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洵 《法国研究》2012,(4):22-27
卢梭宏伟的思想体系的根本点是"回归自然",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刻反映了这一点。20世纪普罗旺斯作家让吉奥诺也是书写自然的伟大专家,甚至被誉为"卢梭的门生"。"自然"在两者的文学创作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山川哲思的角度研究两位作家对自然与城市的文学表现,进而深刻揭示两者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法国东南部地区的地方语言普罗旺斯语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期。然而社会偏见与中央集权使得这一地方语的影响日渐衰退。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学人为振兴普罗旺斯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弗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是他们的代表。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普罗旺斯语言文化,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普罗旺斯语的魅力与伟大,1905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4.
吴强 《新民周刊》2012,(45):8-8
经历了数十年人对自然的肆意"征服"与改造之后,生态终于被写进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的文件之中,不能不说,尽管姗姗来迟,但仍是历史性的进步。不过,如何解读"生态"在未来十年的政经含义,才是当前各界辞旧迎新、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关键所在。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生态与文化一同被纳入科学发展观,然后垂范十八大之后的五年,也可算是新老政...  相似文献   

5.
边际 《新民周刊》2012,(49):78-79
宁波下一步要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宁波在长三角的位置十分显眼,从历史到现实,与上海的关系也历来十分紧密。日前,宁波市发改委主任柴利能接受了新民周刊和新民晚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6.
弗雷德里克·贝克的动画《种树的人》集文学、绘画和音乐多元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以生态整体主义视野讲述人类与自然构建的命运共同体。首先,灰白、赭黄为主的初始色调营造的荒芜感渲染生存的危机,融合第一人称旁白讲述的故事强调人性异化所导致的人类与自然的危机;其次,远景镜头构建的叙事空间让人类退出画面中心,强调自然的独立性与主体性,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而后青绿、蔚蓝等多重色彩的画面转变隐喻村庄再生后的生机,还原自然的本真美感,描绘生态整体观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背景音乐与自然之音交融,自然以本原的声音“叙述”生态的变化,描绘生态和谐的人类诗意栖居地风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首次把“美丽中国”作...  相似文献   

8.
钱倩 《法国研究》2011,(1):98-100
2010年11月1日上午,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家、意大利文化史博士、法国当代侦探小说家拉法埃尔·卡尔代蒂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保存在卢浮宫中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王永林 《新民周刊》2012,(40):89-89
目前,著名文博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创作四十余载的一批油画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展览将"视觉意象"为主题,按表现内容分为:古风气象、雪域意象、自然诗象、风荷华象、城市心象、青春肖像、视觉艺象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罗曼·加里1956年发表的小说《天根》,获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法国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生态小说"。加里通过小说主人公保护大象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败表达出自己的隐忧。《天根》记录了加里关于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审美观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形态的审美观念。生态美学主张更为可行的“生态人文主义”与“生态整体主义”,兼顾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川端康成虽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作家,但在其作品中却超前性地具有“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常以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去展现无限生机的人性自然,塑造了一个个自然之子形象。同时,作者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深感忧虑。他的生态审美意识既来自于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将国家发展从"四位一体"提升到"五位一体",这表明执政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战略定位上明确提出了融人长株潭"两型社会"经济圈,建设"环洞庭湖生态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把这一重大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必须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大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法、环境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为加强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的法国诗人急切渴望与真实世界重新建立起联系,一些本初的元素,如树、石、水、气,都成了诗人竞相咏叹的对象,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实、永恒、深度是诗歌咏唱的主题。与本源零距离的接触让寻根诗人们领略到感性世界的厚实性与天地之大美。本文以程抱一、菲利普·雅阁泰、罗兰·加斯帕等当代诗人为例,研究"树"这一形象在他们诗歌中的体现,从"树之轮回"、"树之道德"、"树之升华"三方面逐次阐发树在当代诗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艺术价值,以探析法国当代诗人与程抱一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新民周刊》2020,(16):27-27
以疫情为界,人类将进入一个不同生活模式、生产模式的世界。今后及未来政治,将围绕人的生命、生态政策、生命伦理等问题展开重大讨论,这类话题将成为优先议题。疫情全球暴发后,各国政要号召国民团结起来,与新冠病毒这个"敌人"斗争。但是人类这种以病毒为敌的思考正在悄悄转变。法国生态哲学家蒂莫西·莫顿说,不要以新冠病毒为敌,而是要与其共生。他说,"我们都是共生的存在,与其他共生存在交互缠绕"。必须与病毒"共生"的思考,也表现在防疫政策领域。5月4日晚6点,安倍首相在记者会上宣布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将延至5月底,与此同时,他呼吁"为保护生命,必须早日建立新冠病毒流行时代的新日常"。安倍提倡的国民"新生活方式",系由专家研究制定,涉及个人、国民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等方方面面。这个"新生活方式",意味着人类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重大思考转变,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自的在于理解意识和自然——有机的、心理的、甚或社会的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我们在这里理解为这些相互外在而又通过因果关系相互联结起来的事件的一种多样性。就物体的自然而言,批判主义者的思考已为这一课题准备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答案:反省发现,物理学的分析并不意味着对现实元素的解答,因果性就其实际的意义而言也并未体现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前面提到  相似文献   

16.
实现以绿色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增长是"欧洲2020战略"三大优先发展目标之一。为实现此目标,欧盟提出了7个配套性"旗舰计划",将"创新联盟"旗舰计划列于首位。该计划旨在使创新性想法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最终帮助欧盟实现增长并应对关键的社会挑战和环境目标。欧盟委员会2011年公布的"生态创新行动计划"是实现"创新联盟"旗舰计划的重要一步,目标是以此为指导工具,在欧盟内创造并强化对生态创新及相关活动的需求并将它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欧盟向绿色经济转型。本文首先梳理了生态创新概念;其次,在对生态创新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欧盟2010-2015年生态创新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最后,总结了欧盟实践生态创新的经验及对我国生态创新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炎陵县地处湘东南,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5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居湖南省第一,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近年来,该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新炎陵",突出生态环保的"养"、"护"、"治"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将监督与支持相结合,以创新、求实的态度,敢于问责、问效的力度,加强和改进县人大常委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监督,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和县委决策有效落实。管重点,做实重点问题整改。通过  相似文献   

18.
安藤昌益的环境思想主要包括:自然和人的关系是"大天地"与"小天地"的对应关系;自然和人的活动是一个和谐的循环系统;天灾是人灾;反对滥施开发矿产等内容。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包括天地、万物、人类在内的总体,它们遵循同一规律运动着。昌益环境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他的"活真"论;"进退""互性"矛盾运动;"五行四行"说;"天地"(宇宙)论;"通横逆"论等具有独特内容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菲律宾民都洛岛山区中芒扬民族阿拉安部族原住民关于当地民间叙事的自然分类.笔者于2004年7月、2006年4月、2007年1至2月三次在该部族中从事田野工作,搜集当地"活形态"的洪水神话和创世神话,调查原住民的相关信仰、仪式、巫术、神谕等.本文建立在参与式田野观察的基础之上,首先从民俗学学术史的角度回溯"自然分类"在民俗学研究中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然后论述阿拉安人对民间叙事的自然分类,并与现代民俗学的相应"学术分类"进行比较,探讨在阿拉安人自然分类中所蕴含的当地的神话观;最终勾拟出由这些自然分类构成的、富有地方性色彩的"阿拉安-芒扬地方性民俗知识",阐释了在原住民主位式的神话观中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从《鬼妻》到《鬼夫》的近15年中,泰国恐怖片经历了一个从感官心理性惊悚到喜闹式惊悚的转变。区别于经典泰国恐怖片的文化母题与佛教背景,喜闹剧式恐怖片成为目前广受观众认可、票房号召力巨大的泰国电影类型,但其拼贴性的叙事指向和稍显冗长的叙事节奏都有碍于这一类型电影叙事风格的稳定。对于异国恐怖喜剧经典范式的一味模仿以及自身民族元素的"奇观化"展现,均使得恐怖喜闹剧成为泰国本文文化危机的一种潜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