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农耕宗法的意识形态、中国法律的传统、中国传统法的现代转型等的分析,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制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封建法律文化、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法律思想与司法体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计划经济都是法制现代化的障碍。要完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首先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法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法津运行机制,形成以民商法为重心的反映现代化的法律体系,并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文明,加快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步伐,使法制现代化的变革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加入WTO后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将受到的重大影响为切入点,以WTO基本规则与中国行政法制的比对为焦点,着重强调了加入WTO对中国行政法制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提出了中国公安法制将要受到的冲击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清末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设、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法制史学的跌宕起伏和近三十年中国法制史学的辉煌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指出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任务是解决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要从中国的本土国情出发,关注世界法学发展的大势,引入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后,复兴中华文化,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其中也包含复兴法文化问题;要深入总结四千余年来在治国理政、明法治吏等方面的超越时空的历史经验;深入发掘规律性的经验,进行理论综合,在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同时发展中国的法理学;百年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证明:一定要自主创新走中国自己的路,继续克服阻碍中国法制史学发展的西方中心论和片面学习苏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与治理医药商业贿赂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语境中的关键词。医患关系与医药商业贿赂之间不是简单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而是存在着现象之间的牵连并渗透着唯物辩证法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二者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采取共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势必会引起现有金融体制重大变革,主要包括吸收国际惯例,充实完善现行的基础性金融法律;在金融的宏观制度方面,应着手为加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作准备;在金融实体法得以完善的基础上,必须完善金融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规模最大的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由于传统上对府际关系研究的偏颇的视角,使得对口援疆很难找到适合的政治学成果作为直接理论指导。事实上,对口援疆在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地方财政的独立性、纵向府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较为坚实的法制基础,却也同时面临着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两种不同的法制困境。对于这些困境的消解,除了证成该政策在法制背景下的合理性外,更重要的是从横向府际关系的法制化、法制效用的具体生成、镜像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治传统构造的特有的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阻碍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更新现有的法律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趋向呈现出自主性与多元性、开放性与互动性、反思性与整合性的特点。尽管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后果,但是,当代中国的法制仍然处在“现代化途中”,理性、自由、民主意识远没有在我们的个体生存、公共生活、社会运行和制度安排中作为本质性的机理和规定性而扎根,只有继续弘扬法律理性精神,同时沿着反思理性的路径监控防范和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论WTO法下的中国法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世后在WTO法的约束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将WTO法转化为大量国内法的艰巨任务.中国入世所引起国内法制的直接变化和法制观念的间接变化,对于今后中国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首先论述WTO法的含义以及国内转化立法的问题和成就,然后着重分析将WTO法转化为国内法的三种具体方式以及法制透明度的增强与观念变化,最后从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的叙述了我国二十年以来行政法制监督的发展,较为客观的评价了其取得的成绩。在反思这一制度时,不仅仅分析了各项监督制度的弊病,同时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宏观的观点指出了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困境及其根源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同样以宏观的观点提出中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出路。简言之,本文不仅仅限于对中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进行具体的改良,而是旨在为之提供一个总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在与恐怖主义的持续斗争中,高度重视法律的积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和反恐实际需要的法治化治理模式。而中国的反恐怖法制建设,始于建国之初,历经数十年艰苦探索,构建起"以专门反恐怖主义法为核心、刑事法与行政法并重、其他附属法规相配套"的防御型立法格局,为预防、处置和惩罚恐怖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可以说,中国的反恐立法依托于党和政府对反恐治理探索的深刻思考之中,建基于对中国反恐形势的理性认知之上,具有鲜明的内发性生成特点,是世界反恐立法的有机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反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也充分表明中国秉持积极的大国责任观,以及参与解决全球性安全问题的坚决态度,必将为世界反恐怖主义斗争的最终胜利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范忠信教授在厦门大学所作的《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潜规则》的讲演,考察了中国司法传统的七大面相,并系统、全面、深刻、大胆地反思中国古代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现状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分析向我们呈现出中国司法的“七大面相”其实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津”。要走出“范忠信迷津”,必须摆脱以西范中、以中附西、以西化中这样长时期宰制中国学人的思维框架,认真考察中国社会秩序构成的基本原理,应将“三统说”即道统、学统和政统放到中国社会秩序原理的基础上来思考并推进之。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研究分析国家力量和各种社会力量在村民自治中的博弈,区分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可以为当下的国家政权建设与村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以权力分析为线索,深刻探讨了村民自治下的乡村关系,指出制度设计上与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要求把乡村治理好,然而,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乡村关系不顺的现象,乡镇政府干预村民自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成效。因此,必须理顺现行乡村关系,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改革现行政绩考核机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的一系列规则将对我国法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法律的信息化,推动法律的全球化和促进法律的职业化等。协调国内法与WTO法的不一致,应完善立法工作,推进司法改革和加强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被西方学界提出以来,遗产政治已经发展成为政治学沟通文化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友邻学科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正是借助这一研究范式,相关研究得以揭示当下西方主导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中“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所造成的影响。虽然针对这一问题,西方学界与国际社会分别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以修正,提出了批判遗产理论并推进了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改革,但相关努力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问题。为回应人类社会发展赋予文化遗产事业的时代任务,应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念,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向着更加包容、开放、平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有限分权实现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有效制约。基于权力制约目标设计中央与地方关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集权模式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只是国家整体意义上权力内部的纵向职能分工,不具有权力纵向制衡意义的分权功能。建立有限政府、实行单一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既是控权模式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传统法制文化与现代法制存在冲突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它对法律现代化进程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律受到政治的制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为礼和刑的关系,“德主刑辅”、“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礼被认为是核心和基础,法是手段,是辅助性的,法律只是治民的工具。近代中国的法制改革,事实上走上了一条实证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法中的权利观念,是个比较生僻的问题,学人论及不多。眼下流行一种说法,即中国传统法律中只讲义务而从不讲权利。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法中只有义务观念而没有权利观念。“权利”乃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人从来不懂。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诚然,我们已经注重到,在我国古代文字中,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一词,确实不曾存在过。在古汉语中,“权”“利”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比如《唐书》中就有“君子不喜交权利”一语,意思是说:“君子人不喜欢同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如果一定要将两个字连用,恐怕“权利”一词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