3)
21世纪是自媒体的时代,它所带来的是虚拟交往让大学生感受到了个性的弘扬,又让大学生在虚拟世界里一次次迷失自己、一次次异化自己。大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深受其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遵守网络道德是文章关注的重点。通过揭露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交往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在现实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交往可以分现实社会交往和网络虚拟社会交往。网络交往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性,丰富人的本质,对于大学生而言,能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巩欢 《理论建设》2014,(3):98-1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一个特定网络平台即校园网的支持,校园信息传播圈为大学生交往以及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领域,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中显现出差异性和特殊性。探讨校园信息传播圈中的隐性思政教育旨在为大学生群体构建良好的校园网信息传播环境,营造优质的高校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导致其公民素质差、网络行为失范,严重地影响着网络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研究大学生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和网民的公民意识缺失,加强其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枚  王瑞涛 《求实》2006,(Z2):2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与大学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网络交流、互动,扩大了交往范围;通过网络休闲、娱乐,丰富了课余生活。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信息工具,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也不容忽视,随着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增多,浏览不良信息、侵犯他人隐私、言语粗俗、弄虚作假甚至网络犯罪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日渐增多,给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使用网络。总结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晓芳 《求实》2006,(Z2):224-225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无数的方便与快捷,网络就是其中之一。推开21世纪的大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成为科技革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可以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交往等活动有了新的生产关系———网络人际关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高,渴求不断开阔视野等特点使其在新型的网络人际关系中迅速成为主力军,这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却也为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在我们身边,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深度用户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网络在冲击着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交往方式等的同时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在思维上的由求知到求解、由单一到多元、由群体性思维到个体性思维的转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十分有必要对网络之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考查,正确引导,使合理塑造网络技术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对现实社会既有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道德构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对如何抑制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以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渗透作用大等显著特征,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大学生学习成才渠道,加大与外界交流等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在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心理问题及成因,探求加强他们心理教育的途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