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对公安执法实践的理性思考,对担保制度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可能与适用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提出创制行政处罚担保制度。首先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描述行政处罚担保制度在公安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客观需求,显现出行政处罚担保制度的工具价值。其次,对行政处罚担保制度的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寻求,概括和分析了行政处罚担保的法理基础。最后,从行政处罚担保的概念入手,对行政处罚担保的启动及担保方式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建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10月1日实施以来,行政处罚不仅是有法可依,而且对行政执法机关来说,其法律意识增强了,执法水平也提高了.行政处罚这种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管理中的功效也真正表现出来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违法行政,甚至践踏法律的现象,为了达到处罚目的,不择手段,滥用权力,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拟从行政处罚形式要件的角度,对行政处罚的公正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行环境行政处罚从具体措施到体系构成均有不合理之处,难以抑制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增强环境行政处罚的力度,实行处罚的"两罚制",理顺环境行政处罚与环境刑法的衔接将是环境行政处罚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立法的空白.对实践中私人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的证据能否作为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存在争议.本文从证据法的基本理论角度分析,认为由于私人取得的证据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满足了证据资格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但应该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使这一制度规范化,以促进我国行政法制的发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5.
行政处罚公议机制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的一次制度创新,它通过在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过程中引入公众公议机制,从而完成了一次行政法治的良性改革。公议机制运作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制衡原理与公众参与原则,从实践情况来看,其在公议机制适用标准、公议员的定位、公议程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把握行政效率与执法公正之间平衡的基础上,对公议机制的制度设计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行政处罚是法律责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有效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实施的行政制裁措施.在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中大多规定行政处罚的条款,行政机关依照这些规定对违法者给以行政处罚,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对行政处罚的一些基本原则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加之监督制度也不健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许多行政机关甚至一些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随意设定行政处罚,处罚设定不规范;二是处罚主体混乱,处罚权交叉严重,许多没有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或者组织也在行使行政处罚权;三是行政处罚没有明确的程序规定,随意  相似文献   

7.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安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可以防止和克服裁量滥用,为规范公安行政处罚提供制度保障.公安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作为公安机关自我约束的行政内部规则,应当明确裁量基准的目的原则,制定客观公正的裁量标准,完善以权力制约为导向的裁量基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通过立法的形式在我国确立了听证制度,将听证作为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必经程序。这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公正、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我国行政处罚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消防行政处罚是指消防行政主体依据消防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消防管理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消防行政处罚应遵守法定原则和公开、公正原则。消防行政处罚在处罚种类、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及听证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行政处罚听证适用范围过窄、听证笔录法律效力低等问题使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亟待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价值、适用范围和法律属性上来看,治安管理处罚担保制度仅适用于行政拘留的暂缓执行,不能随意扩大到罚款处罚以使“暂扣款”合法化。  相似文献   

12.
在处理行刑交叉案件时,厘清"一事"、"二罚"的关系,适度延伸"一事不二罚原则"的适用范围对于划清权力界限、保护公民权利、节约执法、司法成本均有重大意义。行刑交叉案件中的"一事不二罚原则"应该贯彻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在罚责内容上的"有限并科"、"同质罚责刑事优先,相异罚责各自适用"以及"及时移送"三大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记分制度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对特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并用的一种教育措施。在道路交通技术监控中适用记分制度,是将现代科技监控技术与法律适用有效结合的重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取消年积分、建立双积分等方式,规范记分制度适用中产生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当事人权益,实现交通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激增的环境风险,立法规制局限、司法规制消极、行政规制乏力,难以规制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更增加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难度。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主体结构,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制提供了新的框架。在此三元结构框架下,以传统行政理论为基础,可以形成行政自制、协商规制、社会规制,共同作用于在环境行政全过程,规范并制约环境行政处罚裁量的行使。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处罚告知制度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的一项行政处罚事先救济制度,是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使我国行政处罚程序具有更加完善的公正性和民主性。但是由于法律条文比较抽象,在事先告知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影响了这一法律程序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risks, the limitations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negative judicial regulation and weak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make it difficult to regulate the exercise of the dis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which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enalty decision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three-dimensional main body structure constructed by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discretionary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ree regulation mechanisms can be formed,which include administrative self-control, negotiation regulation, and the social regulation. These three regulatory mechanisms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would regulate and restrict the exerting of dis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17.
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以来 ,对规范我国的行政处罚行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处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借鉴外国经验 ,在行政处罚的有关程序和制度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形势十分严峻,这给保障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强化法律手段是实现水环境质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运用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有赖于强有力的环境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依据。建立突发性水环境污染责任追究体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相互补充,对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人具有惩罚与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听证制度,对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搭建了一个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拟作出较大数额行政处罚决定时,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但较大数额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从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意义着手,剖析现行“较大数额”纷繁复杂规定的乱象,从确定主体、方式和基础出发以期完善现行较大数额的合理确定机制,达致法律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