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通知》的落实情况令人堪忧。中广核、中海油等国有企业带头违法:公立医院带头“有要求就查”;如广东省部分卫生行政部门更详细解读《通知》内容。令乙肝携带者继续“被自愿”查乙肝……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障世界》2010,(5):42-43
特别提示: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并进行了相关政策的解读及热点答疑。再次重申,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共同学习和工作接触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3.
2011年年初,知名反乙肝歧视公益人士、浙江大学学生雷闯接到举报,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违规开展乙肝检测。雷闯立即向广州市卫生局反映这一情况,为抗议该医院这一做法,他在医院门口表演行为艺术:脱下裤子只穿内裤,坐在抽水马桶上,手持一张纸条,上书请不要将禁查乙肝规定当手纸。根据国务院三部门2010年2月10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对违规进行乙肝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11,(3):6-6
卫生部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测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就业体检中,无论受检者是否自愿,一律不得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对非就业体检,受检者本人主动要求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的,医疗机构除应当妥善保存好受检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外,  相似文献   

5.
缤纷世界     
卫生部: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查2009年12月29日上午,卫生部就体检中乙肝病毒检测有关问题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卫生部拟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  相似文献   

6.
健康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静漪  魏倩 《人权》2004,(3):43-47
2003年被我国媒体评价为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反歧视年”,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4月3日在浙江省发生的周一超杀人案件;11月20日一封由1611名公民联合签名的《要求对全国31省(市)公务员录用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和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立法保护的建议书》递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卫生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对“乙肝禁令”做适当修改,将不再笼统地拒绝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为公务员,从而成为继江西、广东、四川之后全国第四个向“无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敞开公务员大门的省份。据了解,在医学界,大、小三阳被统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此前。浙江省在1996年公布、2001年修订的《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中明确规定,乙肝检查测出大三阳、小三阳者,视为体检不合格,不能录用。而浙江新调整后的《体检标准》中,则将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成为  相似文献   

8.
侯志阳 《青年探索》2004,13(3):31-34
本文运用社会排斥理论,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当前青少年乙肝病毒携带者面临的就业、婚姻、教育、社会交往等各种排斥,探讨了其形成的内在动因,提出建立社会公共卫生预防机制、减少社会公共安全成本等若干创造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社北京2009年12月29日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2009年12月29日宣布,我国将于近期出台有关政策,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  相似文献   

10.
企盼各级政府在加大对乙肝携带者权益方面的保护,企盼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摒弃偏见和歧视,学着接受他们吧!这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李恩平 《前进》2005,(6):32-3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改革加速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我国就业问题日趋复杂、严峻。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流动规模加大,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从1979年的0.44降到2000年的0.10,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使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绕不开的就业重压。在探索和拓展各种就业渠道、就业岗位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门槛低、市场化程度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行业门类庞杂、就业包容性大等特点,更以其在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城市贫困、促进城市化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12.
广东城镇女性灵活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已在广东城镇在业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用工形式、就业部门、工作时间、求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灵活就业在为女性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满足不同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就业选择自主权的同时,也使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大多数女性的职业收入、职业层次偏低,劳动权益和社会生活保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调节和保护妇女灵活就业的重任并承担风险;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担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组织妇女进行社会化就业;广大妇女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是经过长期探索和发展而形成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类型的不断丰富,各种非正规就业正日益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出多种形式并存、多种渠道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就业管理中,可以从更新高校毕业生择业工作观念、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载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分级分类就业管理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妙荣 《前沿》2010,(12):176-178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大学生的软实力决定其就业的竞争力。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是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前,在就业压力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南振中 《中国人大》2008,(24):14-14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正值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也出现了大批农民工提早返乡再就业的现象。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这个冬季牵动着人们的心。对此,如何按照中央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的要求,做好当前的就业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特刊发四位委员的短文。他们作为教育、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5):40-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与不健康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俊三  陈静 《理论月刊》2006,(12):186-188
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与健康的就业心理,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就业价值观的偏差,会带来情感上的分离和行为的偏离,影响就业的心理健康,并导致就业不成功。本文从大学生所处的改革环境出发,重点就不成功就业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不健康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